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5 2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10月31日 YBC青年创业国际计划 会见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主任崔志如老师,在他的引荐下,结识人民政协报的记者顾磊。
与崔老师的相识、见面有些意外。给他写信的时候,他的身份是中国健康扶贫上海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收到的回信的时候才知道他现在的身份是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项目主任,而他们办公的地点就在离我们学校附近不远的北京友谊宾馆苏园写字楼。(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惊喜。同志就在身边!)
在这里,还要附带的提一下崔老师给我的回信,看的时候,深受鼓舞。具体内容如下:
忠良,你好!关注公益其实是在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前天和搜狐的张朝阳交流,明显感觉到他已经开始沉浸在自我生命反省中,专注于研究印度教和生命终极关怀.所以人无论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还是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财富级,会探寻到精神生活的,所以,我很高兴和感动于你的行动,至于具体的资源整合和方案,我认真看完再与你交流一下.
崔志如
目前在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NGO)服务
这封信,深受鼓舞之外,更是坚定了我们的信念: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公益也都是在积极的追询和探索的,因此,我们的论坛、我们的项目也就是有社会生存的土壤的。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也就是要和这些对公益、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追寻和探索的社会成功人士接触、了解、认识,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以更大的力量来推动这项事业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和繁荣!
和崔老师的会谈没有什么涉及到我们的项目,在他的办公室简单的交流了会,就被他拉着去中国政协报,会见一个热心于公益的记者顾磊。到中国政协报的时候,也就快中午了。于是我们先去吃饭。吃饭的过程中,我们就公益的话题:中国公益现状,一些公益项目,公益机构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吃完饭后,我们又来到顾磊他们办公大楼的一间茶吧,边喝茶,边继续交流、讨论有关公益的话题,颇有些坐茶论道的意味。感觉非常的好,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有种心灵的启发和精神的愉悦!交流中,对公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公益,每一个人,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当作公益来做。而公益,不论事情大小、金钱多少,其本质都是平等的,都是在倡导、宣传一种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还有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
会谈过程中,给予我的另一启发是:其实每一个群体都是有一个圈子的,商业也商业的圈子,媒体有媒体的圈子,公益也有公益的圈子~~~在大的圈子下面,又有各个不同的小圈子。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一行业里立足并具有影响力,也就应该进入公益的这个圈子里。在这里,也就是强烈的建议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多关注公益这一块,多加入一些圈子,积极的思考、写文章、做项目,不断的扩大我们在这个圈子里的影响力和共信力。(建议大家去NGO发展交流网、中国NGO互动论坛注册帐号,并积极的发言),除了公益这个圈子,我们还要积极的融入其他领域的圈子:不同的圈子其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融入不同的圈子,也就能接触、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基础上,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和交流,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和灵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思维和创意才能源源不断,我们个人、我们团队才能永葆活力。
http://www.cupf.org/bbs/dispbbs. ... p;ID=401&page=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