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85|回复: 4

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正在进行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6 1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30726134508.jpg
溪友们:
       法律是保护环境的有力武器,但是法律是人定的也会有不足。我们关心环境保护,我们更应该参与到环境保护立法中来。现在就是机会,溪友们,也许你的意见就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正在进行中,请参与!
征求意见时间:2013-07-19 至 2013-08-18
征求意见网址:点击此处进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改前后对照表.doc (84 KB, 下载次数: 7)
后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4: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 年8 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2012 年8月31 日~9 月30 日,修正案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之后,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的意见,对修正案草案作了较大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2013 年6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 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征集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2013 年8 月18 日。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二、将第四条修改为:“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
  
  四、将第六条修改为:“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承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五、将第五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环境保护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工作,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七、将第七条改为第九条,修改为:“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八、将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依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拟订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九、将第九条改为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十、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组织监测网络,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设置。重点污染源排放监测站(点)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设置。有关行业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应当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监测机构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十一、将第十三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十二、将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
  
  实施联合防治的重点区域、流域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批准。”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已经达标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技术改造等措施,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以及按照产业结构和城乡规划布局调整的要求关闭、搬迁、转产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价格、信贷、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支持。”
  十四、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根据现场检查目的,可以检查以下内容:
  
  (一)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二)污染物排放和监测记录;
  
  (三)环境保护责任制;
  
  (四)限期治理计划的实施;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九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情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专项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十七、将第十六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或者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十八、将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十、将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公民应当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
  
  二十二、将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高压灌注或者以其他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对其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二十三、将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三十三条,修改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承担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必须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二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二十六、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六条,修改为:“企业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部门应当作出限期治理的决定,责令其限制生产、排放或者停产整治。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限期治理计划并组织实施。限期治理计划应当包括:
  
  (一)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更新和淘汰的计划等;
  
  (二)相关资金安排和落实情况;
  
  (三)限期治理时序安排和完成目标的最后期限。
  十四、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根据现场检查目的,可以检查以下内容:
  
  (一)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二)污染物排放和监测记录;
  
  (三)环境保护责任制;
  
  (四)限期治理计划的实施;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九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情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专项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十七、将第十六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或者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十八、将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十、将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公民应当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
  
  二十二、将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高压灌注或者以其他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对其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二十三、将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三十三条,修改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承担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必须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二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二十六、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六条,修改为:“企业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部门应当作出限期治理的决定,责令其限制生产、排放或者停产整治。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限期治理计划并组织实施。限期治理计划应当包括:
  
  (一)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更新和淘汰的计划等;
  
  (二)相关资金安排和落实情况;
  
  (三)限期治理时序安排和完成目标的最后期限。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4: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接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违反本法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件、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未及时查处的;
  
  (五)伪造或者指使伪造监测数据的;
  
  (六)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不公开的;
  
  (七)将征收的排污费或者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四十四、将第四十三条改为第五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十五、删去第十八条、第三十五至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本修正案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根据本修正案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改前后对照表.doc (84 KB, 下载次数: 0)

    W020130722564628932534.jpg
    W020130722584073742310.jpg
W020130722584073895417.jpg


    W020130722584073897956.jpg
    W020130722584074055486.jpg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0

主题

140

回帖

144

积分

长江

积分
144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3-7-27 1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参与
董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23: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往是给与了大家参与法律制定的机会,可是很少有人愿意参与,或者很说很少有人有能力参与,所以环保的路长的很。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5-10 14:39 , Processed in 0.03817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