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24|回复: 2

[空气环境] 推进“公众监管”,助力华北治霾 ——“华北煤问题”首期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2 12: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告来源(自然大学官网):http://www.nu.ngo.cn/xxtd/1577.html

      2013年8月份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环保志愿者,组织成了“中国空气观察”团队。其首轮观察的对象,就是“华北煤问题”。所谓的“华北煤问题”观察,就是以“无权无势”的普通公众的方式,对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的12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邢台、邯郸、唐山、保定、济南、潍坊、淄博、临沂、德州),在空气污染治理尤其是煤炭控制方面的政策有效性进行触碰和了解。希望通过这些初步而宽泛的了解,慢慢找到“华北控煤”的困难和障碍所在;从公众参与角度,争取向相关部门,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由于本次调研完全采用民间视角、草根视角,我们这份报告仍旧相当的肤浅和初步,尚且无法给出真正有效建议。但我们相信,这种“数据分析”加“实地走访”加“公众倡导”的求证方式,对提升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能力,对维护公众的空气环境权,对促进公众成为“好空气保卫侠”,有一定的价值。
数据分析:不仅要压缩“产能”,更要压缩“产量”
     产能与产量是个特别容易被人搞混淆的词汇。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统计数据是河北2012年的钢铁产量是1.64亿吨,另一个是1.72亿吨。但中联钢的一位分析师认为,由于统计数据的不明朗,河北在2012年可能隐瞒了5000万吨的钢铁产量。
     按照河北公布的相关大气防治规划,河北的年钢铁(粗钢)产能是2.8亿吨左右,准备到2017年,降低钢铁产能6000万吨,控制在2.2亿吨左右。
     煤炭的数据也很不明朗,难以清晰。根据《河北经济年鉴2012》,2011年,河北煤炭消费总量为2.64亿吨标煤左右;另外一个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为3.02亿吨标准煤;到2017年,减少煤炭消费4000万吨,控制在2.3亿吨左右。
     当前,从“数字游戏”来看,河北几乎所有的削煤压力,都放到了压缩“钢铁产能”身上。河北冶金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河北省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1.7亿吨、1.9亿吨、2.3亿吨。
     业界有一个通用的算法。炼出1吨钢,按照以前的水平,应当差不多需要消耗一吨煤。按照当前的国内平均水平,要消耗掉600-800公斤标准煤。河北压钢铁的过程,就是减煤的过程。河北省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就是砍掉6000万吨钢铁产能,以减下4000万吨煤。钢铁与煤炭的产能减少数量,几乎是对等的。
     假设吨钢的煤耗是0.7吨。我们以2013年的河北粗钢生产量来计算一下2013年的真实耗煤量:以1.9亿吨乘以每吨钢的耗煤量0.7吨,也就是将近1.4亿吨煤左右。
而河北的一些官员最近在媒体上是这样说的:
     据统计,河北省钢铁产业每年综合能耗接近1亿吨标准煤,电耗超过900亿千瓦时,均占全省能耗总量的1/3。高能耗带来高污染。目前,全省二氧化硫的排放量,26.6%出自钢铁产业。烟粉尘排放量中,来自钢铁的占比更是高达四成。
     2012年,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高达3.0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2.71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全省由此带来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176.1万吨和134.1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
     也就是说,当前华北的空气质量,并没有把河北的所有钢铁产业全部用尽。河北的钢铁产能将近3亿吨,而实际上2013年的产量才1.9亿吨(以粗钢为基准)。有将近1亿吨左右的“产能空闲”。
这个产能闲置空间,给了节能减排的监管,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监管稍微不严,这些产能全部转化为产量,那么,整个河北钢铁业的耗煤量至少将上升到2.1亿吨;如此一来,整个河北的耗煤量也将相应上涨。
     其实,试图得出河北的全省煤炭年消耗量是困难的。比如,来自河北电力系统的一份数据这样说:“电力企业是我省(河北省)主要大气污染源。2013年,我省有电力企业201家,共449个机组,消耗了全省煤炭总量的41.4%,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27.53万吨、57.99万吨和5.47万吨,分别占全省总排放量的21.4%、35.1%和5.18%。”
     按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的2013年的综合发电煤耗,发一度电需要315克煤左右。也就是说,一公斤煤可发3度电左右,一吨煤可发3000度电。按照这个数额来计算,2013年河北一年发2100多亿度电,大概需要7000万吨煤。
钢铁业说他们占了河北煤耗量的三分之一,虽然他们用了1.4亿吨的煤。而发电业说他们占了河北煤耗量的41.4%,虽然他们估计用了7000万吨煤。
     如果以2013年来计算,钢铁业的1.4亿吨,加火电业的7000万吨,就将近实现了河北2017年要实现的全省煤耗控制基准线。
     而1.9亿吨的钢铁实际产量,就已经低于2017年2.1亿吨产能的“理想目标”。而2013年的空气质量,环保部的监测统计,已经清楚地表明,河北有6个城市位居全国空气最差的前十个城市之列。
     这么一计算,我们就可以大体明白,即使到了2017年,真正削减了6000万吨的钢铁和4000万吨的煤炭消费,我们的空气,也可能仍旧无法得到改善。原因,有两个,一是要么这些统计数据是假的——我们估计,河北的真实煤炭消费,可能将近4亿吨。二是这些钢铁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太低,投入太少;他们在媒体呈现出来的诸多“绿色投入”,可能都只是虚晃一枪。
     因为,除了钢铁、电力,河北的煤化工、玻璃、水泥、陶瓷、居民取暖、生活用煤等的消耗,如果通通加在一起,河北当前一年的真实耗煤量,至少远在3亿吨以上,估计接近4亿吨。
按照城市来计算也是一个角度。
     唐山是全国资源能源消耗大市,2012年,全市燃煤量8614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8.43%,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2012年,邯郸市消费标准煤近400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占全省3亿多吨燃煤量的13%,位居全省第三位,这是产生“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邯郸市钢铁、电力、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88.3%和63.8%,烟粉尘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排放量近70%。而邯钢、邯电、裕泰等电力、钢铁、焦化重点企业均分布在邯郸市主城区,产城一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加剧了城区的大气污染。
石家庄也不乐观。《新京报》2014年4月18日的报道说:
     石家庄市环保局副局长牛新国透露了一些“初步结论”:石家庄的细颗粒物PM2.5中,煤烟尘是第一位,其次依次是硫酸盐、硝酸盐、扬尘、建筑水泥尘、有机物等;而在大颗粒物PM10中,比例最高的是扬尘,其次为煤烟尘。煤炭在石家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石家庄每年耗煤约6000万吨,是北京耗煤量的3倍。
这样,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三个建议:
    [li]
    如果河北的钢铁产量、吨钢耗煤量是真实的,那么,河北现在拆除钢铁厂的“产能”,其实意义不大。严格控制其产量、增强环保设施投入才是正道。设备拆除与设备闲置,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而环保设施不建设不运营,真实产量压缩下来。压缩6000万吨钢铁产能,减少4000万吨煤炭消耗,就是个“经不起监管和追问”的概念。建议河北明确“压缩6000万吨的钢铁产量”,如果基数是以2012年为准,那么就从1.7亿吨减少到1.1亿吨;如果基数是以2013年的为准,那么就从1.9亿吨,减少到1.3亿吨。
    [/li][li]
    如果现在河北公布的耗煤量是真实的,那么,真实的耗煤量与真实的钢铁产量,其实就是个有待破解的谜,需要大力加强公众的监管,才可能揭示。如果是不真实的,那么,河北的真实耗煤量,至少被低估了5000万吨。需要河北加强真实钢铁产量和煤炭消耗信息的公示。
    [/li][li]
    不管如何治理雾霾,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都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li]
山东:减排潜力还有待挖掘
     按照2013年7月份公布的《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山东2011年的煤炭年消耗量是一年3.89亿吨,准备到2017年,在2012年的基础上,减少煤炭消费量2000万吨。也是按照这个规划,山东的钢铁产能为7000万吨,准备到2015年,减少2000万吨的钢铁产能,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
     比起河北,山东在减排能力上做了更多的“潜伏”。与河北一样,山东的钢铁与火电都是重要产业。但由于山东离北京稍微远那么一些,“年度空气质量最差”排名前十的城市,也比河北少一些,因此,控煤减排的压力比河北似乎要小。
     按照当前的统计方式,山东才是全国耗煤最大的省份。2011年,山东省煤炭消费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费量达2433吨,远高于广东(903吨)、浙江 (1367吨)、江苏(2288吨)和全国平均水平(397吨)。
     2013年,山东粗钢产量约6200万吨。2013年,山东省共生产水泥16217万吨,同比增长5.3%。
     山东是全国火力发电最大的省份。按照“山东统计年鉴”对2012年的统计数据,山东全年的耗煤量为4.023亿吨。其中,用于工业消耗的,为3.79亿吨;再其中,用于发电的煤,就达1.54亿吨;供热达0.45亿吨;炼焦0.57亿吨;终端消费中的工业用途占了1.15亿吨。而2011年为3.89亿吨;其中用于工业消耗的,为3.67亿吨,用于发电的,为1.45亿吨。可以说,山东是一个“中国燃烧第一省”,河北则是第二省。其实,山东和河北,都可能是“中国燃烧第一省”。
     山东电力的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我们就按照7000万千瓦作为“产能“来计算。如果全部转化为产量,就是7000万乘以24小时乘以365天,等于其满负荷时能发电6132亿千瓦时,也就是6132亿度电。河北的装机容量接近4000万千瓦。同样,如果以4000万的产能乘以24小时乘以365天,其满负荷的产量为3504亿千瓦时,也就是3504亿度电。
     当然,就像旅馆不可能天天客满,产能本来也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量。但山东和河北在火电方面,仍旧有发展新产能的计划,尤其是山东。这值得关注。
     虽然山东是耗煤第一的省份,但从当前的防治计划来看,山东的控煤压力,显然比河北要低,动力也不如河北足。
     2014年2月份,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努力,把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保障基本相适应。到2017年,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分别控制在5000万吨、1.5亿吨、400万吨、1亿重量箱和600万载重水平,保持炼油、轮胎行业产能基本稳定。
     产能集中化、集团化是最容易想到的措施。在产能结构优化方面,力争到2017年,山东钢铁集团产能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6%;水泥熟料、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前5家企业的产能集中度分别提高到90%、95%、95%和75%以上;炼油、轮胎行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的问题有较大改善。
     按照相关统计数据,山东在2012年发电量是3000亿度左右。由于山东几乎没有水电,核电也尚未建成,风电等新能源占的份额太低,因此,99%以上的发电,都是来自火电。按照中国火电当前的煤耗是每度电315克煤左右,那么,2012年,山东的煤电消耗应当为1亿吨左右。
     但山东的统计数据却说2012年消耗了1.54亿吨煤用来发电。足足多出来5400万吨煤的消耗。这同样反映出山东的煤电耗煤的计算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山东的控煤压力,存在巨大的“潜伏空间”。
    [li]
    如果山东的煤电消耗是1.5亿吨左右,那么,其发电量应当是4500亿度。比如统计上报的3000亿电,那多出去的1500亿度电。如果是统计数据的故意偏差,那么,山东的电力减排,显然就需要重视将近5000万吨煤炭1500亿度电的量.
    [/li][li]
    与河北一样,山东的困难也是钢铁。山东是中国钢铁产量第二位的省份。按照河北冶金工业协会会员统计,河北的钢铁企业至少有100来家。山东的钢铁企业,估计也有100家左右。绝大多数都是年产量低于100万吨以下的小厂。这些小厂的去留,考验着山东的决心。
    [/li]
钢铁行业:“污染减排”措施不易推行
     2013年3月份,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对华北地区的钢铁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中心主任熊跃辉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可以说是家家必到,一共走了298家钢铁企业,按理说作为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行业,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但是,实践表明,这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差距相当大。华北督查中心通过排查发现,华北地区70%以上的钢铁企业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也就是说,70%以上的钢铁企业都存在超标排污的问题。一些钢铁企业根本就没有污染治理设施。”
     山东和河北,压缩减排的关键,其实就在钢铁。其他的行业,要么替代起来相对容易,要么治理起来相对也容易——比如火电厂,除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之外,其他的排放物治理进展都比较迅速。
中国现在的整个钢铁产能9亿多吨;山东和河北的产能加在一起,至少在3.6亿吨以上。
     2013年,我国累计粗钢产量7.79亿吨,同比增长7.5%;2013年,河北和山东的产量加在一起,约2.6亿吨,占三分之一左右。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普遍低迷,不少钢铁厂处在亏损状态,这直接也影响了钢铁企业的减排治霾动力。从2007年开始,中国钢铁工业的利润开始下滑。2012年,主业亏损已经开始在行业中蔓延。2013年,扣除多元产业的利润,钢铁主业的利润是负值。
     而对钢铁业的削煤减排来说,最好的方式是两个,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改建更先进的高炉,这可以大大降低吨钢的煤耗。二是增加尾气净化装置,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才可能有得以实现足够的经济性,保证企业的主动减排动力。但目前的这些钢铁联合体,其实都没有真正在这方面进行合作,大家仍旧是各自经营,在减排上都得自己努力,无法共同提升。
     2006年,以邯郸武安为主的一批河北民营钢铁公司,成立了“新武安集团”。而以唐钢铁、石钢、邯钢、宣钢等国有企业为主的公司,成立了“河北钢铁集团”,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但这实际上只是一种硬性的重组、虚拟的联合。因为,大家在集团的下面,仍旧经营着各自的业务。这样的合作在品牌等方面可能会有些作用,但在减排治霾方面,作用有限。
     若单纯从生产规模衡量,“新武安钢铁集团”合并后的报表,2008年,武安钢铁生铁、粗钢、轧材三种主要产品实际产能分别为1700万吨、1500万吨和1500万吨。
     2014年初,河北的钢铁工业调整方案出来后,新武安集团下的18家企业,一度只有4家企业拿到了工信部的牌照。这4家企业与其他的14家企业,如何“合作共赢”,形成一个集团,而不是一个钢铁公司的大拼盘?是一个极其考验企业智慧的难题。如果不是真正的整合,企业在环保上也无法有效投入,也肯定难以实现从1500万吨产能压缩到800万吨产能左右的目标。
     2011年6月,邯郸市峰峰矿区钢铁行业7家民营企业宝信钢铁、合信钢铁、鹏鑫钢铁、恒丰顺铸管、荣喜钢铁、新方铸造和鸿泰铸造7家,合并成立了宝信钢铁集团,形成焦化-炼铁-炼钢-钢材-铸造的集约型产业链条。
     实在走访和调研也发现,无论是河北还是山东,每一个钢铁企业都在减排方面踌躇难前。河北石家庄的藁城宏森熔炼铸造公司,即使在当地环保部门严厉要求停产的时候,也仍旧偷偷开工;由于监管不力,这家钢铁厂的所有废渣都在企业周边堆放,无任何遮盖。而河北邢台的德龙钢业公司,其董事长丁立国曾经是全国人大代表,但这家公司的生产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麦地里;废气排放也经常控制不严格。而河北邯郸的邯郸钢铁公司,是一家1958年开始投产的企业,企业“老区”的陈旧老化,在环保改善方面的可能性很低。而位于邯郸武安的新兴铸管公司,是1971年投产的军工企业,1994年之后移交国资委所有,在二氧化硫治理、无组织排放等方面,同样存在着难以有效作为的状态。
     2013年12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武安钢铁的污染之后,武安市钢厂接到武安市政府的通知,要求部分钢厂限电减产、停产。根据要求,从12月11日到12月25日,武安钢厂要按照2013年1-10月平均用电量的50%停产限电。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当地政府并没有要求企业对具体的工序进行限电,当地钢厂多数对轧钢生产线进行停产、限产,炼铁、炼钢生产未受到明显影响。
     山东钢铁业的控煤能力也同样难以提升。2008年3月份,山东的济钢、莱钢、日钢等合并为“山东钢铁集团”,但这个集团只占山东全部钢铁产量的40%左右。山东各地还建设有几十家中小型民营钢铁厂,像寿光的巨能特钢、鲁丽钢铁等。到2015年底,山东计划钢铁产能控制在5000万吨以内,从现有的7000万吨,要削减2000万吨。
     山东也和河北一样,正在加强企业尤其是民间钢企之间的合并与重组,比如潍坊市将以潍坊特钢集团、山东寿光巨能特钢、山东鲁丽钢铁为主体,组建潍坊钢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比如邹平市要将西王集团、山东广富集团、山东传洋集团合并为邹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比如临沂市要将临沂江鑫钢铁、临沂三德特钢合并为临沂鑫德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比如淄博市要将南金兆集团、傅山集团、山东北金集团,合并为淄博齐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比如莱芜市,要将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山东富伦钢铁集团,合并为鲁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的做法与河北其实没什么两样,似乎只是为了应对环保压力的一个手段,本质上对提升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并无作用。如果不控制产量,简单地“削减产能”,实际上,现在就已经实现了“压缩产能”的目标。
     以济南钢铁厂和石家庄钢铁厂为例。济南钢铁厂位于济南的东郊,如果不搬迁,如何治理废气,就成了其环保能否达标的关键。石家庄钢铁厂的搬迁方式是搬迁到沧州的海边。搬迁有两个原因,一是增加产能,二是在海边更容易扩散。本质上,都与“压缩产能,减少污染”的目标相违背。
     按照相关政策,钢铁行业烧结(球团)设备机头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颗粒物特别排放限值”。这些小钢铁厂联合形成的“钢铁集团”,如何应对这场环保考验?如何真正的做大和整合?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来自于环境保护。或者说,只有真正重视环境保护,才可能让钢铁业做大做强,变成可持续的产业。
     钢铁业的脱硫比较困难。一是烧结脱硫投资大、成本高。每吨烧结矿脱硫成本为5元-14元不等,脱除1吨二氧化硫成本为2000元-5000元不等。二是适合烧结烟气的脱硫技术仍需继续配套和优化,烧结脱硫技术和经济风险仍然较高。三是近年来钢铁行业全面亏损,对烧结脱硫的全面有效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少企业呼吁国家应针对烧结脱硫出台有关类似脱硫电价的专项支持政策。
     按照中国钢铁工业联合会的统计,中国钢铁企业的废气排放量每个月在8000亿立方米上下波动,一年将近排放废气10万亿立方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分析”指出:“由于钢铁工业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尚无有效治理手段,因此,氮氧化物排放量随粗钢产量的增长而增加”;同时,分析说:
     2012年,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投资比上年减少14.32%,比2008年减少21.07%。其中:老污染源治理投资比上年减少17.91%,比2008年增加36.71%;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比上年减少3.45%,比2008年减少60.75%。废水治理投资比上年增加14.91%,比2008年减少14.31%;废气治理投资比上年减少15.62%,比2008年减少9.31%;废渣治理投资比上年减少2.00%,比2008年206.18%;噪声治理投资比上年减少7.58%,比2008年减少21.01%;其它治理投资比上年减少65.85%,比2008年增加4.18%。
脱硫:钢铁和玻璃行业最困难
     按照计划,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大力推进“6643”工程。即,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重量箱玻璃。
2014年4月初至7月份初,邯郸市要开展锅炉整治及烟囱“百日攻坚”行动,拆除烟囱1026根,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电”工程建设。石家庄、邢台等城市也有类似的举措。
“中国锅炉网”的一篇文献说:
     2013年采暖期,河北省将新增燃气锅炉180台、燃气壁挂炉1.5万户,全省燃气供热面积将达到3400多万平方米。今年以来,石家庄拆除261台燃煤锅炉,10台分布式燃气供热机组上岗,既弥补了供热缺口,又可削减燃煤26.3万吨,由此可减少烟尘排放3682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208吨。
此外,邢台市对市区56台燃煤锅炉进行煤改气改造,保定市拟投资1.2亿元对市区108台民用分散燃煤锅炉进行天然气锅炉改造。
     但现实的走访调研发现,火电厂在经历了2005年至2010年的“上大压小”政策及脱硫电价的刺激之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中型烟囱”向“大型烟囱”的替代步伐。除了大量提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之外,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飞灰的减排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钢铁、陶瓷、玻璃、居民取暖这些“中型烟囱”来说,二氧化硫的减排压力就比较大。
      邯郸的火车站附近,至今仍旧有一个“中型烟囱”难以拆除,因为它涉及着附近居民的取暖。而邢台的冀中能源东庞通达煤电有限公司,虽然陆续投资建设了脱硫、除尘等设施,但环保设施的运行正常率值得提升。
      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邯郸峰峰矿区的陶瓷、焦炭行业,以及邢台沙河的玻璃行业。沙河是中国玻璃生产的集中区之一,在减排的压力下,不少企业停产整顿或者压缩产能。沙河市要求玻璃企业要,不折不扣按照时间进度完成治理任务,凡是2014年6月底前没有完成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的,一律关闭。
      但与钢铁行业的情况类似,这些中型规模的企业的烟囱,如何治理它的废气尤其是二氧化硫,是极为困难的问题。如果让一家企业独自做大,其他企业肯定不会干。如果对新建不久尚在投资回报期的企业进行拆除,无论是政府财政还是市场资金,都难以负荷。
       中国金属学会王维兴教授分析,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吨钢平均环保成本约55元,先进企业的吨钢平均环保成本约比落后企业高1.5倍-2倍。仅以治理废水和废气的成本为例,先进企业的治理成本为100元/吨-107元/吨,而落后企业为36元/吨-44元/吨;烧结脱硫的治理成本为5元/吨-14元/吨,增加脱硝后,成本要增加1.5元/吨-4.2元/吨。废气粉尘排放浓度标准由100毫克/立方米-150毫克/立方米降到20-50毫克/立方米,废气治理运行成本要增加30%左右,吨钢废气治理运行成本将达到43元左右。以国内先进企业为例,宝钢实现全面环保达标,每吨材的成本增加150元-160元;首钢京唐公司曹妃甸环保成本为177元/吨钢。
      新建的钢铁设施,环保的投入占总投资的15%左右。宝钢2012年吨钢环保投资为34.44元,年环保投资在8.1亿元,环保运行成本高达40.5亿元--48.6亿元,约占2012年宝钢净利润的一半。2012年包钢的环保运行费用为5.4亿元,缴纳各类环保检测费1000万元。按国家新公布的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1000万吨钢的联合企业环保投入约为10亿元。
      如果细分起来,华北地区的空气治理关键行业中,钢铁、电力(含取暖)、煤化工、水泥、玻璃,这几个行业中。钢铁和玻璃的烟气治理最为困难,目前进展缓慢。电力、水泥、煤化工目前进展稍好。因此,建议钢铁业和玻璃业趁空气治理的东风,对产业本身进行深度整合。就以钢铁业来说,钢铁业同时还排放二恶英、重金属、废水、废渣等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废弃物。
      如果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的所有耗煤量相加,总量应当在8亿吨左右。按照一吨煤产生2.7吨二氧化碳来计算,至少22亿吨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中。
     整个华北要求使用低硫煤,基本要求是含硫量要低于1%。但调研走访过程发现,由于缺乏监管,煤炭的含硫量其实绝大部分处于企业自己控制的状态。假如我们按照煤炭的含硫量为1%计算,华北一年至少有800万吨硫被燃烧后排放。
     1吨硫燃烧后约产生2吨二氧化硫。也就是说,每年,京津冀鲁四省市,至少排放1600万吨二氧化硫。目前华北煤炭在使用过程中,只有火电厂的脱硫设施建设相对完整,但运行也并不完全规范;即使按照火电业消耗了40%的煤炭消费并且其脱硫效率都超过90%来推算,华北地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二氧化硫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也就是约100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入大气环境中。
“公众监管”难题需要破解
     数据不透明、治理不努力、监管效果不如意,与公众参与度正相关。想要推进华北的雾霾治理,公众参与是关键的动力源。中国环境保护至今之所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长期忽视公众参与导致。
     2013年11月份以来,环保部开始每月组织一次“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行动”。为了让行动更加有效,他们创新地采用“三不三直”的方法。“三不三直”是指“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查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方法、真抓实干,有力地震慑了偷排偷放的违法企业,促进了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仅2014年2月份,全国环保系统共派出了27个督查组,现场督查点位1049个,其中工业企业563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384家;检查施工场地113处,发现不合要求的施工场地76处;同时发现存在冒黑烟问题燃煤锅炉58处,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等70余处,物料堆场防扬尘措施不全100余处,生活燃煤散烧严重的区域11处等问题。
     同样,在信息公开方面,一些省份也开始有了作为。2013年7月24日,华能北京热电厂、大唐高井热电厂、国华北京热电厂、京能热电厂4家北京主要热电企业率先开始在各自的官网上公开主要污染物自行监测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再比如山东,2013年8月份之后,就开始在网上实时“直播”各地的空气质量信息,也准备在企业门口设立排污警示牌,把企业的排放情况如实地向社会公示。山东几乎每一个地级城市的环保局都开通了新浪微博,快捷地响应公众的举报和问题反映,带动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但整体来说,整个华北地区,“公众监管”的可能性仍旧很低。河北的一些地级市环保局,虽然开通了新浪微博,但响应公众的能力显然有待提高。而“中国空气观察”团队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的控煤情况进行信息公开申请时发现,山东环保厅及各地级市环保局对公众需求的呼应还比较活动。河北省环保厅、石家庄市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邢台市环保对信息公开申请尚且抱着冷漠的态度;而保定市环保局、邯郸市环保局对公众的举报反应并不积极。天津市环保局信息公开问题的接应还比较积极,但也有提升空间;北京,除了北京市环保局的微博与公众互动还比较活跃之外,各区县的环保局在与公众互动方面,还有待提升。
     按照环保部举报热线“010-12369”一年多来的统计,河北和山东一直是公众举报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排名靠前的省份。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地问题的突出性和普遍性,同时也反映了由于公众参与不足、环保组织发育不足导致当地“社会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所谓的“社会监管”,就是在充分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的情况下,鼓励公众参与对污染型企业和污染型政府的监督,促进当地环境政策的优化和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次的调研虽然是从煤的角度来切入,但当“中国空气观察”团队,以“无知识、无权力”的普通公众状态,想对各地的用煤情况、各企业的治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时,发现想要获取信息比较困难,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把信息向公众开放,把大门向公众打开方面,都有待公众更多的努力行动去推进。
“社会治霾”想像力亟待提升
     所有的困难都是创新和行动的机会。华北雾霾的治理,确实带来了一些新的思维和新的工作方法。
     比如,环保部在督查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督查人员还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开展环境监察执法,服务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工作。环保部环境卫星应用中心利用卫星图片确定重点地区,采取无人机航拍方式对大气污染企业实时拍照取证和录像取证,获取的图片地面分辨率最高达0.04米。无人机用于监督执法可以比常规的监管执法手段更为独立,不受各方面的干扰,直接取得第一手的真实情况;不受空间与地形条件的制约,企业的大气污染物偷排偷放和脱硫设施停运的现象一览无余。目前,“无人机”已经在河北省唐山、邢台、邯郸等地应用此项技术,获取了大量的环境违法证据和线索。今后将继续扩大应用范围和业务领域,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威慑违法排污企业。
     山东省科学院下属的山东省计算中心实验室,也在研究一款直径只有1.1米,重量不足10公斤的“无人机”。它不像普通飞机一样需要专门的航道,只要有3至5平方米的空地就可以实现自主起降。利用旋翼平台进行污染信息采集,可以实现对污染源的远距离实时监测。相较传统的烟气人工监测方式,该技术快速机动,监测位置和时间更加灵活,能在环保监测、监管、应急处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预计2014年6月起,它将应用在山东的环境监测系统中。
     《山东省2014年第一季度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清算汇总表》上,可以看到,山东省共补偿各市7029万元,其中,聊城获得的补偿资金最多,为950万元;最少的为烟台,获补偿资金32万元。济南列第4位,获得638万元补偿。
     这是根据《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按照“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各设区的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四类污染物季度平均浓度同比变化情况为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污染物浓度以微克/立方米计。其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4类污染物考核权重分别为60%、15%、15%、10%。
     根据计算办法,生态补偿资金系数为每微克/立方米20万元,某设区的市补偿资金额度等于考核得分乘以生态补偿资金系数,而考核得分为四类污染物上年同季度平均浓度减去本年考核季度平均浓度并分别乘以相应的考核比例后相加再乘以稀释扩散调整系数后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考核分每差1分,补偿金额相应差20万元。
     2014年4月份,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企业偷排污染物行为认定及处理的实施意见》,将8种情形(治污设施停止运行,污染物直接排放的;通过埋设暗管或者其他隐蔽排放等方式,将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污染物处理设施应急排放阀门或通过烟道旁路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直接排放的;将污染物从治污设施的中间工序直接引出排放的;擅自改变处理工艺或违反操作规程,致使治污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造成污染物非正常排放的;治污设施出现故障,企业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正常运行,且未向环保部门以书面形式报告,致使污染物直接排放的;违反污染物处理工艺,采用稀释手段排放污染物的;其他原因导致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且未向环保部门以书面形式报告,造成部分或全部污染物直接排放的)确定为偷排污染物行为,同时规定对偷排污染物、环境违法严重的企业,除依照法律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外,每发现偷排一次,直接从其账户划拨不少于100万元,作为限期改正保证金。
     而在钢铁业,负能炼钢、闪速融炼、碳捕捉碳平衡、清洁燃煤等新技术,也都在缓慢地实际中。在火电业,分布式发电站、煤改气等技术,也都在应用推广。
     在政策、管理、技术的治霾想像力之外,公众的治霾想像力也不容忽视。
     如果罗列起来,公众的治霾想像力表达,也至少经历了三次大事件。一次是2009年6月份,北京市民卢为薇、范涛开始为欺一年的北京“蓝天日记”拍摄,用照片组成的“蓝天日记”证明,他们拍摄到的“蓝天”比北京市统计的蓝天,少了105天,直接挑战了“蓝天指数”这一容易走过场的概念。
     2011年,环保组织开始发动志愿者“我为祖国测空气”,民间的独立空气检测与当时的公众呼声正好匹配,直接推进了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的透明。2013年1月1日起,全国74个城市每天实时公示环境质量信息。2014年初,这些城市的数量上升到了将近200个。2014年底,预计中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如实公示实时空气信息。这给雾霾治理奠定了极好的社会基础。“独立民间检测”,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治霾想像力。
     2014年2月份,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尝试状告石家庄环保局,索取其购买健身器材的赔偿。一些其他的公众,也尝试状告当地的一些相关“治霾部门”,索取购买口罩的费用、治疗呼吸疾病的费用等。这些行动都表明了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想像力和行动力。一些企业和公众,也在呼吁应当向“在重污染日中工作的人们”,发放雾霾补贴。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的治霾想像力,已经向“公众的环境权益维护”方向进展,由环境知情权,向健康权、诉讼权等方向进展。某种程度上说,正越来越触动公众的环境公益的核心问题。当雾霾正在把所有中国人都变成环境难民的时候,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带动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摆放在每一个公民面前的难题,挑战着社会的整个治霾意愿。
     这些基于问题、源于社会的各种治霾想像力和行动,有时候会受到不同的阻碍。但每一次尝试,都会对社会的治霾带来极大的带动,对空气治理、燃煤控制,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鼓励。
     治霾想像力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满足对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关注。而当前,空气污染受害者的关注度仍旧不足,比如在河北邢台的“建滔化工”,该厂搬迁了四百多户,但仍旧有9户无力搬迁的村民居住在工厂附近,无法迁移。而在山东潍坊,一旦周边公众想向到访者叙述环境问题,其行为总是受到阻挡。河北石家庄的井陉矿区,公众反映企业夜间偷排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极大。河北邯郸的武安市,钢铁厂边的居民想要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当地环保局根本不予理睬。(2014.4.21)
中国空气观察“华北煤问题”团队。目前包括:
搜狐公益
绿行齐鲁
磐石能源与环境研究所
天津绿领
中国空气观察河北小组
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自然大学基金
调研支持:能源基金会

28

主题

1777

回帖

7246

积分

北冰洋

huadaotumi

积分
7246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4-4-23 12: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左手签名的最后一句话是骗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2: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2 22:00 , Processed in 0.0463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