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36|回复: 1

2024:草根环保会好吗?(冯永锋)

[复制链接]

207

主题

1941

回帖

262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2621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4-1-19 15: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cfa970101ppho.html

[/table]
2024:草根环保会好吗?
——为《社会创业家》“2024猜想银行”而作
冯永锋
这是一个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过“意识发展”的速度之时代。技术变革的乱花确实容易迷失人们笨重的双眼。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幻觉,以为电子一秒种飞行的速度,等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速度。
这也是一个我们经常被“政策幻影”所迷惑的时代,领导人的讲话与不同场合的表态;媒体上通报的那些让人欣喜的发展成绩,经常让我们以为世界已经大同,人类已经没有什么需要改变和优化之处。
但这也是一个苦难仍旧大量延续的存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牺牲品。有时候上一场博弈的牺牲者又会在下一场战役中继续沦落。社会就是以这样持续欺压弱者的方式延续着它们的残酷。如果一个社会缺乏苦难的缓冲和救济能力,那么这个社会表面上再繁荣,也仍旧像是“资源操盘手”的外衣——他们的光鲜是由无数人的血泪所铸就;或者像资源占有者上镜时的微笑,他们频频闪现的温和与柔情,永久遮盖着的是转身后的残忍与专横。
由此,我们需要从草根环保的真实生存,去想像一下,未来十年,2024,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
(小题)公众参与的热烈度
公众参与也许会发生改变。公众本来就是自己环境的主导者。而参与,往往有边缘化、随机化、被动化的意味。如果我们想像一下10年之后公众开始“主导”身边的环境问题解决,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支撑呢?
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博物学普及。一个人关心身边的环境,不是由于政策,不是由于考试,不是由于投资,完全是由于心灵的驱动,无目的,无边界,无防范,无阻隔。
我这样说实际上等于是在暗示“公众环境教育集团”会有极多的机会。甚至有些历史悠久能力超强的环境教育机构会“整合上市”,通过售卖股票的方式获得机构发展的动力,通过售卖环教课程的方式来获得利润的延续;通过发展收费学员的方式来“发展自然爱好者”。
我这样更想说的是每个地方都会有大量的人在观察身边的自然细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花雪月,尽收眼底。学术工具的辅助加上本地自然观察的韧性坚持,当地物种的本底资料会由一批又一批的“自然观察爱好者”持续揭示和累积。
内心热爱自然的人才可能保护自然。与自然有对话能力的人也可能察觉自然的痛苦,也才可能体悟“生态损伤修复”所需要给出的方略。这时候,法律会成为保护者非常顺手的武器。不管“环保法”修订得如何,不管“环境公益诉讼”是不是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发起,不管湿地保护法是不是出台,不管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不是会严惩动物伤害者,也不管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评违法行为有没有真正的零容忍——只要公众充分利用目前手上已经有的法律,其实没有多少环境违法行为能逃过真正的处罚。
因为中国的党政干部将越来越处在公众锐利眼光的监督下。他们如果无法真正成为“人民的环保公仆”,就将被环保公众无情地淘汰。可以相信,未来十年,党政干部会有很多人默默接受“草根环保组织”的环境知识扶贫。当前,全国上下的党政干部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如此的差劣,以至于他们作出的决策经常是违犯自然规律之举;他们确定的生态工程多半是违逆生态规律、严重伤害生态系统之工程。
“新媒体”给公众带来了此前完全没预料的“自由搏击”的可能。我们没法预料在十年之后,微博和微信之外,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便捷的沟通和交流工具。但目前的技术形势基本可以明朗。微博带来的是“环境议题公众化”的最好手段;而微信带来的是“核心关注者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电子参谋室。没有什么环境事件能够阻挡公众的讨论和干预。在这时候,敢作敢为的环保组织和环保个体,会真正受到公众的认同和欢迎。
(小题)环保组织的生存指数
未来的草根环保组织会在旺盛的需求上迅速发展?还是环保组织本身也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自由组织状态,让位给随时出现的自由环保人士?
有时候我会把一年的某个时间作为一个横断面,来考察一个事件中,究竟是环保组织的介入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还是随机涌现的自由环保人士产生了最强烈的干预能力。
在分析近三十个案例之后,我发现,二者如果相辅相成,可能是最佳的干预搭档。自由环保人士需要一根信念之绳或者“项目光束”来把自己的能量导入。这样他们的随机出现就会得到及时的收纳和汇总,这样他们的能量表达就会有渠道可通向“环保病灶”。
而环保组织除了必须迅速介入之外,还必须有一种极其开放的心态。一家越相信公众能量、自由环保人士能量的环保组织,在介入一个环保事件时,其功力将越强大,其药效将越持久。某种程度上说,任何一个环境议题,考验着环保组织的响应能力、开放度、韧性。响应能力涉及的是理想与果敢,开放度涉及的是心胸和境界,而韧性则体现了自信和顽强。
具备了这三点的环保组织,才可能在汇聚社会能量上有无穷无尽的手法。也才可能在每一步好像“无心生成”的干预方式中,体现出强大的创造力与激发力。每一个公众都是有强大的穿透力的。在当今每一个公众都是宇宙之中心的时代,如何让关注某个议题的人把自身的小宇宙爆发出来,这是环保组织最需要修炼的技能。
未来十年,我相信环保组织数量上可能会增多,但增长的速度肯定不如自由环保人士出现的速度快。未来十年,我相信环保组织勇敢地介入现实环境难题的案例会增多,虽然我也相信,环保组织所能介入的环境议题,是中国每天发生的诸多显性和隐性环境伤害事件中万万分之一,是九百九十九头牛身上的一根小细毛。
但绝对不等于说这样的“比较劣势”就必须让环保组织气馁。恰恰相反,环保组织的体量虽小、所能关注的议题虽少,但其一旦发作,其“发动社会”的能量将可能带来摧枯拉朽的动能。
未来十年,环保组织肯定会越来越认命。所谓的认命,就是去掉自己身上的虚妄与怯懦。所谓的虚妄,是过去的环保组织认为,自己还残存一点启蒙社会之功劳。但如果,知识力普及,经济力普及,政治力普及,公民自主力普及,法律力普及,科技力普及,在这时候,环保组织如果还奢谈或者妄想自己有启蒙社会之能,就必然要贻笑大方了。而所谓的去掉怯懦,就是环保组织的使命将变得极其简单:在社会可能还不太敢发动的时候,率先发动,设计出符合公众需求的环境难题干预框架和路线,设计出一次又一次的现场活动。这样,公众的环境保护能量就会迅速地汇聚和导流,在瞬间实现对一座座环境伤害冰山的持续暖化。
在这过程中,环保组织的一切品性都会展现。其意志力、创造力、开放度、透明度,会在真实的战役中被社会所考评和修正。
换句话说,在“难题为王,行动至上”的时代,任何逃避现实环境难题的环保组织,都将丧失生存的机会。淘汰它们的可能不是新的环保组织,而可能是更为活泼灵敏的“自由环保人士”。自由环保人士随机的聚集和表达,将让社会一次又一次地共振。
(小题)基金会?或许已经在不作为中消亡
[table=100%,#ffffff]现在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朗,任何不与草根合作,而只知道通过捐赠来贿赂政府的基金会必然会在十年内消亡。即使不消亡,也只能隐蔽而孤单地存在。

中国现在已经有几千家基金会,未来十年,其数量可能会飙升到上万家。但这样不等于,基金会大量注册能给社会创新带来什么样的活力。因为,在我看来,基金会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落伍的、腐朽的,必将被社会淘汰的模式。很多人,很可能从注册基金会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误入了阳光大道式的陌路歧途。

是的,公益、环保正在成为几乎所有人社会理想表达方式。稍微有点小成就的人,似乎都想摆脱私益经营的牢笼,转投“做公益”,或者“公益创业”。在这时候,创办环保基金会,创办草根环保协会,创办环保“民办非企业”,创办环保社会企业,会成为不同背景者、不同感悟的不同选择。

但社会越习惯性地参与的,越可能违反行业的天性,越可能并非行业的真正需求。当所有的人都去创办基金会的时候——或者说,当所有的人都把钱投资到基金会,然后坐等公益需求者上门讨要的时候,“公益资源淤积”可能会成为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

说得难听一点,很有可能,那些董事长们辛辛苦苦赚了一辈子的几百万元,可能在投入基金会账号的那一刹那,这笔钱就已经丧失了其本应有的灵气和活力。他们成立的基金会,如果不及早与业界已经存在的公益能量合拍,将很可能在持续不作为中黯淡下去,体面或者不体面地消亡。

说得难听一点,那些在商场、军事场、政治场、科研场合拼杀得如鱼得水的人们,在投身公益——或者说环保行业的那一瞬间,其自身的能量会衰减到最低。因为,他们不是进入一个新行业,他们是转换了一个新频道。这转换比演戏的人去踢球还要难,比城市的小孩去耕地还要难。因为,它不仅仅是从赚钱频道,扭转入花钱频道;更是从主导频道,进入“辅助频道”。

2024年前,所有的基金会持有者和运营者都将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公益,成事的不是靠钱,而是靠有心做公益的那批人。他们身上的经验、智慧、勇气、意识、美好情感,才是公益成事的主因,钱,最多能成为辅助。

进入新行业,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同一频道里运行,比如原来卖水的人,改去卖酒,其手法和攻略可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上都处在“自私经营”的频道。不外乎是通过所有可能的方法,让自己赢利最多,让合作伙伴赢利最多,但未必让消费者真正赢利,也未必考虑其作为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因此,其经营的过程,必须保持时刻的怀疑,因为,“随时有人可能欺骗你”,把你骗得倾家荡产。今天的兄弟明天就可能是敌人。因此,就得随时具备随时欺骗社会和公众的本领和意识。

而“公益频道”却是基于信任论的。其本身的能量输送方式就是“彻底放弃自私”。公益组织设计的所谓有法和攻略,是让目标群体“极大地受益”。而自己所有的付出和投入,都是为了让受益群体能够如何受益最持久最丰盛。在这时候,任何对自己的收益考虑得过多的行为,都可能让公益输送的过程有所减损。

更重要的是,公益能量输送的过程,不是购买,不是投资,不是放贷,不是抵押,不易计算。每一个环节的“回报”方式都是指向空茫的社会和自然。你的心态越公益,你表达所得到的效果只是激发和增持,而不是回收和控制。大量的收益是不可计算也不能计算的。它像欢乐一样真实,但又像欢乐一样不可捕捉和计量。

如果原先基于怀疑论而建设起来的社会能量场,如果在这个名利场里混生活的人,进入公益频道时,不转换这些基本的思维,其下场就会像一个房地产老板开始写诗那样丢人和可笑。因为,诗歌的评价方式,和地产界的评价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房子盖得好卖得好的人,不敢说一定不会写诗,但至少,在诗歌这个领域,只能算是新手。是不是写得成,非常难说,与其身心是不是有可能进入诗歌频道极其相关。社会的残酷就在于,你在另外一个频道越挥洒自如,你进入另外一个频道越可能频频受阻,处处受困。如果在这时候还蛮横起来,想拿钱来砸路,想拿另外一个频道的强势来在新频道里玩闹,其下场必然非常的可悲。

当然,我热切地期待各种因公益躁动而聚集的能量会在未来十年内得到比较好的疏导。那些原先天然地就适应、喜欢、擅长在公益频道里闯荡的人,需要发挥其疏导“社会公益乱相”的才能。这才能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其机构得具备优势而明确的方法,让社会能量可以自然地匹配;二是其团队得有极大的化合能量之功力,真真做到来之能化,化之能合。第三是其机构与社会上其他的公益能量能够互相导流互通,之间有强大的渠道可以互相输送。这样,无论社会上有多少资金、人力和愿望,都能够被这些公益、环保组织在瞬间转化和引领。

其实引领者也未必是环保组织,更多的是“环境难题”。所有的难题聚合,理论上说都是为了解题而生。当一个又一个的环境难题在社会能量暖流的带动下而“转化了形态”,一个又一个的小胜利鼓舞着公众前行时,在这时候,公益能量淤积的情况有可能会得到改观。

公众,无论在现在还是在未来,其实就是一个个微型的“环保能量体”。他可能是自由的私人基金会随时向有需求的地方捐赠“零散资金”;也可能是自由的随机环保志愿者——哪里有需求就奔赴哪里;更可能是沉默而强大的围观力量,我们就这样存在着,热情又冷静,积极又安份。(2013.12.20)

80

主题

122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7778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积极参与奖

QQ
发表于 2014-1-19 20: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3 16:26 , Processed in 0.0370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