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4 16: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性领导能力发展培训教材》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内容简介:
| 前 言
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但也能够测量的目标和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被置于全球议程的核心,统称为千年发展目标。首脑会议的《千年宣言》在人权、善政和民主方面也做出了广泛承诺。其中,\"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力\"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三个目标。
我们认为, 女男的平等,最终应该表现为女男两性在决定自己和社会的命运上的平等,而女性的参政是实现女男平等的重要途径。
纵观历史,中国女性的参政历史源远流长;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女性的参政人数在绝对量上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女性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在增大。也就是说,中国女性在政治中的作用与她们的人数是不成比例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双重角色对女性产生的双重的负担,大大减少了女性参政的可能性:其次,社会的性别偏见导致女男两性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平等,进而导致女性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和在政治生活中地位的被忽视;第三,社会的性别偏见也导致女性参政者自身在信心上的丧失。
即使这样,不可否认,女性参与政府管理,参与政治生活,将对社会的政策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女性更具有决策中的性别平等意识:女性对儿童和后代的关心使得她们在决策中更关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女性的参与对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促进中国女性的参政,2002年,在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组织专家在河南和山西对20个县市的400名女性领导的参政需求和参政能力建设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2002年和2003年,中国民促会多次组织专家对调查报告进行评估,撰写培训教材,修改教材草案。在多次的研讨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才有了我们今天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本《女性领导能力发展培训教材》。
参与本教材编写的专家和学者有:董琳、刘一凡〈第一章〉:荣维毅(第二章):罗慧兰、李明(第三章):贾孟娴、丁润萍(第四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朱启臻、吴惠芳、陈澜燕、戴艳玲、顾青圻、李惠英、刘勇、史清琪、隋红、闫绿娥、尹春兰、周全德等多位专家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衷心的希望本书能够在实践中成为基层妇女干部的良师益友,也希望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和建议!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2003年11月17日
|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社会性别理论概述
1.1 社会性别的由来与发展
1.1.1 女权/女性主义
1.1.2 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
1.1.3 社会性别基本理念
1.1.4 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解放
1.2 社会性别概述
1.2.1 社会性别
1.2.2 社会性别社会化
1.2.3 社会性别运行机制
1.2.4 社会性别分析
1.2.5 社会性别主流化
1.2.6 行动计划
第二章 妇女参政能力建设概述
2.1 妇女参政和参政能力建设
2.1.1 参政
2.1.2 妇女参政目标
2.1.3 中国妇女参政的现实意义
2.1.4 妇女参政能力
2.1.5 妇女参政能力建设
2.2 国际社会妇女参政的共识和经验
2.2.1 妇女参政历史回顾
2.2.2 国际社会关于妇女参政的基本共识
2.2.3 各国妇女参政经验和启示
2.3 中国妇女参政现状分析
2.3.1 中国妇女参政回顾
2.3.2 中国妇女参政现状分析
2.4 中国妇女参政能力建设对策与展望
2.4.1 促进妇女参政的一般策略
2.4.2 多渠道推进妇女参政的策略
第三章 社会性别与女性领导艺术
3.1 领导行为与领导者
3.1.1 领导行为
3.1.2 领导与管理
3.1.3 领导者
3.1.4 领导者的职权
3.1.5 领导的内容
3.1.6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3.2 女性领导的性别优势与劣势
3.2.1 女性领导的性别优势
3.2.2 女性领导的性别劣势
3.2.3 领导的双性化趋势
3.2.4 变革性的女性领导
3.3 领导艺术
3.3.1 领导者树立威信的艺术
3.3.2 领导的决策艺术
3.3.3 领导的用人艺术
3.3.4 领导的人际关系艺术
3.3.5 领导的讲话艺术
3.3.6 领导的激励艺术
3.3.7 领导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3.3.8 体语言在女领导者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第四章 社会性别与妇女维权
4.1 我国妇女的主要合法权益
4.1.1 妇女的政治权利
4.1.2 妇女的劳动权利
4.1.3 妇女的教育权利
4.1.4 妇女的人身权利
4.1.5 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
4.1.6 计划生育与妇女健康权利
4.2 损害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
4.2.1 妇女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不高
4.2.2 家庭暴力现象增多
4.2.3 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保障问题
4.2.4 出嫁女的土地权益受损
4.2.5 女职工劳动保障权益受侵犯
4.3 妇女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4.3.1 性别歧视
4.3.2 大众传媒的性别歧视导向
4.3.3 有关维权法律自身的缺陷
4.3.4 社会化维权环境远未形成
4.3.5 社会转型期妇女地位下降
4.3.6 盲目维权
4.4 维权对策
4.4.1 用\"性别公正\"替代\"男女平等
4.4.2 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4.4.3 加大维权行动的力度
4.4.4 完善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
4.4.5 建立健全各种妇女权益的社会化保护机制
4.4.6 学习法律,掌握维权策略和技巧
附录:妇女合法权利保障的法律依据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