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33|回复: 0

《京都议定书》来由始末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0-1 1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全球范围内现存的唯一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 推动《京定书》成为国际法成为了扭转全球气候变化的第一步。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 当喜马拉亚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称UNFCCC)。UNFCCC自缔约之日起,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的参与,并成功地举行了8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然而公约中各缔约方并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1995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中,发达国家承诺将在200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然而经过缔约方最终审评认定,这一承诺不足以实现公约中所预期达到的目标。为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预期水平,需要世界各国作出更加细化并具有强制力的承诺。于是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加强发达国家义务及承诺的谈判。历经八届会议,在1997年,终于形成了关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文法案。在第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对这一法案内容的研讨、磋商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当本届大会结束时,该公约已经初具雏形,并以当届大会举办地京都命名,始称《京都议定书》。
该议定书中规定工业化国家将在2008到2012年间,使他们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 2 0)、 氢氟碳化物 ( HFC S) 、全氟化碳 (PFC S)、 六氟化硫 (SF 6) 。为达到限排目标,各参与公约的工业化国家都被分配到了一定数量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如欧盟分配到的减排配额大约是8%。
关于议定书的争论
为达到议定书中所规定的限排目标,减少发达国家为达到限排目标而付出的代价, 公约中引进了两种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排放贸易机制(ET)。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的政府或企业,以资金和技术投入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项目的一种合作机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此方式抵偿自己在公约中规定的减排份额。排放贸易机制则是允许那些已经超额完成减排配额的国家将自己多减排的部分卖给那些达不到减排配额的国家。然而这两种机制自公约缔结之日起就引起了无尽的争论。其实这两种机制本身都只是一种企图缓和限排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的一种备用机制,是不得已而为的权宜之计。而以美国和加拿大为首的轻视公约的国家,则一直大力提倡采用排放贸易机制,并宣称,对排放贸易的任何限制都是对限排的有效性的一种削弱, 并将加大本国限排的成本。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这种对公约执行不负责任的态度相对照的是欧盟国家的观点。欧盟国家提出当缔约国达到限排份额的50%后,就可以启用排放贸易机制将余下的限排份额转嫁给其他国家。
实际上,即使所有的缔约国都完成公约所规定的配额, 达到公约所给定目标,也只能阻止全球温度上升1℃, 这对彻底抑制气候变化是绝对不够的。由此看来,不论是美国加拿大那种彻底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是欧盟国家那种看似承担更多责任的表态都是一种商业性极强的讨价还价行为, 对于彻底解决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变化不过是隔靴搔痒。
议定书成为国际法的进程
议定书第二十五条规定,要使议定书成为生效的国际法须达到以下条件:1.议定书应得到不少于55个公约缔约方的批准书、接受书、核准书或加入书,2. 其合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至少达到议定书附件一规定缔约方的 1990 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55%。以上条件均得到满足后90天,议定书正式成为具有强制力的国际法。
截止到2003年5月19日,全球虽然有109个国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京都议定书。 但其中仅有39个国家是附件1中所列国家,他们在199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总和为43.9%。这个数字比公约规定成为国际法的第二个条件中的55%还差11.1%。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等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宣布不参与议定书的情况下,要满足议定书成为国际法的第二个条件,就只剩下俄罗斯有这个实力了。所以在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宣布美国将不履行议定书所规定的限排标准时,国际社会评价美国的这一举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议定书成为国际法律的进程。
俄罗斯的举动牵动人心
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对京都议定书的批准,那么使议定书成为具有强制力国际法将成为一句空谈。假如这种情况出现,那么世界各国为遏制全球变暖所做出的努力将倒退5-10年。同时与低碳产业相关的商业投资也将因为投资者对该产业的信心不足而受到巨大影响。
对俄罗斯自身来说,通过对议定书的批准,推动议定书成为国际法,将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俄罗斯的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对京都议定书的批准,除了能满足议定书成为国际法的必要条件外,也是对遏制气候变化行动的认同与肯定。这种潜在的影响比使京都议定书成为国际法本身更具影响力。
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程序
在俄罗斯,通过京都议定书需经历以下程序。首先与议定书所规定内容相关的几个政府部门的部长,要对议定书执行过程中会对本部门工作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交副总理。副总理将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对相关报告进行讨论。这些报告经过政府工作会议讨论后,最终被修改成为议定书批准议案提交国家杜马。国家杜马将组成特别工作小组,对该议案的细节进行讨论,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3周。在经历了2到3次听证会后,议案将在杜马全体会议上进行表决。投票超过50%, 则议案得到杜马通过。之后议案被呈送到俄罗斯议会上院。 在那里再次得到通过后,被呈送到总统手中,得到总统签字认可后议案生效成为法律。
如此繁琐的程序, 全部执行下来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此外还有来自政府各个方面的阻力, 这些都使得俄罗斯批准程序目前还停留在最初阶段。 俄罗斯是否能最终批准京都议定书也因此而变得扑朔迷离。
俄政府内对于批准京都议定书的阻力
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莱夫,是议定书批准道路上最大的阻力。他所代表的部门从上至下都对执行议定书怀有抵触情绪。首先部门高层领导认为批准议定书意味着俄罗斯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会为达到议定书中限排目标而加大对工业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这笔开销对俄罗斯来说是笔不小的投入。虽然以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议定书中所规定的限排目标不是难事,并且以现在的排放水平而言,俄罗斯甚至有可能受益于排放贸易(例如向欧洲国家出售俄罗斯超额完成的限排配额)。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今后的5-10年中,俄罗斯不能保证将会满足限排量。对工业设施的改造是必然的,这笔资金投入也是无法回避的。其次,部门底层官员也不希望因为议定书而增加人员编制,更不愿意自己的工资收入因为人员编制的增加而减少。
另外,俄罗斯自然科学研究院对京都议定书的科学性也存在质疑。 他们认为对气候变化情况应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京都议定书并没有充分认识和肯定“温室气体汇”的作用。并且认为,京都议定书的执行将吸引大量投资,而这些投资应该被投入到更有效的气候变化研究当中去。
此外今年12月份是俄罗斯杜马换届选举的日子,这种形势也将为公约的批准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每次换届选举之前,都会有议员为提高自己的名声而做出一些超乎理性的决定。因此杜马的投票结果也因此变得很难预料。这种情势给公约的去向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所幸的是,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公约的倡导者。普京的经济顾问安德鲁·伊拉日诺夫也对全球气候问题显示了很强的兴趣。在2001年日内瓦八国峰会上,就是他曾提议将莫斯科定为2003年世界气候变化公约缔约国会议举办地。日前2003年八国峰会在6月2日正式开始,在这次为期两天的会晤中,讨论的议题必然大部分被诸如伊拉克重建和如何摆脱全球经济不景气状况等大问题占据,但关于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的讨论也将会成为会议各项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关新闻链接
俄罗斯政府最新动态:5月22日俄罗斯政府工作会议通过了“俄罗斯能源策略”(Russia Energy Strategy),这项没有强制力的提案,是对近日来争论不休的京都议定书问题的一种妥协。然而,在能源策略书中却出现了明显的倒退回煤炭能源使用的条款
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咨询网站 2005年2月16日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7 21:38 , Processed in 0.0287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