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792|回复: 4

槭樹的名稱由來及誤用-為楓樹正名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866

回帖

7704

积分

理事会

积分
7704

翻译组医师组评估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0-4 11: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槭樹的名稱由來及誤用-為楓樹正名
槭樹的名稱由來及誤用-為楓樹正名李學勇(台北大学植物學系退休教授)







現代育林 12(2): 45-52, 1997


引言


自從清末以來,我國的植物學家一直把固有的楓樹(maple)叫做「槭樹」。誰知這卻是一個錯誤的名稱。古時的「槭樹」已經失去所指,而明代《救荒本草》中的「槭樹芽」[1] ,指的是七葉樹(horse chestnut)。其中的來龍去脈,且容筆者細細道來。








一、「槭」字的誤注與誤讀近代的中國字典與辭書中,不管大陸或台灣都把「槭」字注音為ㄘㄨˋ或tsu,讀作「促」。實際上古時的原音應該讀作戚(ㄑ一或chi)。請看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所稱:「槭,木可作大車輮; 從木,戚聲。」[2]































漢時並無切音的方法,只說讀「某聲」。而這個「戚」字歷經隋代的《切韻》及唐代的《唐韻》[3]都是讀作「倉歷切」或「千益切」,就是現代的ㄑ一。直到宋代的徐鍇也只說「槭,從木,戚聲」,並且說:「戚,未【註1.1】聲,千益反」[4]。也就是應該把「槭」字讀作「戚」(ㄑ一)。徐鍇的著作叫做《說文繫傳》,大約出版於西元974年。可是晚出十餘年的《說文解字注》(986),雖是由徐鍇的兄長徐鉉所注,但卻擯棄了這個「千益切」,改注為「子六切」[5]。(見圖1)。徐氏兄弟的著作都很有名。徐鍇稱為「小徐」,徐鉉稱為「大徐」。不過大徐的《說文解字注》是一本完整的巨著,所以較受後人的重視。直到清代著名文字學家段玉裁[6],就直接採用「子六切」(ㄘㄨ)而不顧他自己為「戚」所注的「倉歷切」(ㄑ一)。難怪此後的各本《說文》和近代的各種字典都把「槭」字注為「子六切」(ㄘㄨ)。這種因誤注而誤讀的結果,才會造成日本人小野蘭山的誤解與誤用。










【註1.1】本字不是「未」,正確的寫法是上面是「上」下面是「小」,但標準字型無此字,因此以「未」代替。








二、「槭」字的誤解與誤用


我國古代字書中的形聲字非常多。例如《說文解字》的本部中有:楘、槢、榣、楛、楈、遄【註2.1】、費【註2.2】、楑、楀、息【註2.3】、榗……都已經失去原義,沒有人能指出它們所代表的植物。而許慎在這個「槭」字之下,只有一句「木可作大車蹂。」誰能從這句話中猜出它的含義。歷代的文字學家和本草學家,都無法說出「槭」是什麼樹木。直到清代字學大師段玉裁的巨著《說文解字注》中,他仍舊說:










「槭,木可作大車輮(注:未詳今何木。……)從木,戚聲(注:子六切)」。










段氏沒有依照他自己為「戚」字的注音「倉歷切」(ㄑ一),卻仍舊注為「子六切」(ㄘㄨ)。不過他說「不知道指的是什麼樹木」,足見段氏的認真及誠實,不願強不知以為知。值得我們佩服。(見圖1)










可是早在明代時就有一位王子朱橚依照戚字的讀音給「槭樹」找到了替身。他在永樂四年(1406)寫了一本《救荒本草》。其中有一種植物叫做「槭樹芽」,並且附有木刻圖片。(圖2之A)他說:










「槭樹芽,生鈞州風谷頂山谷間;木高一二丈,其葉狀類野葡萄葉,五花尖頭;又亦似棉花葉而薄小;又似絲瓜葉,卻甚小,而淡黃綠色。開白花,葉味甜。」










從圖2之A中可以看出「槭樹」具有掌狀分裂的對生複葉。就目前所知,常見的溫帶樹木中具有掌狀對生葉片的植物有兩種。其一是馳名中外的楓樹(maple),另一種就是七葉樹(horse chestnut)。圖2之C是日本植物圖譜中的兩幅楓樹(maple,日人誤稱為「槭樹」)。圖2之B是筆者所攝得的七葉樹。(按我國著名的《植物學大辭典》和《中國樹木分類學》都是翻印日本的圖片,而且也採用了日本的名稱「槭樹」。)










由附圖2中可以看出《救荒本草》中的「槭樹芽」和楓樹及七葉樹都很相似。可是若把槭樹(ㄑ一樹)和七葉樹(ㄑ一ㄝ樹)的讀音反覆讀幾遍,就會知道「槭樹」其實就是七葉樹的省讀或縮讀。假如我們知道了其中的來龍去脈,就不會發生疑惑了。










《救荒本草》的著者朱橚並不是本草專家,他只是明太祖朱元璋元配馬皇后所生五個兒子中的老么。明太祖建立明朝以後,就封他為周王(駐節開封)。誰知王子的生活並不似想像中的安樂。太祖死後,太子朱標早死,只好傳位給太孫朱允炆。朱允炆怕叔伯輩的眾多王子不肯臣服,就拿這位五叔朱橚開刀,把他捉到南京,說他「謀逆反叛」,就把他禁錮大牢,殺雞嚇猴。可是他的二叔燕王朱棣仍舊以「清君側」為辭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身亡(也有傳說他出走逃亡)。朱棣做了皇帝,也救出了周王朱橚。但是依舊派人監控。使得這些王子雖有榮華富貴的物質享受,卻失去了行動的自由;尤其不敢干與政治。










這些有名無實的王子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朱橚倒懷有惻隱之心。他看到河南省各地常有天災,每遇荒年,真是糧食無著,餓殍遍野。農民只好採掘草根樹皮,聊以維生。可是野生植物也常含有毒質。誤採誤食,時有所聞。這位養尊處憂的周王朱橚於是「體仁遵義,孳孳為善」留心查訪村民所採食的草木,收集種子,在開封闢園種植,並且「躬自閱視。俟其滋長成熟,迺召畫工繪之為圖。……彙次成書,名曰:《救荒本草》。以便用於荒歲,救助飢民。」「槭樹芽」就是書中四百餘種救荒植物之一。因為幼芽味甜,可供食用。










實際上農民叫做「槭樹」的植物,原名叫做「七葉樹」。由於那些王公貴族,本來都是五穀不分的書生。當時看到飢民採食,就問他們「這是甚麼樹?」。農民順口答稱「七葉樹」。他們把「七葉」二字合稱為一個音「chie,ㄑ一ㄝ」。朱橚誤轉為「七樹」。但又不知如何寫法。想起了這個「槭」字。於是就寫成「槭樹芽」。他不知道這個字也可以讀作「tsu,ㄘㄨ」。所以「槭樹」原來是「七葉樹」的誤讀。參看圖2即可明白。

















【註2.1】本字須加木字邊,但電腦標準字型無此字,故打成「遄」。
【註2.2】同上,須加木字邊。
【註2.3】同上,須加木字邊。








三、把楓樹誤稱為「槭樹」的經過


我國古時詩詞中的楓樹就是與美國東部的maple同類的植物。所以我們只能把加拿大的國徽叫做楓葉。由楓樹製成的糖漿叫做楓糖漿。較好的英漢字典也都把maple譯成楓樹。日本早年的《廣倭本草》(直海龍著,日本寶曆五年,1755年)[7]中也是把日本的紅葉ka-i-de(現稱ka-he-de)叫做楓樹。原 文見圖3。














































可是到了寬政十一年(1799),日本頗負盛名的本草學家小野蘭山出版了他的《校正救荒本草》[8]。他認定《救荒本草》中的「槭樹芽」就是日本的ka-i-de。更在日本享和三年(1803)刊印了他的《本草綱目啟蒙》[9]。奠定了他的本草權威。他誤把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楓香脂」[10]誤認為漢文中的「楓樹」,卻把ka-i-de名正言順的承用了「槭樹」的名稱。他說:










「日本的mo-mi-ji和ka-he-de葉片像是蛙掌,是中國《救荒本草》中所載「槭樹」一類的植物。一般日本花農所稱來自中國的[楓樹」,葉片對生,有三尖,嫩葉老葉都呈紅色,不是真正的楓樹,應該叫做唐槭。」










到了日本嘉永五年(1852,清咸豐二年),飯沼慾齋依照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氏的命名方式與分類系統編寫了一部《草木圖說》[ll]。書中採用了小野蘭山的錯誤漢名,把ka-he-de(Acer)叫做「槭樹屬」,把Aceraceae叫做「槭樹科」。自此以後,日本各式的植物學家都沿用了這個名字。後經牧野富太郎起而駁斥[12],日本人乾脆取消漢名,只用ka-he-de。可是這個錯誤的「槭樹」卻和那錯誤的「楓樹」一起移植到它們的祖國,成為我國近代植物學上名稱混亂的根源。










另有一個插曲也非常有趣。在大陸陝西武功西北農學院教授石聲漢所著《農政全書校注》的「附錄二」,由王作賓所提供的「《農政全書》所收《救荒本草》及《野菜譜》植物學名」表中列有第263項說:「槭樹芽Acer pictum Thunb.槭屬,槭科。」[13]










據筆者所搜集到的資料,這個學名是在西元1784年所出版的《日本植物誌》(FLORA JAPONICA)[14]中由瑞典人Thunburg, C.P.(1747-1824)所訂定。當時的記錄說:「葉叢集枝端,互生,掌狀七裂……」。依照此一記錄根本不是楓樹或「槭樹」(Acer)。這是一個錯誤的學名。










實際上這是一種屬於五加科的七葉五加,早已由日本人小泉源一改訂學名[15]。而中國植物學家卻仍加以採用。實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四 、我國文獻中「楓」與「槭」的混亂


我國傳統文獻中從來都沒有把「槭樹」當作楓樹的記錄。就是近代也有幾部未受日本錯誤影響的書籍。例如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上海商務出版的《英華大辭典》[16](由顏惠慶領導主編)中,把maple直接譯成楓樹,並無「槭樹」的譯詞。










另有奚若及蔣維喬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翻譯的《胡爾德氏植物學教科書》[17]和馬君武於民國七年(1918)翻譯的《實用主義植物學教科書》[18]都把maple譯成楓樹。只是這幾本書籍沒有大量流傳。所以很少人知道楓樹才是正確的名字。










但是自從甲午戰敗之後,我國朝野大都對日本懷有敬畏之心。既仇視,又贊羨。於是留日學生日多。這些留日學人所參考的文獻也多為日文書籍。自然而然接受了日本的名詞。例如影響廣泛而深遠的《植物學大辭典》[19](1918,上海商務)的主編孔慶萊先生在序言中就說:










「欲求吾國固有之普通名,輒不可得。常間接求諸東籍,取日本專家考訂之漢名用之。」










孔慶萊先生雖然誠實的說出取用日人漢名的話,但是就在取用日本《內外實用植物圖說》[20]的「槭樹」圖片的同時,卻在描述中說:「名見《廣群芳譜》」。誤導讀者以為那是中國固有的名稱。其實《廣群芳譜》[21]的「槭」絕對無法證明就是日本的ka-he-de。尤其是《辭典》中恰好把「槭樹科」(實應為楓樹科)與七葉樹科相提並論。如果稍加思考,不難發現「槭樹」和七葉樹的發音為什麼那樣相似,而且在「對生掌狀葉」的形態上又如此的相近。










其他有關楓樹與「槭樹」記載混亂的早期文獻尚有吉爾斯(Gile5)《漢英辭典》(1892)。[22]他在「槭」字條下注明植物的拉丁學名為Acer palmatum Thunb.。想必也是引自日本的文獻。










由於《植物學大辭典》內容豐富,包羅廣泛,所以自從在民國七年(1918)出版以來,與先前所編 《動物學大辭典》成為中國各級學校及學習植物學的人們所普遍採用。再加上胡先驌於民國五年的《科學》雜誌上所發表的「說文植物古名今證」,[23]才促成了後來的「槭樹科」專家方文培先生等著名學者群起效尤,[24]都把原來的楓樹改稱為「槭樹」。不過大家都讀作「戚」。直到台灣文化圖書公司由李國良教授注音的(最新國語辭典),「槭」字的注音仍舊是ㄑ一(戚)。[25]










不知道為什麼,到了民國六十三年(1974),由何容教授主編的《國語日報辭典》[26]和民國七十年(1981)由教育部出版的《重編國語辭典》[27]中,卻把「槭」字注音為ㄘㄨˋ。就連最有權威的《辭源》[28]和《辭海》[29],也都注為「祖郁切」或「子六切」,自然都讀作ㄘㄨˋ而且也都把「槭樹」當作楓樹來描述,甚至採用了日本牧野的圖片[30]。致令所有查閱這些工具書的讀者都接受了這個錯誤的名稱和錯誤的讀音,造成積非成是的不幸結果。








五、楓樹不能誤稱為「槭樹」


幾年前台北的報紙上有一編「深秋賞楓紅」的報導[31]。標題上有「錯把槭當楓,……管它槭或楓」的句子,文中並說「台灣的楓樹,正式的學名叫做楓香,一般俗稱的楓樹,在分類學上概屬於槭樹這一科。」










這位記者所說「一般人俗稱的楓樹」,卻正是古今中外詩詞文章中的楓樹。請看我國歷代詩句[32]:








楓林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看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楓樹   唐.劉儗








楓葉不耐冷,露下胭脂紅;
無復戀本枝,槭槭隨驚風。










(註:此處的「槭槭」讀作ㄘㄜㄘㄜ,是描寫秋葉飄落棲涼景象的副詞。)








楓林   宋.趙成德








黃紅紫綠岩巒上,遠近高低松竹間;
山色未應秋後老,靈楓方為駐童顏。








楓   明.朱靜菴








江空木落雁聲悲,霜入丹楓百草萎;
蝴蝶不知身是夢,又隨春色上寒枝。










除此之外,可以從近年來的旅遊廣告上讀到去日本的賞楓標語;美東和加拿大更是賞楓的好去處。有沒有人把加拿大的國旗稱為「槭」葉旗的呢?因為真正漂亮的紅葉就是楓樹。「槭樹」只是對楓樹的一個錯誤名詞。要賞楓就是賞楓,不能「管它槭或楓」。台灣原產的楓香就是楓香,不能誤稱為「楓」。假若把古今中外所欣賞的楓樹誤稱為「槭」,那末,我們就不能與傳統文化相溝通。這就是為什麼不能把「槭」和楓混為一談或互相混用的原因。










幾年前,一位文學家由於讀了詩詞上的讚美,一直熱愛楓葉。她採集了台灣楓樹上美麗的楓葉,夾在書頁中,留作紀念。不料一位自認為植物專家的朋友告訴她:「那不是楓葉,那是槭葉。」使她頓覺失望的寫道:










「人們厭惡模仿,厭惡似是而非的東西。因此,當喜愛楓葉的人頓然發現,他們一直所喜愛,所珍藏的"楓葉",竟只是槭樹的葉片時,往往會有一極受愚受欺的感覺。……」[33]










過了不久,又有一位植物專家卻在同一張報刊上寫道:










「我要告訴小讀者一個秘密:"紅葉並不是楓葉,槭葉才是紅葉"。以前不知道是那一位胡塗的傢伙把根本難以變紅的楓葉誤認為楓葉,結果竟然影響到現在,可憤也可悲!我要聲嘶力竭地大聲疾呼!小朋友!可別再錯一輩子!」[34]










現在我來告訴大家,「那一位胡塗的傢伙」就是日本的小野蘭山。小野自作聰明把台灣原產的楓香誤稱為「楓」(當然不紅)【註5.1】,又把中國傳統的楓樹誤稱為「槭」(本是紅葉),「結果竟然影響到現在」










總之,古今中外所欣賞的紅葉,正是具有對生葉片的楓樹。不能再把原指七葉樹的「槭樹」與楓樹混淆,也不能與楓樹互相混用。這樣才不至失去中國的傳統文化。










【註5.1】楓香葉片還是會變紅,但其顏色視氣候寒冷程度(或海拔高度)而定。

[blockquot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blockquote]
h-a-r-m-o-n-y 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来这里留一下你们社团组织的生日,咱们建一个生日表~ ~naturaller的济溪blog~

227

主题

866

回帖

7704

积分

理事会

积分
7704

翻译组医师组评估组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1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先生表述很清楚,除了关于朱橚的部分有所推测,其余部分都有依据,当然了,是否采信要看语言专家和植物专家的判断。

下面是现在为止植物志的表述:

h-a-r-m-o-n-y 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来这里留一下你们社团组织的生日,咱们建一个生日表~ ~naturaller的济溪blog~

2

主题

73

回帖

506

积分

湖泊

积分
506
QQ
发表于 2007-10-4 13: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吗?、
用心沟通,传承自我!

227

主题

866

回帖

7704

积分

理事会

积分
7704

翻译组医师组评估组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2: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黑豆于2007-10-04 13:07发表的 :
有用吗?、

为什么有这个疑问呢?
h-a-r-m-o-n-y 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来这里留一下你们社团组织的生日,咱们建一个生日表~ ~naturaller的济溪blog~

98

主题

1340

回帖

2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2224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11-6 12: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这篇文~之前给人说我的自然名叫枫槭林~
我们在改变,街灯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最纯正的传承·——秦岭组 请关注:2010年秦岭组动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5-15 19:45 , Processed in 0.0400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