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588|回复: 1

纪念白鱀豚“淇淇”离开五周年

[复制链接]

19

主题

48

回帖

67

积分

清泉

积分
67
发表于 2007-7-14 1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白鱀豚“淇淇”离开五周年

2002年7月14日——2007年7月14日

  2002年7月14日早上6点多钟,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像往日一样巡视白鱀豚人工饲养池,没有异常。前一天的工作记录上记载:晚上喂食,进食正常。
  8点钟,当工作人员再次走进“白公馆”时发现,淇淇躺在水下不动了。

   淇淇,一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长江瑰宝”白鱀豚,于2002年7月14日早上,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淇淇在武汉生活了近23年时间。23年来,我国的鲸类学研究事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目前在国际上已引人瞩目。23年来,我国两代鲸类学研究专家也相继成长起来。23年来,世人对白鱀豚、对长江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这些发展和变化与淇淇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一. 淇淇的到来

1980年1月11日,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作业时,发现一头白鱀豚误入浅水区,遂用渔船堵住浅水区出口处,后用铁钩将该豚从水中钩起,并立即报告了当地水产部门。接到当地水产部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连夜赶去,次日将该豚运回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通过测量,该豚体长1.47米,体重36.5公斤,估计年龄约2岁。

二. 给淇淇治伤

渔民用的铁钩在该豚颈背部钩成了两个直径4厘米、深8厘米、内部连通的洞。一星期后,伤口感染严重,该豚奄奄一息。经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特制的“背心”和云南白药等,该豚经过4个多月的救治,伤口逐渐愈合,伤势逐渐恢复。

三. 给淇淇命名

该豚伤势恢复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伍献文教授和当时的副所长胡鸿钧教授给该白鱀豚命名为淇淇。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淇”与“珍奇”、“稀奇”的“奇”谐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点水,即有水中动物的意思;三是“淇”与当时称白鱀豚为“白鳍豚”的“鳍”字谐音。

四. 淇淇适应武汉的生活

淇淇来到人工环境以后,除了治伤,就是要尽快适应人工喂养环境,习惯于进食人工投喂的食物。为此,首先把适口的鱼的尾巴剪掉,以便减少鱼的游动能力,以便于淇淇咬食,然后坚持一日多餐,定时把鱼丢在淇淇的正前方,让它逐步理解这是喂食而不会对它造成伤害。在人工环境下,淇淇的食物变得单一,导致营养不良,为此开始曾试喂水果、蔬菜、猪肉、牛肉和鱼形馒头等多种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鱼以外,其他一概不吃。为此还在鱼肚子里放进诸如维生素C、E、复合维生素B、叶酸等各种营养药品,后来改喂施尔康。

适当的食量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刚到人工环境时,我们在饲养池中放了许多活鱼任其食用。开食以后,就定量喂食。为了摸索食量标准,先是每餐敞开进食,得到每日进食量,然后取平均日食量减半作为日进食量标准。通过计算,淇淇的日食量为体重的 10%-11%。不同的季节略有变动,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于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来调节其体温保持衡定(约36℃),所以,每年9月份开始,要喂营养价值高的底层鱼类,并增加食量。开春以后,逐惭代之以鲢、鳙鱼,并减少食量。

五. 定期打扫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流水,水质相对洁净,到了人工环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饲养池水质会迅速恶化。最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没有滤水设备,只能采用勤换水,定期清洗的办法来保持水质相对洁净。后来,在新白鱀豚馆内引进了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从而保证了白鱀豚饲养池的良好水质。尽管如此,定期给淇淇打扫居室,清除池中的藻类,同时还定期给淇淇体检也成了23年中雷打不动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体检,有病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建立了完整的水质、气象、水文和喂食档案,不但有效地预防疾病,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六. 淇淇在武汉渡夏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夏天的气温可高达40多度。最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3.5米,没有遮阳棚,池中的水温可达30多度。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经探索过一系列降温措施。最初,用卡车拖冰块,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经济,也不安全。后来,给露天的池子搭上了遮阳棚,结合夏天给淇淇服用防暑降温的中成药,同时给淇淇冲凉,使淇淇安然渡过了一个个酷暑。1992年淇淇迁入新居后,池中使用的是可以降温的循环水,渡夏就更有保障了。

七. 给淇淇找伴儿

几乎在淇淇进入婚配年龄的同时,为淇淇寻求配偶的工作就已经展开。1986年3月,曾成功为淇淇寻求到一位佳丽——一头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鱀豚珍珍。珍珍与淇淇相伴整整两年半,差不多就要完婚时,因患肺炎,于1988年9月离淇淇而去了。1995年底,又从长江捕捉到一头雌性成年白鱀豚,放到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半年后,那头雌性白鱀豚触网而死。从那以后,受经费短缺所限,活体捕捉白鱀豚的条件和技术未能改善和提高,加上野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捕豚工作不得不中止,一直未能给淇淇寻求到一位伴侣。

八. 淇淇乔迁新居

1992年11月,在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日本江之岛水族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先进的白鱀豚馆落成。该馆包括一个主养厅、一个繁殖厅、一套水处理系统和一栋实验楼。主养厅和繁殖厅内有肾形的主养池、圆形的副养池、小的医疗池和圆形的繁殖池,总水量1500吨。最初,把淇淇迁至肾形的主养池,习惯于圆形池的淇淇很不适应,拒绝进食。后来,不得不把它迁到圆形的繁殖池中。淇淇在繁殖池中度过了他的最后十年。

九. 淇淇也会生病

尽管淇淇过着独身生活,但淇淇的生活在饲养人员的安排下,一直是有规律的。淇淇一日三餐,每天吃掉约10公斤的活鱼。淇淇每天还接受训练员给它规定的训练任务,并完成各种科学实验。每个月,要对淇淇进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抽血化验血相、测量体温、检查皮肤是否有水霉病、做心电图等等。有时还根据情况抽取胃液进行化验。若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会在淇淇吃的鱼中添加维生素、抗菌素或微量元素及营养药物等。尽管如此,淇淇在1996年春仍大病一场。

1996年1~5月间,淇淇患上了严重的肝损伤并发高血脂、高血糖症,GPT指标高达1500单位(平常值的150倍!)、甘油三脂指标高达11000单位(平常值的100倍!)、血糖指标高达900单位(平常值的9倍!),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白鱀豚研究室紧急动员、全力救治,及时组织了有美国、香港、台湾专家加入的大会诊,并得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关专家的直接指导。经采用滴注、灌胃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和长达近百天的精心护理,淇淇方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十. 淇淇的离去

进入2000年以来,淇淇逐渐步入高龄,从身体外表、行为、摄食、生理指标等方面显现出衰老迹象。特别是2001下半年以来,淇淇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喂食时,对目标很难定位,几乎抓不到活鱼。进食量也大为下降,食量由正常时的每天9~10公斤减少到5~6公斤。体质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增加。体表,特别是颈部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体重减轻。针对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谢能力,延缓淇淇的衰老。经过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转,进食基本正常。特别是7月上旬,未见明显的进食缓慢和消化不良。7月14日早上6点半,饲养员巡视时,未见异常。8点25分,当饲养员给淇淇喂早餐时,发现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

  2002年7月16日下午,水生所研究人员与曾多次参加淇淇疾病诊断治疗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学专家共同对淇淇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体解剖、行为、血液生化指标诸方面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食道和气管周围没有充血、肿胀、糜烂等损伤,呼吸道没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

  (2)据近期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及心脏冠脉没有缺血坏死性改变的解剖结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

  (3)心、脑、肾、肝、肺、胰及胃等诸脏器均未见弥漫性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支持弥漫性血管内出血;

  (4)肺部无明显出血及炎症,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

  (5)各脏器均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近年来,淇淇食量明显下降,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异常,体重逐渐减轻,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表明淇淇已年老体弱,代谢能力持续下降,造成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失调,内环境和活动规律紊乱,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属高寿自然死亡。

   2007年07月05日就是世界上第一头人工饲养自然繁殖的小江豚二岁生日!

(文章来自:武汉白鱀豚基金会)







  为了纪念淇淇离开五周年,“长江环境”论坛愿各环保组织及社会各界关爱白鱀豚的朋友,表达出对白鱀豚“淇淇”怀念之情。

  内容形式不限,可为音乐、flash、文章(诗歌,散文)、幻灯片等。

  (邮箱:wuyuelai@163.com,或具体联系管理员tel:15972018620

  本论坛将诸位的作品转交给武汉白鱀豚基金会,以作珍藏。

  注:诸位请将个人资料及联系方式详细写明。



“长江环境”论坛http://www.cjhj.org

管理员:吴月来

手机:15972018620

QQ:11659701(阿来)

E-mail:wuyuelai@163.com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3

主题

89

回帖

53

积分

清泉

积分
53
QQ
发表于 2007-7-15 1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绿镜头》里回顾了淇淇的故事,感动,感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2-20 04:09 , Processed in 0.0382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