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凤尾鱼

谁知道空即是色的真正意思

[复制链接]

49

主题

772

回帖

7315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315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16: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注二十一不全,现在补上

49

主题

772

回帖

7315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315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16: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二十一]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为梵文咒语。本经前面,从\"观自在菩萨\"始,至\"真实不虚\"为显说般若;此段咒语则为密说般若。佛法本来分为显密两种,显明者,佛经借世俗文字语言传达道理,示现于人,导人修持而得利益。秘密法则含有咒语这样的方法,佛法的本质在至极之处是不可说的,佛只是为了众生利益才不得不说法,那神妙不可说的秘密只有借咒语来教授了。秘密法门之一的陀罗尼,凡夫不能理解,只好不作汉译,但念诵仍是有效力的。

按以往的说法,《心经》中全部要义,完全包括在这四句咒语中。念诵这四句咒,其效力等同于诵读此经。

依法藏大师所说,此四句分别可以释如下:\"揭谛\"者,此处为\"去\"或\"度\"之意,这也就是深般若的本有功能,度众生于彼岸;重复\"揭谛\"二字,无非是自度度他的意思;\"波罗\"意为\"彼岸\";\"波罗揭谛\"者,\"度到所欲之彼岸\"的意思;至于\"僧揭谛\"的\"僧\",意为\"总\"或\"普\",因而\"波罗僧揭谛\"的意思便是\"普度自我及他人都到彼岸\";\"菩提\"为\"觉\";\"娑婆诃\"即\"速疾\"也,意谓依此心咒,速疾得成大觉。只要默诵此密咒,就在不觉不知的状态下超凡入圣,所以才说,此咒即般若,而般若即是咒。

《心经》一卷,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佛教化众生,随机引导,由凡夫至佛界,修行的法门因人而异。若众生有迷于色法远甚于心法的,佛为之说五蕴合色而开心法门;若有迷于心法而远甚于色法的,则说六入十二处合心而开法门;若有众生迷于色法与心法二者不能自拔的,则为之说十八界的虚妄义;若众生有不迷于色法及心法的,又为之宣说一切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假,因假而得中道的含义。

总之,众生有异,是因为心不能照见诸法实相,所以不能照见,是由于根尘识显现且相互纠缠,所以执有执无,失却般若光明,起惑造业,陷于六道轮回,受苦无穷。若能回光返照,依般若法修行,功夫纯熟,自能自见本性,自显圣性,从而照五蕴为当体空,照十二因缘为缘起空,照一切诸法为自性空。得三智,即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大般若经·初品》中所说的:\"欲以道种慧具足一切智,......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般若波罗蜜。\"《大智度论》上说:\"此三智一心中得,若就其次第而言,则有道种智生一切智,由一切智生一切种智\"。《摩诃止观》说:\"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但这是配合《中论》的三是偈中的空假中来说佛智的。按照我们的说法,一切智是关于一切对象的认识能力,若就佛教而言,它所把握的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大智度论》卷二七说\"总相是一切智,总破一切法中无明暗\"。《大乘义章》卷十八说\"知一切如,名一切智\";至于一切种智,那是关于事物个性或别相的认识。《大智度论》卷二七说:\"别相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一切种智有时也被认为是综合认识共直与别相,即共性与个性的智慧。《大品般若经·三慧品》说:\"一相故名一切种智。谓一切法之寂灭相;复次,佛如实知诸法行类相貌,为显示故说名字,以是故名一切种智\";而道种智是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基础,贯穿佛教修习的全部过程。《大智度论》说:\"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于其中一切善潜心产名为道;此道分别思惟而行,是名道智。\"

以此三智观待诸法,可以了然,声闻四谛法、菩萨六度法、大乘菩萨的究竟解脱、佛的菩提大觉,都是真空所摄。一切法空,一切圣解脱法空。因为一切法原本不生不灭,也就不需要解脱,无需转染成净。世间与涅盘,生死与烦恼、佛与众生平等一如,了无差别。得此三智,强以了直空妙有,得中道之旨,这也就是摩诃般若。至此,也就显出了众生本有心性和灵光,其所照显,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正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甚深般若的亲证境界,也就是全部般若经类的义趣所在。

一部《心经》可再浓缩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句可再浓缩成‘观自在菩萨’五个字;再浓缩就只是一个‘照’字。六百卷大般若经全入一个‘照’字,是多字入一字,是一多相即。一个‘照’字开展为六百卷大经,正是‘破微尘出大千经卷’,大千经卷中每一字又含无量经卷,是重重无尽。所以般若功德不可说、不可说。普愿有情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南无阿弥陀佛’。先师又说:‘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秘的核心’。


回向
圣菩提心极珍贵,诸未生者令生起,
令已发起不衰退,辗转增上恒滋长。
发表于 2007-10-4 18: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出答案
就没意思了……

49

主题

772

回帖

7315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315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2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

5

主题

290

回帖

179

积分

清泉

积分
17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0-4 2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松就灌不了水呢!嘿嘿!
一起看晓曦!

49

主题

772

回帖

7315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315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2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谈你的感受

5

主题

290

回帖

179

积分

清泉

积分
17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0-4 22: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与心 而不在与行 思维的转换 大千世界各有不同

在与个人的领悟 领悟又从个人的德行而来 又各有不同

讲究的是心神的上升 菩渡终生
一起看晓曦!

375

主题

2753

回帖

79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1383

认知组医师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1-8 1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晓曦于2007-10-04 15:02发表的 :
今年夏天去朝五台!路上虔诚的佛子!
是啊,太佩服他们了,一步一叩首,而且是五体投地
PS:牦牛应该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讲解一下,关于佛的东东

137

主题

1351

回帖

65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65133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1-8 11: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究竟有何法力,镇定其万千人物,去名山大川、深山古刹寻觅。佛家胜地,名人与名山与名文常存于世。观之不停的我,仿佛有肺腑之言,在自空中冉冉而下,好像是遭逢有喜忧参半的欢般痛般,任我遐思一片,思了又思,想了再想。
惯性使然,非也,然也,是也,不也,惟任世人在调侃中生存,苦中作乐寻逸飘飘乎!我读书,我快乐;我瀚墨,我幸福;我工作,我愉悦;我生活,我恬适。笃信佛否?未尽然。笃信游乎?然。笃信玩也?亦然。
妖兒,顧名思義,我是妖。妖有好妖和壞妖,而我恰恰是那隻壞壞的妖兒。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4 06:15 , Processed in 0.0338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