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121|回复: 0

诗人李光武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654

回帖

156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1566199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7-5 11: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中的旗
韩子勇

  李光武的第二本诗集《走过废墟》出版之际,作者让我写几句话作为序言,我感到十分高兴。

  在当代的诗人中,李光武是我最关注的人物之一。他对当前诗歌的某种重要突破和前卫的诗歌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譬如,用小说笔法写抒情诗就是光武的一大发明。

  最早知道李光武,是通过《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等报刊的几篇长篇报道,知道他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愿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某个牧场创办教育,高原的奇冷和牧民的热情铸造了他浪漫的灵魂。那时中国正兴起一股西北热、新疆热,内地大学生纷纷进疆,一时间热血沸腾,让人感动。我熟悉的几位朋友就是那时进疆的。那时的情景,真让人缅怀呀,有时我甚至觉得新疆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后来不断从各种刊物上读到李光武的诗、李光武的文章,我也在一篇文章中略论了他的诗歌创作,但仍未见过面。但那逼人的热情、浪漫主义的气质、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坚韧的血性在诗中呼之欲出。光武其人其诗都如同一团火,惊人的率直和坦诚。他在理想、诗意、浪漫主义、责任与爱在不断解魅的“今天”,在拜金思潮、“躲避崇高”、“游戏人生”被某些人奉为人生态度的今天,流露高贵而稀有的品质,“理想使痛苦光辉”(舒婷语)。他的诗有一种纯净的质感,有青春的真诚,清朗的词句与韵律使情思与形式构成流畅透明的晶体。也因为这种成功,使他和那些大而不当的、概念化的说教性词句完全区别开来。“你五千年的黑夜是我的眼/你五千年的阳光是我的肤/你五千年的耻辱是我的耻辱/你五千年的辉煌是我的辉煌/你养育了侏儒也养育了巨人/你养育了龙蛇也养育了江河/我是你那叛逆而忠诚的因子/中国呀,我可是你酷肖的孩儿”(《致中国》之二),最后一句为全诗、全节添彩,有时候,全部的积蓄就在于溢出器外的那一滴。

  李光武诗歌的浪漫情调十分明显,好比一把音程很高的圆号,这一点与文学和诗歌的本性相接近,但在现实的文学创造氛围中却是一种久建了的品格--出于对文革文学伪浪漫主义的厌倦和这一、二十年审美精神的逆转,人们对浪漫情调似乎染上了一种不大不小的误解。李光武是个有激情的人。激情之于诗人似乎比对小说家、剧作家或散文家更为重要,但激情又是很容易衰减的东西,人们似乎不能指望它伴随文学家全部的生涯。象凡高那样的人被看成奇迹或者病态,但流贯于阿尔时期全部画作之中的那股子激情却是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美事。李光武的诗歌创作饱含着激情,这种激情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仍能保持不败的记录,这使李光武的诗始终带有迫人心神的魅力。李光武的诗有一种理想的光彩,这种理想的光彩既是心灵的又是审美的,它与思辩的理性特点相区别,因而有着更高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理想的光彩在现实的文学创造氛围中也是一种久违了的品格。李光武的诗歌精神是肯定的,它不复杂但也不失其丰富,在这个相对主义和怀疑心理比较弥漫的社会氛围中,它显得清纯而潇洒,这一点难能可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能具备这种专注的心境。李光武的诗歌适宜于朗颂,诗句的音律起伏和语义深浅跌宕好象是剪裁得体的衣服,非常适合在大庭广众或者广场上走动,这在“哑诗”盛行的年代无疑恢复了诗歌本质所天生具有的那种永恒不变的传统。李光武的描写结构和描写倾向是积极的,这种积极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技术层面上,描写范围广泛,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描写节奏驰张有度,动如走兔静如处子,语义的跳跃感强;描写手段多样,具象画面和生动议论水乳交融。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声、光、色俱佳的综合效果,念、唱、做、打热闹异常,武器种类和火力配备得当,这在审美接受上比那种片面的描写结构自然优越的多,使人丝毫不感到阻隔或疲劳。李光武的描写倾向是积极的,描写对象的选择和描写过程本身都带有浓厚的趋美性,它的精神亮度、理想光彩和浪漫情调相统一,都还有生命颂诗的特征,因为他所注重的是生命和生活另一侧面,在这个侧面李光武所获取的表现深度是令人欣喜的,由此构成了李江武诗歌创作的艺术品位和社会保证。 写作也是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特别是对于整天正襟危坐的国家公务员而言,从繁琐具体的常务工作一下子回到诗歌,有时很难回过神来。而光武这些年的诗歌创作笔耕不断,积累的规模相当可观,又不能不让人称奇。有时我想,如果不是一个本质上的诗人,不是一个内心充满大恨大爱、对世事有着严格的责任感和不妥协的原则之人,不是一个灵与肉炽热地燃烧、有着轰轰烈烈的精神世界的人,面对已经比较优裕的世俗处境和强势的自身角色,他也许就会不知不觉地放下手中的笔--不写也罢。但光武心有所企,他放不下另一个世界,他的诗笔穿透庸常生活的硬壳,逾走逾远,从“拉宾”到“阿Q”,从“诸葛亮”到“梁祝”……生命之痛一次次刺醒他,迫使他面对无言的稿纸。这或许也正是他摒弃当前诗歌过滥的抒情,另辟蹊径,以小说的叙事手法入诗的根本原因罢。

  光武是个爱憎分明的人,有严格的立场,容不得眼睛里被揉进沙子,他棱角分明,果断地划分世界,这为他和他的诗歌带来一种可爱的个性。在今天,这些精神品格让人肃然起敬--你可以不接受,但不能不尊重。在“整体被解散”、“语言杂多、众声喧哗”(巴赫金语)的今天,事物的界线动摇,一切都显得混沌和暧味、显得浮躁而粗鄙,到处都有眉眼不清之物,纯洁已经消失。正是在这种心理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那种精神的宁静而有力的坚持显得非常可贵,似乎已经自动上升为诗意,上升为抵达深度的力量,这已经是一种操守和信抑,是风中的旗。

  光武还年轻,还有一个诗的未来,还有时间和能力把事物做得更好,那个热情、好动、充满真诚、自信和理想主义的诗人还会一展歌喉,让我们听到黎明清凉的吟唱。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5 15:57 , Processed in 0.0287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