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11 1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海外华人对中国骨髓捐献现状的一点思考
面对才5万 (包括所有省市)捐献者的中华骨髓库,很多病友因匹配希望太低而感到无奈.我作为一个病人,也时常在想如何尽一份力.干等不是办法,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来拯救我们自己.
中国人的传统想法对骨髓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我有一个在美国的中国硕士朋友还对我说:'一滴血还十个馒头呢?.意思上说骨髓捐献更别谈了.部分原因是他很自私,另一方面是对骨髓捐赠的无知. 我一直人为(1)每个人对骨髓捐赠多少有些顾虑.但我们的社会需要温暖和关爱.不是成为病人了才这样说,而是应提倡每个人这样做.
因为你不知道明天谁会成为病人.拿慢粒来说,美国的一个血液学权威曾经对我说:'小伙子,让我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给你一个解释.每时每刻人体中有几十亿的血液细胞在分裂.其中总有至少6,7次分裂的细胞会出错.有些人有时就是不走运,细胞分裂造成某些特定的染色体变异,成为癌症(包括CML)的根源.人间有了关爱,我为人人,才会人人为我.中国人对这一点的认识有很大欠缺.我很钦佩很多其他种族的人们让我感受到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他国家的骨髓库有将近500万的志愿者(但其中亚裔才7%).(2)有很多人对骨髓捐献的基本知识很不了解,我们要加强宣传,特别是希望推动红十字会冲在前面.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我们的国家能战胜非典,怎么会就搞不好骨髓库呢? 关键要是动员起来,普及骨髓移植的知识,我们们会有很好的明天的.
其实人对骨髓捐献天生会有恐惧感.在美国,其他种族也一样.但为什么会有470万人参加骨髓库(美国一共才2亿多人).我看到以下几点.
1.基础宣传做的机构比较多,象国家骨髓捐赠计划,民间骨髓库,很多基金会和爱心人士组成的民间组织.
2.知识的透明度比较高.宣传时不回避可能的轻微不适和风险.教育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全面的认识骨髓捐赠.
3.我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看到很多老外每两个月义务捐一次血;我也看到一个白人百万富翁将自己的一个肾无偿捐给黑人小女孩;我看到华人老婆在老外丈夫的劝导下参加骨髓捐赠...他们让我感受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骨髓捐赠过的人是真正的勇士,本质上是他们的爱心战胜了恐惧,给别人以新生 。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1992年成立,现有24万份捐赠者资料(台湾人口二千多万)
中华骨髓庫1991年成立,现在不足6万份捐献者资料,(大陆十三亿)
台湾为大陆白血病同胞捐献骨髓近200例,
中华骨髓庫为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64例,成功移植31例。
这组数字不能不令我们的政府及国人汗颜!
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拿出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骨髓库建设,这是对国人生命健康权的尊重,比喊一万句伟大的口号更加伟大。
答复美国患白血病的朋友
你上次发的消息,谈到一位美国教授对你说的那段话:
“每时每刻人体中有几十亿的血液细胞在分裂.其中总有至少6,7次分裂的细胞会出错.有些人有时就是不走运,细胞分裂造成某些特定的染色体变异,成为癌症(包括CML)的根源”.
我以为是非常精辟科学的,要让人们懂得这个道理,并不是搞得人人自危,这是个不能回避的现实。
患病的人常常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患白血病?可以说是属于教授所说的“不走运的人”,没有患病的人真的也不能掉以轻心。
从这样的解释出发,人们应该关注白血病人和捐献骨髓,从而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呼吁社会关怀和彰扬社会爱心、体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
骨髓庫其本质上是“生命银行”。
一位网友令人深思的留言:具体的话我已经记不清了,是一个德国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的:
当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反对,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纳粹迫害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反对,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纳粹迫害我的时候,没有人反对
其实如果把“纳粹”这个词换成“白血病毒”的话,也是很贴切的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以一种旁观的心态看着那些受苦的人的话,那么有一天,我们的亲朋,甚至我们自身也遭遇了这种不幸,我们还能指望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