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00|回复: 0

让地方政府增强法治意识 教育部捍卫中央部门权威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5-9-5 12: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地方政府增强法治意识 教育部捍卫中央部门权威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5 日 | 文章来源: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网  

应让地方政府增强法治意识并为其错误付出代价

9月1日,中国学校的开学日。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大楼的新闻发布厅。

这一天,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对外宣布了针对不落实教育部政策、“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和高校”的“惩罚性措施”。

“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手段)”,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9月1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告诉与会的各大媒体,“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

在这次通气会上,在教育系统内有着“敢说、敢做”口碑、自称“快退休”的张保庆罕见地批评地方官员,用词之严厉,近十年来少见。张保庆还对若干教育领域内的“敏感问题”一一阐述。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保庆将教育领域的一些严重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的不作为,而没有谈教育部自己。

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坦言:“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采取的措施。”言外之意,作为主管中国教育的权威部门教育部,已经无力协调地方和有关高校。

新闻发布会突然“转向”

“政策真落实了,今天的发布会就不用开了。”8月29日,还是在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大楼,还是在这个新闻发布厅,张保庆作此表态。

在这次发布会上,首先由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发言,提出了问题,更摆出了成绩,鼓励了地方和有关部门,说了不到15分钟。

一位与会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这15分钟里,一切和平时的普通发布会没有不同。

然而现场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紧接着,一个个“训斥”连珠炮似地打向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

“训斥”是由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发出的。“目前仍有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动作,部分高校、银行也对助学贷款工作不重视、不落实,至今全国仍有400多所高校没启动国家助学贷款。”

贫困学生能否读上大学已是国内热议话题。每有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消息,便能激起各方对教育部门的批评。

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中央部属高校的贷款贴息全部由中央财政负责,而地方高校的贷款贴息则由地方政府出。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掏贴息这部分钱,张保庆认为,这些地方一心想着等中央财政的补贴。

“有的省委领导的脑子里也根本没有品学兼优的概念。”他这样批评。

即便不算上在其后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严词表态,这样的“敲打”张保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远远超过发布会的“正规内容”。

“个性”部长的“人性”发言

在张保庆看来,目前高教领域最切实际的,是能保证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当前情况下实现教育均衡的最好手段,也是最大的公平。

“是达到的第一个目标,比空喊要强。”张说。

在这个背景下,下狠心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成为教育部解决地方对中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的突破口。

兴之所至,或是意犹未尽,在评论完助学贷款问题后,张保庆继续把矛头指向地方政府,称“中小学乱收费是地方政府逼的”;接着训斥了高校,认为高校乱收费主要责任在高校本身;最后痛斥了银行助学贷款中严重的嫌贫爱富现象。

在这位个性部长浓重的河南口音中,与会者闻到了浓重的“硝烟味”。

“这是一位很有个性的部长。”中央电视台一位当时在场的编导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不带官腔,没有官话。”

除了对教育问题的忧虑,张保庆的发言也有让记者难过的时候,“有一到两次,他提到,反正我也要退了”,“他还说,‘我在教育部呆了二十六七年了,做事情我们都得凭良心。’”

一位与张保庆相识多年的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今年61岁的张出身贫寒,他本人上大学就是靠国家资助才得完成,因此他天然地对帮助贫困生带有感情。

在教育系统,张保庆还有一段“名人名言”:“家庭贫困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可先找自己所上的高中学校;高中解决不了,可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解决不了,可借路费到高校报到;高校再解决不了,可以给我写信!”

“要带感情做这个事情。”在发布会上,张保庆确实动了感情,“我们高校一天到晚到在做思想工作、德育工作,如果这个学生家里有困难,就没人管,学都上不下去,那还有什么思想工作可做呢?”

张保庆说,在贫困生遇到困难之后,“如果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是党和政府出来帮助他,我相信这个人如果完成学业将来有所作为,他不会忘掉国家。”

地方政府受到震动

无论如何,张保庆这番动情甚至动怒的言论在短时间内就起到了极大的威慑力。

在张的发言中,天津无疑首当其冲。“像天津,是没有理由做不到的。”张保庆重点点了天津的名。

根据《瞭望东方周刊》获得的一份教育部文件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海南、天津、黑龙江三地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均为零;内蒙古批准贷款的学生仅有12人,合同金额4.08万元;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四地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也很少,所属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

发布会之后的第二天,即有消息称“天津否认助学贷款执行不力”。天津市教委办公室主任朱铁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教委领导希望冷处理此事。”而他在其他场合则认为,“关于教育部批评天津市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力的问题,有一些信息不对称。”

冷处理并不是不处理。在9月1日的第二次新闻通气会上,张保庆对媒体笑称,“我也知道天津(8月29日)连夜拨出去300万贷款,你们甭搭理,只要把住2005年7月的时限,就是一个都没贷出去。”

另一个众矢之的海南也连夜行动起来。

“教育部的点名批评一经公布,书记、省长都找到我们了。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亲自督阵,我们现在正在给教育部打报告说明情况。”海南省主管相关工作的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林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承认,按照教育部去年实施的新的学贷政策,“海南确实一个都没贷出去”。

在八省市中所占比例较多的西部省份也即刻反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一位主管助学贷款的负责人对当地媒体表示,此事已经引起了区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他们将加大检查督办力度,结合新学期开学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中央政策在地方“肠梗阻”

实际上,教育部的政策一到地方往往就会出现“肠梗阻”的顽症。

“我们一个个银行去跑,一个个高校去跑,到头来还是挨骂。”林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海南省教育厅不敢对教育部下达的政策有所懈怠,主要难度还是在银行方面。

“银行考虑到自己的部门利益,国家对银行有个风险警戒线,如果不把助学贷款单独拉出来考核,势必突破警戒线,从而影响到银行员工的奖金收入。所以,银行对此很不积极。”林岗说。银行还提出呆坏账的问题。

张保庆对此心急如焚:“我对银行行长说,以前没有助学贷款呆坏账的时候,其他的呆坏账几千亿,你怎么不说呢?”

事实上,针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的情况,教育部、财政部在2004年10月及今年2月、5月多次组成工作督查组,分赴新疆、海南、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贵州等地进行检查、督导,推动了这些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我们按照新政策做,可银行还是不贷,但银行不给我们也没办法呀!3月份的时候我们曾经和银行签订了协议,可银行借口说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拖,有的银行甚至明确表示不愿做。”林岗说。

银行没有积极性,学校又不愿承担压力,地方政府不作为,局面往往陷入恶性循环。

张保庆说,现在有很多问题,政府有问题、银行有问题、学校有问题、学生有问题、家长有问题,但主要矛盾在政府。

事实上,相比在北京的教育部而言,地方政府官员更应该知道真实情况,尽管有各种难度,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想做,是肯定能做到的。

“招招见血”

李金华和潘岳为代表的中央部门官员在各自领域通过努力形成所谓的“风暴”,那么张保庆的严词能否刮起另一场“风暴”呢?

在发布会上,张保庆说起有人评论教育部是计划经济最后的一个堡垒,他讽刺地笑了两声说,去年一位网友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们光讲空话,是在作秀。“我觉得这句话我听了很伤心,就是我们在喊空话、作秀、落实不下去。我最怕讲这个,因为这个(助学贷款)讲得不能再讲了。”

张保庆承认,“教育太软了,教育没有什么手段。”

公信力的缺失主要源于教育问题堆砌如山,从义务教育变成非义务教育,到教育乱收费,从应试教育到招生不公等等,很多人都把这些问题归结给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部。

会后有评论说,由于教育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直接利益,所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强势政治支撑,不可能有大动作。

在8月29日的发布会上,张保庆表示自己还留了一手。“我给大家透个底,现在还有一手,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了。对这些老不听招呼、老不管国家政策的地方怎么办。我们最近研究过,要来几条。和财政部商量来商量去,这件事没有理由搞不好,非要下决心搞!”

仅仅三天时间,真正有决定性的强力措施,便打破了一切怀疑。

财政部将采取的措施是: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并减少今年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对财政困难且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得好的省份,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支持。

教育部将采取的措施是:明年一律调减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大专(高职)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暂停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硕士、博士点的审批;今年已经审批的硕士、博士点,亦暂缓执行,不公布,不下达;暂停对新设置高校、高校升格、高校更名的审批工作;暂停教育部与这些地方的高校共建工作等等。

兰州大学负责学贷工作的学生处处长刘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些措施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可谓“招招见血”,“鞭子抽到了最疼的地方,非常致命”。

人们相信,张保庆的讲话,并不代表他个人,而是表明了中央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根治地方“不作为”的顽症

其实,不独学贷问题,教育部多次强调的地方乱收费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肠梗阻”现象已成顽症;也不独教育部,在今年宏观调控中,地方消极应付的情况也屡屡出现。

《瞭望东方周刊》曾率先披露,为求冷却投资热,中央去年曾先后向“十数个有令不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悄悄派出‘调控钦差’”,确保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贯彻。

“中央政策大晴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其实质是利益关系上的错位甚至是颠倒。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认为,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与行政监督、资源配置和行政立法有关。“所以,才会出现地方政府欺骗总理,而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构的国务院却缺少后援监督。”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则认为,这种现象的背后,实质是中央进行利益调整的过程,这也是国家基本制度建设的过程。

还有专家认为,一系列事件所折射出的是政绩考核的缺漏和法治权威的缺欠。

有评论说,因为这场教育部的“隔空喊话”产生的客观效果,是澄清了究竟谁应该对国家政策不能落实承担责任,这就把地方政府置于一个不能不回答的处境,同时使社会公众和舆论在督促地方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时,握有了“尚方宝剑”。

“任何公然违抗中央政策要求的行为必须允许媒体曝光、公众揭发,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让地方政府增强法治意识并为其错误付出代价。”教育学家马怀德说。

王绍光说:“国家基本制度建设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突破口应该是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调整党和国家的关系、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以及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政府多年的一系列挑战,如监管问题、分配不公问题、腐败问题等。”

因此,这绝不是多几个张保庆这样的“个性部长”的问题。■

对张保庆发言的不同解读

教育部下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由于贷款回报期太短,银行确实压力太大。日本的助学贷款还款期是20年。

有论者认为,中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面,虽然有“国家”的名号,但是总的来说,国家所扮演的角色仍然过于超脱,将自己摆脱于风险之外。事实上,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只有,也只能是国家,才是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高校也很困难。虽然是公立大学,但中国公立高校经费的30%到70%是自筹,高校扩招让高校自身也不堪重负。应得到国家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

该专家说,在目前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应该开阔思路,放宽口子,让社会的热情和力量参与进来,使教育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现在责任在教育部、风险也在教育部,这样的模式难以为继。有限责任的政府要摆清自己的位置,不要担当设置关卡的角色,更不是发号施令的长官意志,应该主要发挥服务和引导的职能。”■《瞭望东方周刊》供稿 记者张悦/北京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2 23:54 , Processed in 0.0304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