北京首家环保法庭面临无案可审
普通百姓没能力 公益诉讼立案难——— “前天上午提交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拟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首次入法。这份草案中涉及到的关于环保诉讼的问题引起了法律人士和环保组织的热议。 就当“草案”引发关注的同时,两种声音悄然而至。北京首家环保法庭的工作人员称“没什么案子”,而中华环保联合会称三起诉讼均遭当地法院拒绝受理。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怪圈,而怪圈又将如何被打破?” 本报讯(记者 李罡)两年前延庆法院成立了本市首家环保法庭,两年后,这家法庭却面临无案可审。对此,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中心副主任马勇表示,这并非个例,全国目前成立的70余家环保法庭大部分都面临无案可审。 建庭缘起: 环境污染受害人难得赔偿 谈到建立北京首家环保法庭的初衷,延庆县法院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非法开荒,处以行政处罚却不能强制开荒者补种被毁林木;汽车交通肇事,引起化学药品泄漏污染水源,受害人却得不到经济赔偿……随着北京市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在延庆县法院成立,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遏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犯罪从此有了司法保障。 据当时的报道,北京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将实行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的案件受理模式,负责审理延庆县辖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刑事一审案件和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包括环境污染侵权行为案件,因资源行政管理等具体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因行政机关落实环境政策、进行环境治理等具体行政行为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及涉及破坏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保护的刑事案件等。 办庭现实: “基本没什么案子” 而近日本报记者就北京首家环保法庭成立两年多的运作情况采访延庆法院有关负责人时,对方表示“基本没什么案子”。记者询问首家环保法庭成立以来究竟审理了多少环保案件,对方不愿多说。记者询问环保法庭无案可审的原因,该负责人说:“全国环保法庭没案子的原因都差不多。”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中心副主任马勇介绍,不仅北京延庆的环保法庭,事实上全国的法院都普遍存在环保法庭无案可审的局面。 原因探析: 个人能力有限 环保组织缺司法解释 马勇主任告诉记者,延庆可能是污染企业少、整体环境保护得比较好,全国法院普遍存在的环保法庭无案可审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是诉讼成本太高,一般老百姓没有能力打环保官司。相对弱势的普通百姓和势力强大的污染企业博弈,判决结果很难预测等等,所以普通百姓没能力打环保官司。 其次,虽然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民诉法》对环境污染案件的诉讼主体作出了新的规定,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对此还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环保组织作为环保案件的主体提起公益诉讼,多数法院都选择不予立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