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 2014年11月24日
今日中午,中大南校环协康乐园生态保护小组同学代表有幸参加了【校长午餐会】,在会上,同学代表向校领导呈递了此信件,并得到校领导的肯定。
此信件饱含了这几天来我们的努力与思考,以及众多关心康乐园生态的中大人们的看法。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我们将继续跟进此事件。
特此公开【致校长的一封信】致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们是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的同学,十分关注校园生态人文建设的情况,对于近来学校部分区域改建的工程有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您能于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此信。谢谢! 近来,为了迎接九十周年校庆,学校开展了不少改建修缮工程,给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提供良好便利的环境,对此我们都十分支持和感谢。然而在有一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冲突,比如“永芳林”的改建和313栋小红楼周围的棕竹林改种蒲草的工程。 永芳林,也就是“模范村中国教授住宅群”,本是康乐园生态系统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而且是过境鸟与留鸟都分布密集的生栖地。 永芳林旧貌,此处植被非常繁茂,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及其他生物在此栖息。
这里的动植物与小红楼群融为一体,同为康乐园的深厚人文底蕴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传达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永芳林旧貌,阳光、植物和小红楼浑然天成
由于此处环境条件优越,不仅是长期在本地栖息的留鸟,还是迁徙过程中暂时停留的过境鸟,永芳林都是它们的选择之一。
在永芳林中拍摄到的白腹姬鹟,蓝色的羽毛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在永芳林中拍摄到的棕尾褐鹟,狡黠的眼睛里透出一种机敏和顽皮
而现在将改建为时尚文化区,中大的798,清除了种类丰富的植被,却影响整个生态人文系统,红楼景观不再完整,校园里的鸟类也失去一个良好的栖居地而不得不发生转移。
我们也许很难说这种改变一定是违背美的,的确,视野变开阔了,浓密的植被丛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坪,红楼装饰一新,在阳光下显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永芳林新貌,原来茂盛的植被丛已被草坪替代
但是这种美感和原来那种生机勃勃,自然与人文合一的美感是有区别的,我们可能很难说哪种更美,不同的人的心中有不同的标尺,但是我们应该在二者当中找到平衡,最终再付诸于实践。
北京的798艺术区,也许以后的永芳林就是这个样子
同样的还有图书馆后门附近的313栋红楼,原本也是一个草木繁盛,鸟类聚集的地方,近来却出于教学和防蚊的需要而将红楼周围棕竹全部砍去,改种蒲草。这使马岗顶上的生态系统又被割裂一块,同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鸟点。
图为313栋红楼棕竹被伐景象
喜爱在棕竹下活动的橙头地鸫,这张照片的拍摄地和伐棕竹地距离很近
对于这些生态环境的改变,我们感到忧虑与痛心。我们的校园,康乐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为三大中国大学最美丽景观。它的美丽并不仅仅在于外观上的好看,也因其足以闻名全国的物种丰富度。全国约1400多种鸟类,光南校区就记录了170多种,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还要多了。
在南校拍摄的叉尾太阳鸟,嗜食花蜜,南校优越的植被条件给这种鸟类的生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而植物的数量更是巨大,除常见的亚热带和热带植物之外,锡兰莓和短葶仙茅还是中国植物志上指明的南校区分布点。
短葶仙茅的植株和花,在南校是一种种植相当广泛的植物
同样原生的草本植物中也有不少稀客在此定居。当然,以他们为食或是为栖息地的昆虫及其他动物也成了康乐园居民的一员。
水蕨,由于水质污染等原因,已在多地绝迹,在中大的一些水域附近仍有原生种群的分布
我们知道学校以师生的安全和教学需求为先,园林中心的举措也是致力于建造更加美丽和谐的校园。但若没有生态系统的协调,表面的整齐划一与干净美丽不能长久。生态并不是“树+草+土”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贸然删去其中任一物种,都会对其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了生态的重要性,康乐园中的一草一木还沉淀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承载了一代代中大人的记忆与情怀。前段时间陈春声副校长为图鉴《康乐芳草》作序,标题为“玉在山而草木润”,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大葱葱郁郁的校园环境与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相互交融的关系。正如文中所言,“这里的草木伴着知识的播种而萌芽,随着学术的进步而结果,这里的自然万物寄托过一代代学者哲人的思想与情愫,与成千上万莘莘学子共同成长。”
巨大的凤凰木下,洒下点点阳光,相信是中大人一生难忘的情景
我们不能想象,若有一天,往日的“校园八景”——紫荆迎宾、绿草如茵、画楼燕舞、惺亭夜月、马岗松涛、东湖夕望、江山一览和先哲风范——都只能存留在前贤师长的记忆当中;陈寅恪先生的“美人浓艳拥红妆,岭表春回第一芳”(《咏校园杜鹃花》)中的繁华春色,冼玉清教授的“高秋纷落叶,东篱色独佳。采此隐逸花,悠然豁我怀”(《采菊》)中的淡泊秋景,都不再能为后来的莘莘学子所目睹感受。我们亦不能想象,若有一天,我们徘徊在马岗顶上,却不再有松涛阵阵,竹影婆娑,安静地陪伴着我们阅读年华;我们漫步在知识的殿堂之内,却不再有声声鸟鸣入耳,低低虫语透窗。
除此之外,校园的植被也是有其科研价值的,将外地的植物引种入中大种植,是老一辈岭南学者的传统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短葶仙茅和锡兰莓之外,西区的竹种标本园中也保留着数量众多的竹类植物和其它珍稀植物,为中大的植物学研究提供过也必将继续提供着巨大的支持,这是简单地种植园艺植物所远远不能及的。
竹园中种植的山茶科植物的活体标本
我们希望,学校在做工程规划时,可以更加慎重地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台一个比较系统的规划向全校师生公示,征求意见,毕竟我们都是“中大社区”的一员,有知情权也有责任感。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改建,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比如邀请生科院专业生态方面老师作指导,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做环境评估。
我们始终相信,康乐,本就是万物安康,天人互乐。人文与自然不一定是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可以和谐共处,相得益彰,而这,才是康乐园之康乐的真正内涵。
谢谢您的阅读!也感谢每一位为本文提供素材的友人!
敬颂
大安!
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 谨启
2014.11.23 于康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