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622|回复: 0

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项目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8 15: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项目负责人的资料
1、 项目负责人姓名:苏桂丽(苏苏)
所属机构名称:中国绿色学生组织网(GreenSOS)

2、联系人姓名:苏桂丽(苏苏)
联系人地址:四川成都沙湾路258号成都国际会展中心B座6F策划中心
联系人邮政编码:610031
联系人电话 (包括区号):  130 0818 9703(手机)  028-8769 3557(办公室)
联系人传真 (包括区号):  028-8769 3115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suesue0801@vip.sina.com

有关项目说明

3、项目名称: 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

4、项目内容:

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项目是以GreenSOS网站为平台,面向中国高校热爱环境新闻的学生开展的培训,培训通过“网络培训+地区实践+集中培训+调查实习”等方式,为学员提供 “环境知识的系统学习”、“环境调查采访的锻炼”、“环境信息的分享和探讨”、“绿色报社实习”等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旨在提高高校环保社团策划、组织以及宣传环保活动的能力。该项目对于我国启蒙时期的高校环保活动的推进,民间环保力量的培养以及我国环保事业宣传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项目以一年为周期,目前已顺利完成两期,第三期计划于2005年完成。

4、项目地点:中国(主要是西南地区)  
  
5、项目开展时间:2002年9月至今

项目要点

6、项目目前已经取得的具体成果:

1)、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以网络为平台的绿色记者培训教学专区
www.greensos.org绿色记者培训教学专区和交流区)。教学专区分培训信息发布、教学内容专区、绿色书架、绿色记者优秀习作交流区等四个版块。

2)、自教学专区建立至今(2004年9月30日),培训信息发布共公布培训信息105条、教学内容专区共发布教学文章154篇、绿色书架共收集绿色文集35卷本、绿色记者优秀习作交流区共发表学员优秀习作147篇。

3)、利用网络的优势,面向中国各高校招收学员,两期共收到学员正式申请共232份,后经审核考查,最终确定培训了学员62人,他们分布于17个省市(以西部省市为主),分别来自于25个不同的高校环保社团,30个不同的专业,其中还有2人现分别留学于英国与美国。

4)、通过网络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委会的共同努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培训与管理模式。项目依靠网络但不局限于网络——对学员采用“网络培训+地区实践+集中培训+调查实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学员通过自我学习、习作评改与交流、网络教材与环保信息分享、论坛探讨学习、现场能力培训、实践活动锻炼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项目管理者来自学员并服务学员——对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组委会(均由学员组成)负责制,通过项目负责人、项目助理、项目策划组、项目信息组、项目协调组来对项目进行宏观规划、细部调整与具体实施管理。

5)、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学员管理和奖惩制度,对项目组委会成员和学员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严格的章程保证项目的有效管理。

6)、除了例行的每月一次的网络作业,每两周一次的小组网络主题讨论,各地的地方培训外,各地学员还参加了寒暑假的假期绿色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参加各地的绿色营、组织多地区同主题(“环境新闻报道在中国”、“我看家乡环境现状”、“西部水电开发”等)调研活动。各地区学员在紧密联系和关注周围环保动向的同时,也跟当地的环境机构(包括环保NGO、驻地环保基金组织、环保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7)、自项目开始至今(2004年9月30日),绿色记者培训学员共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40余篇次。

8)、2004年7月13日到16日,在成都成功举行了“GreenSOS 2004绿色记者项目培训交流会”,给学员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邀请不同领域的老师给学员进行了环保知识、新闻采写技巧、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现场培训,进行了“模拟采访”、“头脑风暴探讨”等新形式的自我培训,带领大家参观了成都活水公园、成都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新都亚洲黑熊救护中心等环境教育基地,增强了大家投笔环保、宣传环保的决心和信心。

9)、2004年,项目二期工程支持了两个地区绿色记者培训项目,即安徽“安联绿色记者培训”以及浙江“绿泥人环境新闻记者团”,对地方绿色记者项目提供了培训资料,并给予了帮助和指导;

10)、项目在中国绿色刊物编辑和记者指导下,编辑出版一本“GreenSOS绿色记者培训教材”,将GreenSOS绿色记者两年来的培训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加进项目管理者和学员的心得体会,结集出版,争取给各地区的绿色记者培训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范本。教材编审工作已经初步完成,计划于2004年11月底付印;

11)、项目组在加强内部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和交流,6月28日项目组代表应邀参加了保护国际在都江堰举行的“CEPF项目交流会”,跟国内环保项目专家、媒体环保记者交流了绿色记者项目的发展构想,取得了汪永晨、胡勘平、温波等环保记者的支持和帮助;

12)、2004年9月,项目组得到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大学生绿色论坛的支持,绿色记者学员分别得到了其赠送的《绿色中国》、《绿色北京》等环保书籍,中国大学生绿色论坛还有意与GreenSOS合作,共同开发绿色记者第三期项目,目前该项目三期工程正在筹划之中。

7、项目最突出特点:

1)、网络优势——快捷、低廉、资源共享、交流灵活

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利用GreenSOS网这个平台,以快捷、低廉的方式进行跨地域交流与对话,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促进了各地区学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利用网络内容更新便捷、方便保存、利于传播等特点,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灵活多样,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新颖的培训方式——多种方式互补,依靠网络但不局限于网络网络培训
a)、自我学习:学员通过自己收集下载网站上的培训资料以及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当今环境现状,自学环保记者需要具备的相关理论知识;

b)、习作交流:学员定期交一份习作,由组委会传到论坛上交流学习,并选取有特色的让专家给予点评。其他学员要对上传的学员习作进行相互点评,并将点评分类整理(由组委会完成)放到绿色记者专区;

c)、分地区集中学习:各地区由当地的项目协调员负责组织当地学员集中培训以及经验交流等;

d)、网上交流:每月召开一次学员网络会议(2个小时),学员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分组主题探讨:针对培训内容或者当前环境热点问题,在论坛开展主题探讨。每两周定一到两个主题,主题组织者采取地区轮值制,由地区项目协调员推荐组织者人选。

地区实践:
地区组织集中培训和实践活动。

集中培训:
每期举行一到两次集中培训,邀请老师针对学员网络培训中学习的难点或者是重要内容进行现场培训与指导,给学员提供面对面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机会,同时选举产生下期的组委会成员。

调查实习:
学员寒暑假要参加“环境调查与环保宣传”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时,优秀学员(并有意愿成为职业环保记者)将被推荐到绿色刊物进行实习锻炼。

3)、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

a)、能力技巧的培训:
通过最新的中国高校环保活动经典案例点评、国内外学生环保活动介绍,增强其策划和组织环保活动的能力。

b)、信息视角的开阔:
通过最新的国内外环保动态、中国高校环保活动信息、环保政策及相关国情报道,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开阔其环保信息视角。

c)、实践能力的锻炼:
地区实践(立足所在学校、社团、社区并联系当地环境机构及新闻媒体开展环保活动并进行相关写作报道训练)+假期实践(推荐参与大学生暑假环保调查实践或自行组织拓展实践活动)的结合,走进环保,关注环保,宣传环保。

d)、知识水平的提升:
网站搜集经济、科学、法律、环境、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环保知识的储备。

e)、环保理念的升华:
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网络交流(信息回复+论坛探讨)+暑期集中培训(优秀学员将获准参加暑期的集中培训,届时将与环保官员、专家学者、环保同盟面对面交流探讨学习)。

f)、自我学习的引导:
链接国内外知名环保及传媒网站,推介国内主要环保报刊杂志及其相应专栏,引导自我学习。

4)、有效的管理体制——项目组委会负责制度

a)、由项目负责人、项目助理、项目协调组、项目策划组、项目信息组等组成项目组委会;

b)、项目组委会负责统一协调安排培训计划、实践活动;项目组委会成员通过每两周召开的组委会网络会议以及日常的邮件、论坛讨论留言,来进行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5)、严格的学员管理和奖惩制度

a)、学员挑选严格:通过资格限定,申请挑选、审核考查等层层筛选,最终确定正式培训学员;

b)、学员管理和要求严格:要求学员积极参与GreenSOS网站绿色记者教学专区的培训,每周至少两次上网进入绿色记者专区学习,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回复;每个月必须上交一篇习作;积极配合当地项目协调员组织的交流实践活动;向地区协调员或者组委会提供当地环保活动消息;

c)、奖惩分明:优秀的学员优先推荐参加暑假绿色营活动,推荐到知名报社进行环保采访实习;没有遵守培训要求的学员将在渐次的剔选中失去继续培训的资格。

8.项目的国内/国际意义:

国内意义:

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培养了生力军、为中国环境文明的传播培养了火种:

1)、环境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系统培训以丰富环境知识,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环保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加强学员及其身边的人(包括环保社团成员、高校师生、校区附近的社区等)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认识环保,参与环保,把环保当作自身的责任和习惯。

2)、环境调查采访的锻炼:提高学员的环境新闻调查采写能力,通过他们的笔触,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报道国内外环境新闻,关注和报道全国各高校环保社团的活动,建立“学生社团——民间组织—政府机构—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一种有效链条,真正起到学生环保活动的作用,“作身体力行的环保,带动社区和公众的环保”。

3)、环境信息的分享和探讨: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探讨,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环保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高校环保社团可持续性发展,更大限度发挥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作用。

4)、未来环境记者的培养:希望通过环境知识的系统学习,环境调查采访的锻炼,浓厚的环保氛围熏陶,培养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未来中国环境记者,为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

国际意义:
1)、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使中国与国外学生环保社团信息交流和沟通成为可能,促进了国际环保基金组织对高校学生环保社团的了解和支持,帮助中国学生环保社团走向国际。

2)、如有可能,项目将邀请国外环境新闻专家给学员进行培训,并推荐优秀学员到国外接受“环境新闻”的专业培训,从而推进中国高校“环境新闻”专业化进程,填补我国高校“环境新闻”专业上的空白。

9.项目的长期目标
1)、 提高中国高校环保社团学生参与环保的能力,使不同区域社团间的信息进行有效流通,带动中国公民社会更多公民参与环保。

2)、利用大学生的热情和能力,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其观察、思考和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最终带动中国高校环保社团以及中国环保NGO的健康发展;

3)、培养的学员最终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中参与公益环保的带头人;

4)、培养几个中国未来的、优秀的环保记者;

5)、推进中国高校“环境新闻”专业化进程,填补我国高校“环境新闻”专业上的空白。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18 06:17 , Processed in 0.0274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