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孟坚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她目前日益恶化的处境,人们多少有所感受,但到本世纪末,地球又将变成怎样?你预感到了吗?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对自然环境可以随心所欲、轻而易举加以改变,但有些后果将不堪设想。21世纪末的地球将变成怎样?世界上不少预言家和相关组织做出了种种不祥的预测。
一、21世纪末的人口
尽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节制生育,努力遏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人口增长率已从1974年的2.03%下降到1994年的1.57%,但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显示,全球出生率远高出死亡率——每秒新生4.1人.死亡1.8人。随着繁衍基数越来越大,增长的率下降并不意味着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减少。进入90年代每年增加的人口虽已降至8100万以下,但并未缓解总人口的增长势头,至1999年10月就突破了60亿大关。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可能达100亿以上。地球人满为患的危机将进一步加剧。
来自95个国家的1360名专家通力合作搞出联合国《千年生态评估》告诫说,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60%已经毁灭或者处于崩溃之中。当今地球在多种自然与社会的复合生存危机的猛烈冲击下,正在大范围遭到地破坏,使21世纪的光明未来笼罩着一片乌云。
二、21世纪末的气候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地球变暖的热浪将更加猛烈地席卷全球,无论采取何种措施,二氧化碳含量在2100年仍可能高达540-970ppmv,预测21世纪末的全球平均气温将比1990年的气温高出摄氏1.4-5.8度,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海平面上升将达到30-70厘米,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西班牙学者帕科·雷戈在其《世界将变成这样》一文中预测:2060年,海洋将吞掉400多个岛屿。
三、21世纪末的耕地
由于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城镇、交通、工矿和住宅等的新建扩建,人类吞噬耕地的胃口越来越大。如果按目前的速度递减下去,再过一两百年,全世界将可能出现无地可耕的“零”危机。自从人类发明农业以来,耕地一直在或多或少地增加,但到了1981年后,便开始出现增不抵减的情况,耕地再也无法扩大了。据联合国预测和统计,到2050年, 地球将没有可供利用的新的土地资源。目前因种种原因全球每年要减少耕地700多万公顷左右,如果再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两百年之后,现有耕地将变成零。
中国更是如此。1949—1986年的37年中,由于基本建设、农房建设等原因, 大陆耕地减少了6.11亿亩,扣除开荒增加的3.77亿亩,净减2.34亿亩,平均每年减少632万多亩。37年来净减耕地的总数比四川、广东、广西三省(区)的全部耕地还要多。另外,人口每年又以1500万左右的速度在增加,40年来共净增人口6.11亿。因此人均耕地已由1949年的2.7亩,降至现在1.39亩, 如果不注意保护耕地, 我国迟早也会出现“零”危机的。
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母,失去耕地人类将怎样生存发展?
四、21世纪末的淡水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水的行星。正因为有大自然的这种得天独厚的恩赐,才孕育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有人类诞生和繁衍,如果没有水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不堪设想的。尽管地球是一个“水球”, 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仅有约20万亿立方米左右,不到全球总水量的1%, 按目前全球人均耗水量(约1000立方米左右,包括生活、生产、 交通运输和生态平衡用水)满打满算最多也只能养活200亿人口,但由于水在循环过程中,是借风和阳光的作动力,造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平衡,加上污染日益严重,要养活200亿人口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004年3月举行的世界淡水大会上,联合国警告说,由于人口大幅增长,到本世纪中期,将有60个国家的70亿人口面临没有可靠饮用水的威胁。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国,中国也在其中,有20亿人口缺乏饮用水。专家警告说,随着喜马拉雅山冰川消融的加剧,不出50年,南亚和中国40%的人口很可能就没有饮用水喝了。
全球每天有200多万吨垃圾被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中,每升废水正在污染升8淡水。
在过去的50年中,全球淡水使用量增加了近4倍,目前耗水总量已达41500亿多立方米。据专家预测,今后全世界对水的需求量将每隔21年就要加一倍,到那时,全球缺水危机将更加严重,如果不采取相应对策,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将被人类消耗殆尽。无水世界在向我们近逼。
水是生物之父,智慧之母,食物之源,发展之根,文明之花,昌盛之果。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
五、21世纪末的河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许多地区降雨减少和蒸发损失的增大,正在缩减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量。
全世界过半河流正在干涸。在全球500条大河中,超过半数严重枯竭。250条大江大河将在于21世纪末走向死亡。联合国发出警告:“灾难正在酝酿中”,有的大河已经变为涓涓细流。从尼罗河到中国的黄河,世界最大水系不少正面临这样的压力,这些河流常常无法流人海洋。或是在流向大海的途中被截断,这将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影响。
给这种灾难雪上加霜的是,全部20条最长的河流均遭到了大坝的拦截。1/5的淡水鱼种群或濒临灭绝,或已经绝迹。
中国第一河大――长江正在步黄河的后尘,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已将长江列为全球十条面临生态危机河流之一。
世界在各地,河流、湖泊和地下蓄水层正逐渐干涸。中国的长江从70年代开始日渐“消瘦”。
印度恒河和印度河目前在旱季已经没有水流入大海了,冰川的融水将使这两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
由于污染日益严重,有人惊呼:21世纪末,世界上的三分之二江河的流水都能当墨水用。
六、21世纪末的湖泊
2005年,联合国针对全球湖泊加速消失问题发出过警告,卫星图像显示,与数十年前相比,目前一些湖泊与河流的长度与宽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乍得湖面积缩小近90%,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水位比上世纪90年代初降低了1米。过去20年间,尼日尔损失了近80%的淡水湿地。报告认为由于气候变化、污染、不良灌溉,使得全球各地的湖泊面积日益缩小、效能下降。
2007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近5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70%的湖泊被污染,75%的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在瑞典,1980年已有4000处湖泊干涸,另外5000处也为时不远了。
另据世界水论坛发布的调查报告,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湖泊和水库正面临大规模生态威胁,危及全球环境和10亿人口的饮用水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