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844|回复: 4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青年调研小额资助申请办法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654

回帖

156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1566199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8 23: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青年调研小额资助申请办法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简称环促会)是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直属单位,长期以来致力于宣传环境文化,推广“大环境”的理念,将环境问题和经济、政治、文化、资源规划、公民健康等因素结合起来作综合性宏观思考,强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
  为引导当代青年在“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大视野下,对环境问题,公众参与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和谐社会文化建设问题等课题进行调查和思考,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将于2007年6月至10月间,向广大有兴趣和有能力进行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系列主题调研的青年团队发放小额资助,支持5-10支青年团队进行绿色中国系列课题的调研。
本期资助分为25,000元,10,000元,6,000元,3,000四档。调研的审核工作由环促会工作人员和一些有调研经验的青年学生组成的5人评审委员会进行。
受资助团队须满足以下要求:
1) 调研团队在收到资助后30天内,能够完成所申请的调研,并上交调研报告和相关材料。
2) 调研团队有能力安全完成调研。
3) 调研团队承诺严格按照其申请报告中选择的调研课题进行调研
4) 调研团队上交的调研报告能够与其申请报告中填写的预期成果一致
5) 调研团队能够认真整理调研笔记和调研图片。
6) 调研团队的调研目的地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于集合地和调研地直线距离超过800公里的调研项目,调研申请团队必须写明选择该调研地的必要性

调研资助程序如下:
1) 调研申请团队确定调研主题,组织队员,联系指导老师,组建团队。
2) 调研申请团队进入proposal.tt65.net,根据提示填写报名表格,进行团队报名。
3) 调研申请团队通过proposal.tt65.net的论坛回答评审委员会提出的问题。
4) 在调研团队上交调研申请15天内,评审委员会安排网上评估,并在网上评估后5天内确定申请团队的受资助等级。
5) 环促会与调研团队签订调研资助协议,发布启动经费。对于申请2007年暑假期间调研的团队,环促会将在2007年7月5日统一发布资助。
6) 在调研申请团队通过评审委员会考评后,将获得项目预算60%的启动经费。开始到达目的地并进行调研。
7) 在30天内完成调研报告,整理调研资料。发送环促会。
8) 评审委员会将根据调研的完成情况,报销调研费用。对于及时完成并且完成情况优秀的调研团队,除报销预算外,将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对于及时完成并且完成情况良好的调研团队,将报销其余费用。对于调研情况不佳或拖延调研报告的团队,只报销总调研费用的85%。
9) 在50天内,环促会将组织优良调研团队报告会。报销和奖励的钱款将在调研团队报告会后集中发放。

2007年暑期调研计划:

2007年6月15日
-2007年7月10日 向各大高校BBS发放通知,号召大家到环促会报名平台上进行团队报名。报名时明确写明团队的组成,团队的调研思路,团队的调研地点,团队的预算等信息。
2007年7月10日
-2007年7月14日 选定资助团队,整理选中的调研团队成员的资料。每个方向可选择三到四个队。每队四到八人。
2007年7月15日 开营仪式。申请团队现场答辩和成本核算,答辩通过者现场发放预算60%的费用并授旗。同时团队和环促会签好协议和安全责任书。环促会为每个队员买保险。如有违反安全责任书内容而导致伤害的,自己负责。
开营仪式后并不是马上出发进行调研。团队可以在假期内自选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进行调研。这样比较灵活。
2007年9月1日 收取调研报告
2007年9月22日 调研团队报告会,现场评分。并根据打分情况报销费用和奖励优秀。


申请调研的课题可从以下课题中选择: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系列课题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基层政治结构。

课题描述:
“三农问题本质上是现代化道路问题。”
中国的传统农村结构是一个小自耕农为细胞,以亲缘为纽带,以土地的家族所有制为公共管理资源,以乡绅长老为秩序核心的乡土社会。2000多年以来,这个基本的乡村结构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二十世纪以来,这个乡村结构受到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双重冲击。革命时期的人民公社运动和党组织下村,凝聚了农村巨大资源来哺育共和国的新兴工业。但同时也打破了乡绅长者的传统秩序,打破了小自耕农的家族土地私有结构。而改革时期的承包制,则在焕发了农民巨大热情的同时,将农民原子化,将乡村公共资源个体化。农民在市场的大潮冲击下,成为产业资本的附庸。
50多年来,农村和农民作为工业发展的脐带和保险带,为共和国的建设,为现代化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当我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体系,能力反哺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时候,党和政府开始把三农问题提到越来越高的高度。中国有8亿7千万农业人口,建设和谐社会,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三农问题。中央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着三农问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和免除农业税,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的动作,更是体现了中央的信心和决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工作中,有必要认真地考察农村直选出的乡村基层政权,农村自发形成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社,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系。

切入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 农村直选实行后,民主模式在农村的宗族、“能人”的利益格局面前,显示了一些问题。比如在选举中,惟“能人”的经济影响力为导向,比如惟大姓欺压小姓等。有些专家认为,那种西方式的直选与中国传统的农村自治不是一个概念,需要调整农村基层民主的一些具体做法。调研地基层政权的产生、运作情况如何?调研地代表国家的基层党支部和基层公检法系统,在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农村合作社、农村“能人”、宗族等其它政治力量与村两委的关系如何?调研队伍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调研和讨论。

2) 废除农业税以后,国家更少对农民索取,更多向农民投入。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基层政权失去税收的职能和集资(如“三提五统”)的权力,基层政权变得弱化,经济资源也变得匮乏,难以组织力量整修水利、道路等公共产品。在那些基层政权弱化乃至瘫痪的地方,有农民认为“国家不收农业税了,可是国家也不管我们了”。调研队伍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调研和讨论。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系列课题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
 课题描述:
    中国的传统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许多的社会管理成本都由熟人社会的“关系”所承担,而很多社会秩序的建立也由“辈份”为基础。而农村的文化传播,也很大程度上通过人际网络进行。在这样的熟人社会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可以利用的优势。
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地方考虑:
1) 在农村中越来越普及的专业经济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农民的冲击。而农民工在寻找工作和保护权益方面,自发形成的关系网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这种农民自发的合作组织和互助网络的发展状况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何在。调研队伍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调研和讨论。
2)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很多地方除了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以外,还把建设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集中土地,旧村改造作为重点来抓。在这样的生活环境的变动中,农民的公共空间,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有什么样的变化?调研队伍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调研和讨论。
3)农民的文化生活基本情况如何?农民对农村,对社会的风气道德的看法如何?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发展状态如何?文化元素如何传播?调研队伍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调研和讨论。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系列课题三]环境事件中的公众参与和动员机制
课题描述:
环境事件,尤其是突发的、重大的环境事件,影响的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的个人,有可能打破“自扫门前雪”的消极习惯,加入到事件的解决中来,从而形成一股合力,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但是,不同的公众参与途径和动员机制,造成的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和平的,有序的,理性的参与,能够促进环境事件的解决,也有助于建立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良好氛围。但不良的沟通、非理性的参与,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有必要研究环境事件中的公众参与和动员机制。
切入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 在环境事件中,公众以何种方式实现了参与(或者根本没有参与?)公众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处理该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机构的理解如何?对这些机构通过何种途径交流?地方政府如何对待公众的参与?各职能单位的信访部门,人大,政协等传统公众参与途径的状况。公众参与的主要结果是事件层次还是制度、政策层次?
2) 公众的参与有没有系统的组织和动员?组织和动员是如何进行的?什么机构或个人在这种组织和动员中能起到维护秩序、加强互信、安定社会、保证和谐的作用?
3) 在环境事件发生后,公众主要从何途径得到消息?有没有非官方途径(比如口口相传)的信息传播渠道?地方媒体在此事件中的作用如何?公众参与和社会动员中的信息传播背景。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系列课题四]民间组织在环境事件中的作用
课题描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组织,是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总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在环境事件中,除了媒体、民众与政府,常常还会出现民间组织的身影。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作为某些特定公众在特定利益上的代表,作为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在公共领域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政府组织良好的健康的发展,与政府紧密信任的合作,对于处理公共事务尤其是突发性矛盾,有着巨大的作用。
民间组织对环境问题长期、有序的参与,不仅可以在突发的环境事件中起到协调矛盾,处理危机的作用,更可以在事件未发生时起到监控环境,预防危机的作用。

切入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 民间组织的服务对象与资源获取策略
民间组织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有自己的服务对象。同时,民间组织也需要资源来生存和发展,需要确定自己的资源获取策略。这两者确定了民间组织的定位和其社会关系网络构成。可以通过民间组织的日常工作,主要合作单位、和危机处理案例来了解此类信息。

2) 地方政府和民众和民间组织的关系
通过了解地方政府(一般通过民政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地方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态度和政策。地方政府开放的态度、有序的监管和积极的支持,将有利于各种良性民间组织的发展。并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平时能够预防危机,在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缓和矛盾,团结公众,帮助政府应对危机。

[“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系列课题四]环境污染与公众健康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明。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污染物种类多样,污染途径和污染过程复杂,主要污染物质、主要污染源与当地居民的健康的直接关联并不容易建立。而由于疾病控制水平的提高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加,一些可能的污染因素可能被掩盖。因此,需要寻找一些特定信息来了解污染与健康的关联。
另外,了解当地公众和地方政府对污染致疾情况的认知水平和采取的相应措施,也有助于环保部门制订相应的策略。

这个主题调研,就是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资料(目前还主要针对水环境):
1) 对普通群众:知道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吗?是从何处知道的?自己了解的区域内是否存在某类性质相近疾病?比如结石、皮肤病、消化道癌症等。信息是从得病人处得到的还是经过第三方转述?自己平时的卫生习惯如何?对受污染的产品还在继续使用吗?为什么?问题可以问普通群众,也可以问当地的教师。

2)对地方政府:当地的基层政权(村长、支书和会计)对污染致疾的了解如何?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对污染致疾的了解情况如何?当地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进行了什么投资?这些投资今天的运作状况如何?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31

主题

1942

回帖

1025

积分

溪流

积分
102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9 16: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努力争取,努力去做!!!
让世界充满绿色,让生活充满和谐!共建和谐社会,营造绿色家园!

86

主题

501

回帖

498

积分

黄河

积分
49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9 17: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忙了半天,还是提交不上去。。。
大家有谁搞定了?
绿色龙江 致力于黑龙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公众环境教育 www.greenlj.org zhangyadonghaobang@126.com (个人) greenlj@greenlj.ngo.cn(公用)

86

主题

501

回帖

498

积分

黄河

积分
49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30 21: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没有在尝试做的?时间很紧了。。。。着急。。。
还是提交不上去。
估计是标注地图那块,怎么都打不开那个网页。
试了很多办法,结果还是不行。。。
电脑高手呢???帮一下了
绿色龙江 致力于黑龙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公众环境教育 www.greenlj.org zhangyadonghaobang@126.com (个人) greenlj@greenlj.ngo.cn(公用)

3

主题

6

回帖

8

积分

冰块

积分
8
发表于 2007-6-30 23: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9 15:50 , Processed in 0.0363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