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芷活动丨民间环保观察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1日 期数:2014年第17期(总第98期) 出品:鸿芷工作室
活动预告
12月31日,2014年的最后一天,一机构把鸿芷的白天(10:00-18:00)给包了。
2015年1月1日-3日,鸿芷咖啡馆元旦放假,1月4日正常开门营业,当天下午有活动哦,具体信息请关注鸿芷微信号(hongzhi2013)。
哎哟,作为服务业,元旦还放假,待遇不错哦,擅长文字的,投罗网吧!
民间环保观察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盘点:2014年,政府为空气质量管理做了什么?
12月26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文章“2014年中国空气质量管理政策发展回顾”。
29日南周绿版账号“千篇一绿”转载并把做了一定编辑,标题改为:2014年,政府为空气质量管理做了什么?给之前的内容做了6个小标题:法律、政策、区域协作、减排措施、应急预案、源解析。
绿色潇湘发布《“湖南环境事件这五年”公众观察报告》
2014年末,绿色潇湘连续第六年启动“湖南省十大环境事件”评选,并将2009年开始至2013年的环境事件做了梳理,12月29日发布了报告《湖南环境这五年》。
他们有4个发现:1、湘江水环境问题是公众的关注重点,重金属污染与治理则是重中之重;2、单个城市长沙上榜事件最多,公众关注环境事件的地域范围日渐拓宽;3、“负面环境事件”所占比例稳定,公众面对环境问题的态度较为理性;4、公众的行动意愿日趋强烈,行动影响力日渐扩大。
自然之友发起民间版【2014环保关键词】征集
北京市环保局22日发布了“2014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上榜的关键词包括“APEC蓝”、“人努力天帮忙”、“源解析”、“铁腕治污”、“告别黄标车”、“无煤化”、“淘汰升级”、“权威发布”、“区域共治”和“清新过年”。
自然之友也发起了一个关键词投票,希望选出民间版的“2014环保十大关键词”。投票方式是:通过微信或微博回复(或私信)自然之友。
经济参考报记者盘点:2014中国环保十大事件
记者杨烨“从全年众多环保事件中筛选出十大事件,并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这10大事件分别是:
1、环保部与31省(区、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兰州“4·11”自来水污染事件;3、历时8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出台;4、新环保法颁布;5、多地雾霾围城;6、湘江流域重污染区砷超标715倍;7、桃源铝厂污染致多名居民患癌;8、APEC蓝;9、天价公益诉讼索赔案;10、《大气污染防治法》迎来大修。
从这个目录来看,和雾霾相关的就有4条。
社会资源研究所发布《创造细分市场—中美生态农业创新案例集》
12月26日下午,社会资源研究所在鸿芷咖啡馆发布其研究报告《创造细分市场—中美生态农业创新案例集》,这是他们利用自有资金完成的研究项目。报告提出,分销枢纽机构等市场服务主体,在推动生态农业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鸿芷有纸版报告一本,电子版请前往其官网下载。)
鸿人解读“除重特大项目外,环评审批不再作为项目核准前置条件”
环评爱好者网发布文章:“国务院:除重特大项目外,环评审批不再作为项目核准前置条件”,依据的文件是国务院印发的《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
在鸿芷咖啡馆的微信群“鸿人俱乐部”里,有不同的看法。摘录如下:
“这是正确出招,大量低质量环评和工程实际脱勾,环评中大量虚饰,后期又无法实现。劳财费力,大量学习环境的人才被耗费于此低意义工作。可以解放他们进入实质的环境研发和运行过程。”
“拉动经济发展,取消环保障碍。”
“台湾环评行政机制也走过了这步,由综合审批到独立审批再综合审批。”
“这是中央文件,国家层面放权给地方。所有项目环评都是必要项目,还是保持前置审批,只不过原来中央批 地方批,现在只用地方批了。所以不必担心,减少流程提高效率。”
“关于环评的消息,坊间的说法是环保部不愿意给这些项目背黑锅了。”
“政府消减行政审批。”
“本身政府就不应该过多干涉市场行为,现在中央不审批交给地方就是削减一级行政审批。如果项目出险,环保部背的责任是执法不严,但是市场一旦违反法律就应该严惩不贷。这次环保法修正之后罚款无上限就是为此准备。”
谁来守住污水处理的责任底线?
“12月2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江南、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朝露环保、环友科技等五家环保机构发布第4期纺织业调研报告,指出印染废水集中处理机制存在显著缺陷,建议多方合力完善集中处理责任制,守住污水处理的底线。”
这段话小编摘自新闻稿,看不太懂,一定要懂的,去点击阅读报告全文吧。
WWF分享一份研究,该研究表明:鄱阳湖低水位或由采砂导致
12月22日,WWF的微信分享了一份学者的研究:
“鄱阳湖低水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究竟会持续多久?其实学界并无定论。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水文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上的论文认为,密集的采砂行为是导致鄱阳湖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这篇论文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美国罗德斯学院和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的六位学者共同撰写。”
新环保法如何解读?
澎湃新闻记者周辰29日报道,12月28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一场关于环保制度创新的讲座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说,部分的法条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比如借鉴了美国超级基金法,这一法案要求,造成污染问题的企业要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污染物清理、环境修复、损害赔偿,甚至包括监测、研究、打官司的费用。
“这些费用都应该由企业承担,不能用纳税人的钱为犯法企业埋单。但是在中国,大多数费用都由政府支出,企业真正承担的责任有限。”
空气与水保护基金申请十问
10月,NGS副总裁约翰•弗朗西斯(John Francis)博士来中国参与空气与水保护基金(NG Air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d)的项目评审会议。22日晚,他和基金的同事们一起在鸿芷咖啡馆做了一场公开分享——“黄框框背后的故事”,听众有70多人,挤满了这家咖啡馆。
黄框框是NGS的注册商标,也是他们的标志与象征。
关于基金,弗朗西斯博士和他的同事,虞俊、温波、姚春生,在活动上都说了很多。不论你是科学家,还是一位环保行动者,如果你要申请他们的资金,有必要做些功课,了解他们的背景、申请方法和注意事项。
幸运的是,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那你的功课就基本完成了。本文从10个角度来呈现空气与水保护基金,可以让你迅速并且综合了解这个基金。
毛达:简评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环评
这段时间,被公众运动“缓建”两三年的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又卷土重来了。本以为,项目的决策部门、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会汲取近几年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诸多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上开一个漂亮的好头——且不论马上就能做到科学和民主决策,至少要在基本程序上赢回公众的信任。
实际的情况真是让人大跌眼镜。12月17日,三位环保志愿者按环评二次公示的提示,乘车十余公里,来到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的阿苏卫垃圾焚烧厂项目办,准备领取环评简本,实践公众参与的权利。结果,他们先是被看门人挡在门外,后来又被限制仅一人可以进入。
一番交涉后,三人虽都进入了办公室,却又被告知不能领走环评简本,只能当场阅读,而且不能拍照,就连拿纸笔抄录都不行。志愿者当场表达不满,但抗议无效,他们只能坐下来尽力阅读,而且旁边还一直有人“监视”。
电子周报《民间环保观察》由鸿芷工作室出品,旨在及时呈现环保公益领域的舆论动态。
编辑:吴洋 霍伟亚 传播:吴洋 胡敏 贾洪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