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715|回复: 2

南昌环保面临成本困惑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0 1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苏省太湖爆发蓝藻污染”、“安徽省巢湖发现蓝藻污染”、“云南省滇池传出蓝藻污染”,近段时间,太湖、巢湖、滇池先后出现蓝藻暴发,水质受到污染,市民饮用水紧张,甚至出现纯净水被抢购一空的疯狂局面。  与此同时,作为拥有“城内四湖”、“城外四湖”的南昌市民对饮用水也产生了质疑:面对这些湖泊,南昌是否也会出现蓝藻暴发,是否也会濒临水质危机?抑或是终究一天我们也将抢购半屋子的纯净水?
  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非常庆幸的是,南昌市环境监测站站长张文平表示,鄱阳湖沿岸基本无工业,加之水面大,自净能力强,目前不可能出现蓝藻。
  的确,为了绿色南昌,今年“5·31零点行动”南昌市启动了二级保护区排污口的取缔工作,对二级保护区内单位、码头及排污口提出了具体整治要求,限今年9月30日以前完成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取缔工作。
  同样,为确保人民饮水安全,南昌市调整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扩大赣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保护范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了界碑和标识牌。此外,市政府还牵头组织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采取水上截、岸上堵等措施,对水源保护区内水上沙石码头、采砂船、餐饮船等污染源开展专项整治。
  环保部门进行了这么大的投入、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为什么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呢?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置法律而不顾,直接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对外排放。”南昌市环保局宣传法规处的熊处长介绍说,化工企业要做到合法、守法就要提高污水排放的治理,同时其成本相对也提高了。环保部门有时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甚至要耗费几十万元的资金,可往往最终落在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只有几万元。环保执法部门正面临着执法成本过高的尴尬局面。
  烟囱越来越少 空气越来越好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的排放。城市要发展,工业必须先行,但随之而来的是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
  空气质量降低,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我们生活的南昌,这样的现象并不严重。记者6月13日在市气象部门采访时了解到,当天南昌市九个空气质量监测站中,除了象湖和石化这两个监测站的空气质量等级为良外,其他七个监测站空气质量均为优。
  新开工的工程有增无减,而空气质量却在大大改善。南昌市没有把“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只作口号,而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先加强对建筑施工、 房屋拆迁、道路改造等易产生扬尘的场所的管理,对全市数百个主要建筑工地实施了监管、整改。接着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出郊进工业园战略。同时,着手取缔了一批手烧锅炉,划定区域禁止高污染燃料的使用。
  “烟囱越来越少了,空气越来越好了,我们现在也能经常开开窗户透透气了!”70多岁的江西造纸场老职工李大爷这样说道。以前造纸场只是一味的为了经济效益,完全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以前居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烟囱里冒出的黑烟还经常带着许多细小的粉尘,“窗户开一天,家里的地上就是一层灰。”居民们都一直这样抱怨着;自从南昌市开始实行工业企业退城出郊战略后,老造纸场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工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其实可以和谐的相处,南钢公司的运做模式就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
  南钢公司04年投入4.05亿元资金完成了新转炉取代老转炉工程,其中用于废气治理资金达8000万元,消灭了多年的“黄龙”污染,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市城东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2005该公司技改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工业废水处理率99%,工业废气处理率92.8%,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为99.2%。
  缓解城市压力 减少尾气排放
  空气污染的另一个罪魁祸首是汽车排放出的尾气。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截止到2007年5月,南昌私家车保有量已突破5万辆。
  政府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提出了“公交优先”的议案。建议增加公交线路和运营车辆,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密度,既能缓解现在道路交通的压力,又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的污染。
  虽然目前该议案还在调研过程当中,但是“公交优先”在南昌这样的全国卫生城是有实施的必要的。
  南昌噪声环境 仍为轻度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噪音,作为一种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影响人类健康的声音,其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众多的噪音污染源中,商业活动和娱乐所带来的噪音占了很大的一个方面,对周边民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都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长夜漫漫,凉风习习,原本是人们酣然入睡的时候,但午夜的KTV中一些“麦霸”传来的阵阵歌声,却让人无法安睡。提及夜晚KTV噪音扰民的问题,家住珠宝街附近的王先生满脸愤怒:“我们白天都是要上班的,那些KTV每到了晚上都会有人唱歌,弄的我们晚上无法休息,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车辆的快速增长让这些城市噪声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交通运输、车辆鸣笛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在城市中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显。
  作为南昌市主干道之一的解放东路,是南昌市的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的巨大的车流量,也“造就”了这个南昌城市噪音的重点污染区。
  以前,做为上班族的李先生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班,“每次在等车的时候,心都特别的慌,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的噪音很大,有时候司机还经常鸣笛。”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就不一样了,面对噪音污染,南昌市实施了路段禁止鸣笛措施后,正个噪音环境污染有了明显的改善。
  带着有关噪音污染的相关问题,记者走访了南昌市环保局,采访了该局污染控制处的张晓东处长。“我市区域噪声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平均等效声级值(leq)为55.8分贝,略超出国家一类区标准,仍为轻度污染。”张处长又向我们介绍“在我市噪音来源主要是来自生活和交通,虽然全市的交通噪声环境局部较严重,但总体上南昌的交通噪声环境还是较好的,leq平均值为69.9分贝,达到国家标准(70)分贝。
  虽然政府管理部门做出了对环境治理的举措,但想完全控制、消除污染,还是要靠城市中的每一位成员。
企业退城进园区 生活污水占上峰
  2006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38天,优良率为92.60%,连续4年在中部省会城市列第1位,在全国直辖、省会城市列第7位。当然在废气的合理管理整治外,另一个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生存的资源——水,也是环境保护治理中的重中之重。
  2007年6月12日赣江溶剂厂发生了醋酸、醋酸乙酯等化工原辅材料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直接威胁附近居民生命安全。经群众举报后,市环保局和青山湖区环保局立即派出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处后,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责令南昌市赣江溶剂厂立即停止生产;限期妥善处置厂区内外所有废渣;并要求当地政府依法对南昌市赣江溶剂厂实施彻底关停。
  今年,南昌市将集中整治影响赣江饮用水水源安全和对玉带河、抚河、艾溪湖等“一江两河八湖”重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水域周边和沿线违法排污行为。对采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超标排污企业一律提请政府予以关闭,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治理或关闭。
  上月底,省政府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对南昌市取缔排污口“531零点行动”进行专项督察。在“531”零点行动之前,南昌市全面完成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取缔工作,迁建了双港水厂取水口,消除了六孔闸排污影响,新取水口已于上个月底正式通水。
  “南昌市先后投资12亿元对全市12个重点项目实施改造排水管网,其中先后投资8.7亿元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就环境保护污水处理方面,南昌市在全国走的还是比较靠前的。”南昌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张处长自信地告诉记者,继朝阳(日处理污水8万吨)和青山湖(日处理污水33万吨)两个污水处理厂之后,象湖(日处理污水20万吨)和红谷滩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污水20万吨)已经竣工。
  为进一步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南昌将对赣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餐饮船进行集中整治,并计划对赣江餐饮船实行集中管理,将餐饮船放在一起集中经营,污水统一收集。根据“零点行动方案”要求,任何船只不得停靠取水口附近。
  “80年代以前全国水质污染中工业占了七成,人们生活污水只占三成;而80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猛增到了六成。”张处长认真地给记者讲解目前的水质污染状况,虽然人们生活用水目前已经成为水污染的主体,但是工业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
  张处长介绍到,目前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工业企业退城进工业园区战略,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先后投资近20亿元,分期分批对市区污染严重、尤其是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搬迁,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污染源转移,而是从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改进工艺、提升技术等方面下功夫,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切实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环保面临的困惑: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南昌市环保局现在也在遭遇着一个尴尬局面: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置法律而不顾,直接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对外排放。”南昌市环保局宣传法规处的熊处长介绍说,化工企业要做到合法、守法就要提高污水排放的治理,同时其成本相对也提高了。
  熊处长给记者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的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而作为遭遇环保执法成本高尴尬的不仅仅是南昌市,记者在江西省环保局了解到,为了提高环境监察机构的执法装备水平,提升对污染源的执法监督能力和减排数据的现场核查能力,保障减排目标的实现。省环保局向总局申报的环境监察执法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总需求4187.5万元,我省自己配套解决1480.6万元。资金差额则为2706.9万元。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31

主题

1942

回帖

1025

积分

溪流

积分
102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0 20: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很遗憾,也很难啊,是不?
现在三湖治理......
有希望的...
让世界充满绿色,让生活充满和谐!共建和谐社会,营造绿色家园!
发表于 2007-6-21 09: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本问题哪里都是一样,目前在GDP中占有的份额很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8 07:15 , Processed in 0.0326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