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242|回复: 0

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6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发展之路
程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交通拥堵正在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与城市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在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随之产生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影响其建设进度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笔者在此结合西南地区的轨道交通发展状况,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西南地区轨道交通发展与环境影响地域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地下铁路(地铁)、轻型轨道(轻轨)、单轨交通、有轨电车、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轨道交通的统称,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与传统交通相比,对应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仅为公共汽车的3/5、私人用车的1/6。因此,发展轨道交通,能对改善一地污染状况,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存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西南地区已投入运行或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和轻轨两类。地铁分布于重庆直辖市及成都、昆明和贵阳3 个省会城市;轻轨则集中于重庆直辖市。
  
  由于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西南四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环境影响具有相应的地域特点。
  
  一是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样。重庆市是我国有名的山城,市内地形高低悬殊,地貌结构分明,建筑空间紧张,坡陡路险,江河汇聚。对此,重庆市优先选择了高架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成都市地下水系复杂、水环境脆弱,地铁施工有可能造成河水倒灌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质。同时,地铁建成后,地铁隧道及车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下水的径流,从而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对此,在建设轨道交通时,要进行专门研究和考虑。同样,贵州“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地理气候表征及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云南气候分明的旱雨季节,也会对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产生多方面影响。
  
  二是城区建筑密集,历史文化悠久。西南四城规划建设或在建的包括已经运行的轨道线路,多穿越城市中心区域。在这些区域,居民住宅集中,涉及多处学校、医院等重要环境敏感点。西南四城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重庆市、成都市和昆明市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数目众多、布局广泛,在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进行防震、防毁等特殊保护。同时,西南四城城市生活供水基本上取自地表水,地铁沿线所经区域多分布有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
  
  三是少数民族众多,信仰、习俗多样。西南四城人口分布复杂,少数民族集中度高。在西南四城,少数民族数量和人口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各民族具有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对此,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必须尊重当地民风民俗,避免因选线、施工等可能引起一些误会和冲突。
  
  四是西南城市交通需求矛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更大。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区的西南各大城市多属欠发达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发展相对迟缓的城市交通和环保的矛盾更为突出。日益增多的机动车废气、噪声和粉尘等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公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加关注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促进西南各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基于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及由发展引起的环境影响分析,笔者在此对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全面、系统地考虑轨道交通环境保护对象。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保护对象,不仅需要考虑既有或在建的建筑,而且要结合城市规划,对已经获得规划部门审批,筹建、待建的建筑,以及因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或尚未实施规划的建筑,均应作为保护目标,列入考虑范畴。尽量避免因为考虑不周,引起因为新建住宅或其他新增敏感点,公众在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对噪声、振动等进行环境投诉。在全面、系统地考虑环境保护对象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重点关注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的消解措施。受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轨道交通环境影响,是其对沿线周边的噪声和振动污染。因此,合理预测轨道交通可能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并提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环保措施,是妥善消除或减缓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对沿线周边影响的有效手段。
  
  具体而言,设计线路时可由地面改为地下,调整临路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控制敏感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距离;在目前没有敏感建筑,但城市规划为声环境敏感点的地段,设置声屏障立柱预埋件,为将来安装声屏障预留土建条件;充分考虑出站口、通风亭设置与绿化景观设计相结合,合理布置地下段通风亭的位置。通风亭周围要尽量远离学校、医院、居民楼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并背向敏感建筑物;选用弹性车轮、阻尼车轮、弹性踏面车轮、低噪制动设备等声源控制手段控制声源噪声;设置全(半)封闭声屏障、直立型声屏障、倒L 型声屏障、隔音罩等,通过控制传播途径进行降噪;减少冷却塔的设置,对进、排气口安装消声器;设置弹性短轨枕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器扣件等,以减少振动影响。
  
  三是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中,都明确要求其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开展环境监理,可以使环境管理工作融入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特别是针对项目中的隐蔽性工程、文物保护、水源保护等,都需要在施工期间完成各自的环境保护措施。否则,待项目建成后已难以弥补,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隐患。同时,在环境监理工作中要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为项目环境管理输入新鲜血液,以整合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力量,梳理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闭合,为项目有效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提供保障和奠定基础。
  
  四是加强轨道交通建成投运后的跟踪监测。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后,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些持续性的影响。其中,某些方面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总体来说,这些影响包括:轨道交通运行所产生的噪声、振动和电磁辐射;乘客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车辆段、停车场车辆维修和清洗时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物等。要加强对各项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评价,启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为以后轨道交通行业的项目环评提供有力依据,也为轨道交通行业环保设施的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五是充分借鉴国外轨道交通的环保理念和先进手段。20 世纪70、80 年代是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到上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各大城市交通的主角,环境保护与轨道开发亦同步推进。这些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许多环保理念和先进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在新加坡,政府为了保护城市景观而采用高空电缆。当然,电力传输和通讯费用相应上升,对轨道交通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减少能源消耗,轨道系统建设使用了铝合金车体来减轻重量;使用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惯性滑行;安装地下车站屏蔽门,减少冷气向隧道扩散等。
  
  又如在俄罗斯,环保部门就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时对降低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空气和水质影响、噪声和振动影响等采取的保护措施提出了严格要求,全面研究审查地铁线路工程设计。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在地铁车站设计中,都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结合,采用“ 直筒式”车站和“ 大厅式”站台,在车站建有小型室内植物园。
  
  对此,我国要结合实际,充分借鉴国外轨道交通的环保理念和先进手段,并在建设发展中对其进行有效改进和充分利用。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如需首页发布文章,请站内私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18 11:42 , Processed in 0.1258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