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207|回复: 5

风暴不见,斯人淡去——2008年环保开局只有感叹?

[复制链接]

53

主题

329

回帖

239

积分

溪流

积分
239
发表于 2008-1-22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惠
  
  每年年初,“环评风暴”都要风起,随之紧张起来的,不光是污染企业和相关地方官员,连我们这些报纸的编辑记者们,都过不好年,编辑要做好策划,记者则随时奔赴各地,从不同角度报道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潮流中这一幕最为汹涌的画面。

  但今年迄至今日,新一轮“环评风暴”的影子不仅不见,还接连传来许多关于环保强人潘岳的不利消息。2008年,潘岳似乎开局不利。据中新网20日报道,继不再担任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后,潘岳近日又从首都青年记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变动,在环保遭遇体制寒流的事实面前,却透露出令人不得不揣测的种种气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中国环保以及少帅潘岳,难道真的要抵挡不住既得利益者的明沟暗渠,真的要“挂”了?

  潘岳自担任环保总局副局长以来,素以高调和做事雷厉风行著称,以多次“环保风暴”为公众所熟知。然而每一次严厉的背后,环保及潘岳也同样承受着既有体制的各种压力。因为每一次环保行动损害的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直接利益,更是将现行官僚体制的斑斑沉疴一点点揭示在世人的面前。

  潘岳的淡出更像是既得利益体制的一次胜利,无怪乎有人感叹,潘岳之后再无敢言之人。封建时代直言敢谏的大臣固然多遭贬抑,甚或是大祸临头,是家天下的制度使然。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正直敢为仍然是凤毛麟角,明哲保身仍是为官的主流,就不能不让人感叹扼腕。在阳光行政仍然不是社会的主流的今天,是我们真的不需要这样的人了吗?恐怕不是,利益,这一活生生的东西,具有实实在在的顽固不化的硬度。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同样也是关键的发展时期。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人力和环境资源消耗,很多地方的经济效益来自三高行业的高额利润。在一部分人眼里,潘岳的环保政策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这样的损失何尝不是一种长远的收益。过度依赖环境的经济会造成社会的畸形,人对环境的掠夺在表现方式上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掠夺。对自然的索求越多,对他人的掠夺越无度。倘若持续肆意破坏自然,大自然也会以其特有的方式做出响应。频发的矿难不仅是对人类掠夺资源的一次警示,也为人与人之间越发赤裸裸的掠夺敲响警钟。

  因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冷静、理性而又充满理想气质的官员来探索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然而这样的官员却越发少见。近日在一项关于“谁更有资格获得国家荣誉”的调查中,在榜的官员仅有李金华和潘岳两人。值得留意的是,李金华已经退休,潘岳也在逐渐淡出,仅有的两名官员都将离开公众的视线,2008年的中国政坛风景以此开局,是一个无奈而又值得思考的问题。

  链接:

  第一次环评风暴
  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在京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

  第二次环评风暴
  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对9省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环境问题突出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27个投资共约4500亿元的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0个投资共约290亿元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第三次环保风暴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又一次掀起了以“区域限批”为手段的“环评风暴”,82个项目涉及1123亿元的投资被叫停。
让绿色洒遍整个地球村

53

主题

329

回帖

239

积分

溪流

积分
23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2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环保正在失去话语权
  严衡之
  据SOHU报道,1月20日,在首都青记协的第四次理事大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卸任”了首都青记协主席一职,卸任的原因,据说是“根据章程中有关年龄的规定”。首都青记协是个由北京青年记者、编辑组成的民间社团,正常来看,青记协主席这顶“乌纱帽”的含金量几乎为零。
  然而,与前不久潘岳失去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的位置相联系,则不难看出,似乎有一种力量,在调整此前声音颇大的中国环保话语权:敢言的潘岳失去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的职务,就没有了其通过政府手段公布环境信息的渠道;失去了青记协主席的职务,则引导媒体挖掘各地环境信息的可能大大降低。在2008年的第一个月份,这位环保领域敢说敢干的“急先锋”便连续失去了两个头衔,且都与“话语权”有关,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巧合?
  潘岳接连地失去话语权,显然与他运用自身与媒体的良好关系推动环保有关。问题在于,潘岳作为中国环保的象征,他失去了话语权,显然不仅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多年以来,媒体对于环保的支持,是中国社会环保公众参与的主要动力,正是媒体的广泛参与,才发生了圆明园及厦门PX事件这样的经典事件,有效地遏止了利益集团无视社会公众环境权益的行为,为节能减排拉开了公众参与的序幕。由此可见,对于公众和环保而言,编辑和记者手中掌握的媒体话语权,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了个性极强的潘岳,媒体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环保吗?或者说,没有了潘岳强悍的支持和对于责任担当的呼吁,媒体还能发出多少义无反顾的声音?
  西方有一个广为人知的“金喇叭”笑话。据说,中世纪欧洲某王国规定:公众有权对一切问题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者必须自备一只金喇叭,表达意见时,支持者和反对者按照先后次序吹响喇叭,声音大者获胜,其意见可以为国王采纳。这一规定给予了所有人充分的言论自由——买不起金喇叭者除外。
  媒体之于环保,正像金喇叭之于弱势的公众,公众从来不缺乏参与环保的热情,缺乏的只是参与的渠道。拥有金喇叭的潘岳的罪状其实不难想见:从圆明园环评到《环保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再到《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潘岳上任以来的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努力把金喇叭交给公众,让公众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
  评论家在言及中国公众对环保从参与时,总念念不忘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落后”。其实,公众的环境意识哪里会落后,君不见,大肆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河流的,并非目不识丁的普通农民,而是电力、水利、冶金、矿业等“高级人才”密集的重化工产业;为追求GDP不惜损害绿水青山的,也不是平头百姓而是形形色色的权贵精英。中国公众是环境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怎么可能低于隔岸观火的专家学者?污染河流的罪魁元凶,有几个自己住在“癌症村”的?
  环境问题是公众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也最依赖于公众舆论:曝光环境违法事件、普及公众环境教育、监督环境执法现状……这一切,均离不开媒体。然而,一旦媒体成为只有少数才能拥有的“金喇叭”,环保的舆论监督便成为了一纸空文。如今,大多数的记者编辑,已经步入中产阶级的行列。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得媒体对新闻的关注视角,早就从两手黄泥一头汗的普通农民和早九晚五的城市百姓的吃喝拉撒,转移到了精英新贵生活情趣与男女八卦之上。当昔日的“社会良知”不再完全“忠实”, 平头百姓拥有金喇叭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
  “金喇叭交响曲”不会允许任何形式的“不和谐”,被夺走金喇叭,不只过是潘岳必然的宿命,还是环保希图寻找公众支持的努力的失败,更是弱势群体利益寻找表达渠道的一次挫败。
让绿色洒遍整个地球村

24

主题

630

回帖

363

积分

湖泊

积分
363
QQ
发表于 2008-1-22 22: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通过这个还是可以探讨下,关于现在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做的方向的问题,如上所说中国的公众参与环保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是我们的宣传教育还是一个参与的平台,我们到底是应该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东西那?
其实很多作了很久的都应该有感觉,我们的宣传已经是越来越无力的了~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会再来非常详细的关注我们的宣传了~
循着晨曦的轨道攀援 寻找蓝天白云的广阔 脚印烙下的点点滴滴 遍洒芬芳 汇成信仰......

248

主题

2172

回帖

1885

积分

黄河

积分
188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1-23 0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卢文昊的观点我个人很赞同。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注意了。
穷,则独善其身,在山水间寻找心灵归处; 达,则兼济天下,在山水间获得智慧源泉。
发表于 2008-1-23 0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天狗》

一个人的战争……

11

主题

1457

回帖

5594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559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1-23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宣传难做啊,在外人看来,你总是做一样的东西。
他感觉不到有什么有趣或者和他相关的东西,
这种属于公共利益的事情,按照经济学原理来说,
好的大家就争,坏的就推!!!!!!
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
在能找到解决方法之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
意识到环境问题,让他们有一两个随时就可以为环保做些事情的提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13 17:08 , Processed in 0.0342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