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447|回复: 7

GSF 2001-2002绿色记者项目资料

[复制链接]

80

主题

324

回帖

323

积分

湖泊

积分
32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6-3 23: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整理资料,把邮箱翻了个底朝天。把绿色记者项目资料差不多都找全了,贴出来

第一课  培训师 严峻

整理者: 白晶  中华女子学院
  时间:2001年11月10日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圆超市发门前
  人物:各大高校的环保组织负责人
  这天上午,我和我的团员匆匆赶到集合地,那里已经有零星的几个人在等待了。一打听才
知道是北京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几个环保社团的同学,大家很快聊起来
,不一会,人越来越多了,远远超过了20人(本来的预定人数),看来关心环境保护的大学生
已经越来越多。
  这是绿色大学生论坛举办的一个一系列的活动——绿色记者培训,今天是第一次聚会。众
所周知,现在由于大工业的发展,我们居住的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保护一
个地球,也有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开辟了环保专栏,涌现了各具特色的绿色记者,今天就是北
京青年报的严峻为我们讲述他的环保之路。
  早就集合好的30多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两位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绿色大学生论坛
的办公室,见到了负责人李骊和陈晓燕,她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论坛的基本情况和这次记者培
训的初衷。9点钟一到,今天的主角——严峻上场了。
  严峻,26岁,现在是北京青年报的编辑,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上学期间就致力于环保活
动,离开学校更是如鱼得水,在青年报负责环保新闻的报道。他一上场,就阐明了今日讲座的
目的——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他还很幽默的说了一句:“现在的大学生一提起环保
就是回收旧电池!”引起一片哄堂大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首先,他讲述了我国绿色新闻的发展现状。我国刮起第一次环保新闻的高潮是在九五年底
,就是现在依然引起大众关注的藏羚羊偷猎事件。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非法淘金者纷纷
涌入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等"无人区"从事非法采金活动,最多时达十万余人。由于食
物严重短缺并缺乏管理,非法淘金者开始猎杀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的严重短缺。随着淘金者人
数的增多,一部分人开始专事猎杀藏羚羊,并逐步形成了夏季淘金,冬春"打猎"的格局。  

  从1992年起,这种以补充食物为目的的"打猎"发展成了大规模的只取皮不谋肉的团伙盗
猎活动,偷猎者使用现代交通工具和现代武器,而且手段极为残忍,在猎杀藏羚羊后往往就地
剥皮,而将其尸体抛在野外。1985年黄效文先生在长江源区只拍到两个猎人用足夹火药枪狩猎
藏羚羊,而1997年青海省治多 县西部工委在一次巡逻中就缴获盗猎者三辆汽车 ,十支步枪
,上万发子弹和上千张藏羚羊皮 。
  痛心于藏羚羊数目的骤减,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建立了反偷猎队,于偷猎分子展开殊死搏
斗,两人的死亡更是把藏羚羊事件推上高潮。
  第二件有影响力的是滇金丝猴事件。一直以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关注的都是大熊
猫,但是96年终于注意到已是稀有物种的金丝猴。金丝猴居住在云南西北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
山森林中,由于有着惊人的美貌,于是遭人捕捉猎杀、驱赶戏弄,现在仅有1400只左右。
  第三件是97年的护雁行动,春天里,来自山诺会的大学生与紫竹院的一对灰雁夫妇成为京
城的热点。北京林业大学的100多名同学为了保护紫竹院的这对大雁不受到任何伤害,平安地
孵出小雁展开了长达29天的护雁行动 。尤其是这次的活动刚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爱鸟周,林
大的同学们还向游人宣传爱鸟知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环境保护座了很好的宣传

  与此事相关的还有一个就是喻为悬案的“猎杀天鹅”的消息。是几个记者在北京郊区的一
个湖泊边偷拍到的猎杀天鹅的景象。而且据附近的人说,每年春天都能吃到“美味的天鹅肉”
。但事后又有其他的报纸说这只不过是记者布的局,究竟谁是谁非,至今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希望通过舆论对恶劣环境的报道,引起公众的警醒。
  在98年之前,绿色新闻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团体或者民间组织来报道的,但随着环保浪潮的
扩大,官方也开始跟进民众,关注环境。像在北京一开始是空气质量周报,到后来是日报,现
在则发展成为预报了。官方的出现使环保的力度大大的加强,一些纸面上的理论被更多地运用
于实践。
“这之后,环保新闻渐渐冷淡下来,由于连续几年的抄作,绿色记者也已经到了看见环保
新闻就恶心的地步,很多的绿色记者也转行到了其他的版块,譬如我。”讲完了发展形势,严
峻又和大家开了各玩笑,“我现在也是在作时政版,背离了环保的方向。”我想,这业时从一
个侧面表现出中国环境的改善吧。
  然后,严峻又结合北京街道环境的现状给我们讲述如何挖掘表象之后的深层背景。北京的
绿化构成是70%的灌木、草坪和30%的大树,虽然前者有利于美观,但是却很难满足吸尘、降温
、辟荫的需要,曾经有个调查,当草坪的表面温度在60度的时候,大树下的温度只有30多度。
  “这只是一个表象,为什么它不符合要求,却依然能够这么大面积的栽种呢?/这就是要
去挖掘它的原因。因为草坪的生命力很短,要不断的更换,而造价很高,这样,再每次的更换
过程中,就会有回扣、贪污等种种利益现象的出现。当然,据说,在北京市环保局最近的会议
上已经决定改为70%的大树、30%的草坪和灌木了!”说完,严峻和大家慧然一笑。
  说道这,严峻忽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回走上环保道路,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好奇
,有的是因为家乡的环境很恶劣,希望能够改变……后来严峻总结到两个原因:一是身边的利
益被破坏,比如生存环境;二是因为爱心,不喜欢看到美的事物被破坏。两点得到了大家的普
遍赞同。
  和大家侃完了环境,严峻终于谈到了正题上:记者
  他介绍了绿色新闻的四种类型:
  1、突发事件型。一般都是有热心的公众拨打报纸杂志的热线电话。
  2、调查型。就是上面提到的由小挖大的类型,一般阻力都会很大,多数点到为止。作这
样工作的记者都会遭到恐吓、报复、殴打等。
  3、策划型。也被称为目的型。由打动民心的小点展开,记者跟踪采访,作成报道。
  4、趣味型。多数在副刊的版面上,篇幅小,如流浪宠物回家、爱心捐助等。
  还有新闻稿的体例——倒三角形,也分为两个方面:
  1、消息体。就是通常说的短消息报道,它的内容应该深入浅出,写法如下;
    导语(核心内容,由新闻意义和评论组成)+内容〈多数都是三句为一段,包括新闻
事实和细节)+背景
  2、通讯体。就是策划型和调查型新闻的写法,没有具体字数和写法的限制,但是应当注
意言简意赅,有时为了引起注意,通常会配上图片。
  时间过的飞快,在严峻有趣而生动的讲解下,我们不仅掌握了绿色新闻的基本知识,还
了解了不少环保趣闻。不知不觉,休息时间到了,严峻抓紧时间又介绍了一条经验“什么样的
媒体投什么样的稿”。

整理者:李蓓 北京工商大学

11月10日上午9点,由绿色大学生论坛发起的“绿色记者”第一期培训开始。13所北京高校大学生环保社团的骨干分子到会。此次培训主讲人是9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任《北京青年报》专栏记者的严峻老师。据其前两年从事绿色新闻专题报道的实战经验,针对我们这批致力于环保事业热情有余而相关环保及通讯知识不足的青年,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讲了记者的概念,我国近年来绿色新闻的发展状况,环保调查新闻的分类.写作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向何媒体投何稿等四大方面的内容。通过该讲,大家脑中进一步明晰了记者的职责:作为消息的传播者,社会的批评者,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客观的报道是理应刻守的首要原则。同时也坚定了做一名绿色使者的崇高信念。自95年震惊全国的藏羚羊盗猎第一大案至96年滇金丝猴令人堪忧的命运;从97年一对连续四年痛失爱子(小雁尚未出壳便被人盗走)的大雁夫妇阵阵哀鸣到98团结湖水化冻后的成群死鱼——这一切已容不得我们再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严老师的重头戏放在了环保调查性新闻与策划性新闻上。他希望我们能够多留心周边小环境,多关注生活小细节,聚焦小矛盾,发掘大问题;能够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此外他还就通讯的格式,要素,及意义诸多方面一一做了简略介绍,算是对我们这些非新闻专业的“老外”上了堂入门课。其间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抓紧时间胡思乱想。”和“大家同在爱心的驱使下走到了一起。”是啊!当某商场创意性地一次将宣传对象锁定在儿童身上的以“环保小将军”为主题的大型旧品回收活动的成功策划使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时,我们可曾注意到目前北京各高校一提环保就在废旧物品回收的老路中兜圈难觅新出口呢?当我们在为环饱事业多方奔走却收效甚微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而怨声载道甩摊走人之时,可曾扪心自问,你那颗热忱的心是否依然跳动?


整理者:魏荣 北京林业大学
互动交流

中场休息后,紧接着下半场的互动交流开始了。由于上半场严峻的讲话内容与我们的思想发生碰撞,不免会有疑问和感想,于是乎,这互动交流就在自然轻松有不失理性 的 气氛中开始了。
  (为方便,将发问者虚拟为记者,严峻简称“严”)
  记者1:作为记者,一定会采访一些名人,那您在采访时所持有的的心态是怎样的,战战兢兢,还是?
  严峻:在采访名人时,心态一定要把握好,他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成功与否。采访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所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心态不变,始终是不卑不亢。而且最好是“有理,有气,有节”。
  记者2:记者跟总是跟人打交道,但人与人之间是有距离的,那么使用什么样的技巧尽可能缩小距离,在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东西?
  严峻:要分几种情况:如果是中央电视台等大媒体的记者,他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自然会拉近。但小媒体的记者或是你们这样的初学者如果在采访中讲究策略的话,也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所谓“没有小记者,只有小媒体”就是这个道理。经验与策略在具体实战中会不断的总结出来的。
  记者3:我是清华的《绿色希望》报的编辑 ,我想问一下关于办报内容问题。
  严峻:作为学生社团的报纸,报道身边事最好。但是要新,不能总是陈词滥调,而且要及时。我在清华住,有一刺在大礼堂门口举行了一次露天晚会,会后,好家伙,草地被踩得一片狼藉,垃圾比比皆是,真是不堪入目,但想想看清华有四个环保协会,看晚会时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制止一下作为观众的大学生呢?还有一些学校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塑料袋的情况非常严重,这时记者就可以扮演批评者的角色作一次调查性新闻。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诸如此类的身边事的。而且这些身边事是同学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真实,影响也很大
  记者4:如果有稿件,怎样选择投稿单位?
  严峻:一般往都市类报投稿不太容易中,因为这些媒体的报纸都有自己的一些风格,有自己的记者,可能你的写作风格不适合这些报纸,所以采用率不高。不过开始可以向行业报诸如《林业报》、《中国环境报》这样一类行业性报纸投稿。如果有时间,可以搞一些策划性的新闻,真实、具体、详实,这样的话,可以试着投到《北青报》之类。还有一种就是向报社提供新闻线索,不仅有奖励,还可以锻炼自己。我们报的热线是65902020。
  记者5:能否谈一下你在大学期间创办山诺会的理念,以及这些社会活动给您带来的影响?
  严峻:说到理念,我就要谈一谈关于环保工作的原动力问题。简言之,就是两根弦。一是当切身利益损害时,第二就是爱心了。当你不得不闻汽车尾气时,当童年的美景不复存在时,这时你会感叹:不搞环保,更待何时。这就是创办山诺的初动力了。用心去做,当然有很多影响了。通过策划一次次的活动,不可避免的要跟社会打交道。从第一次拉赞助的忐忑不安到现在跟人交往的脸不变色,心不跳都得益于一次次的锻炼。
  记者6:我觉得在学校很闭塞,信息交流很少,赶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怎样克服?
  严峻:我得感觉是学校并没有束缚你,而是你自己封闭了自己。要知道你与社会的距离,学校并不是天然屏障,而是在于你是否有一颗渴望交流的心。有之,则你与社会之间如一层薄纱,一捅即破;无之,则如千障万壁阻隔其间,不能过也。


整理者:苏建华 中国矿业大学
关于第2问的回答还有以下观点;"我们绿色论坛的环保记者是小媒体,So 在
采访前应充分了解被采访人的秉性,才能做到一发制人的效果.提问言简意赅,不罗嗦,一语中
的,让他仔仔细细回答你的问题.那你就有成功的希望."

第1问的回答可补充: 名人一般不会拒绝你的问题,因这涉及人权.故不必胆颤.

第5问的回答补充:给大家提醒一下,如果要拉赞助最好从现在开始,一般这些
公司都会在年底做好下一年的财政预支,你别到明年吃闭门羹.

第6问的回答补充:搞环保是学生成长得一种良好途径.它让你深入得了解社会,更好的衡量人
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严峻还告诉大家,当一名记者要做到:细观察,多动脑,勤写稿.

80

主题

324

回帖

323

积分

湖泊

积分
323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3: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课 培训师 解焱 生物多样性

你可曾注意到我们郁郁的校园中没有鸟儿?你可曾羡慕国外的城市尤如花园?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我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绿化没有效果?
今天,中国青年报的主任编辑张可佳老师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谢焱博士,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张可佳老师首先发言,就大学生在环保上的误区谈了谈看法。她说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总会感到自己在四年之中并没有为环保做出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因为他们是以有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赞扬或声誉来评断自己的工作的。实际上,环保是一个与“计划生育”一样重要的基本国策,不是时髦的,不是只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能进行的。而是应当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重新认识重新开始的。
具体到大学生则应注意两方面。第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关于环保的进步的新发现和新思想。环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应从观念和意识上养成环保的习惯。这就要平时多看新闻和报道。国内的知识如果满足不了,可以更多借鉴国外的知识。尤其是现在很多专业刊物、社团、政府机关都有自己的网站,随时关注最新消息,不仅获取有关环保的内容,英语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二点,就是着眼于身边的具体工作。张老师举了一个国外的例子:一位先生听见洗手间内传来“咚咚”的声音,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发现马桶漏水,就自己修了起来。没有人督促他做这件事,他也大可以置之不理,但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形成了一种环保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使他节约每一滴水。反观中国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做那种能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大事”,却不拘小节,浪费水电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实际上环保应从小做起,例如呼吁本校同学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等等。一点一滴地培养比大面积宣传却不落实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张老师大致表示了她对大学生的殷殷希望之后,谢老师终于出场了。作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谢老师刚和张可佳老师从四川西昌作完“生物入侵”调查回来,借此机会给我们讲讲什么是“生物入侵”和“生物的多样性”。一开始,我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讲这么学术化的东西,谢老师就说到:“不了解生物,怎么谈得上去保护生物呢?”我们这才领悟到它的重要性。
生物入侵是近年来才提出的新概念。任何生物系统都是经过了上百年的衍变而来的,整个系统能够不断协调保持良好的循环。而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发生,常常会引入新的物种,例如植树造林、城市绿化等活动。如果引进的物种不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就需要人不断的护养,浪费人力物力;如果引进了适应能力很强的物种,虽然不会造成人类的困扰,但是由于没有天敌和与其竞争的其他生物,就会出现大爆发,使依赖原来植物的动物的灭亡,势必引起原生物链的崩溃。
尤其是在中国,常常有意识地引进国外的物种,例如澳大利亚的桉树、日本的落叶松,美国和丹麦的草坪等。这一次在西昌的调查就是从老挝和缅甸引进的植物“紫茎泽兰”(俗名飞机草)。90年代,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生物入侵,只是这种草繁衍的速度惊人,每年以30公里的速度向北推进,动物吃了生病,人踩在草上会烂脚丫,这是人们才醒悟到它的破坏性,但采取的任何手段都没有成效,已经成了当地的老大难问题。
生物入侵的危害使中国学者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以前,人们更多的是从保护单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等)出发,现在则应当注意多物种组成的自我更新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的保护。讲到这里,谢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校园中的绿化很好,有树,有草,有水源,却没有鸟?”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大家问住了。谢老师说:“这就是由于引进单一物种产生的实际后果。校园绿化没有考虑到其他物种的需要,只是单纯地绿。”好的物种,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为其他的生物(如鸟)提供食物。春天的嫩叶、秋天的果实给鸟提供了食物,鸟的粪便成为植物的养分,鸟还可以控制害虫,这样的系统并不许要太多人类的介入,就像远古时期自给自足,这样的绿化才能说是成功的。
谢老师和张老师的讲谈更多地将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环保方面的新知识和新看法,她们说搞环保要“喜新厌旧”,不能墨守成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中华女子学院  白晶


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


 1.外来物种入侵的例子:
 2.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后果):破坏生物链,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3.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1)公路:由于生存能力强,所以种子可以通过车轮子,人的鞋子带走,由公路向两旁延伸、繁衍。
             (2)人为:人们只是单一地引进新物种,而在引进之前并不进行研究、鉴定,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1)生物多样性
   (2)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而不是相互抑制。
 5.误区:(1)使生物多样性并等于可以任意地引进外来物种,或者随意让外来物种入侵,而不去调查、研究以致它。
      (2)生物多样性并不单单指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它与生活同在,随时随地在你的身边,街道上,校园里都有生物多样性的影子。
 6.社会(1)“生物入侵”的概念还未深入人心,人们对它还很陌生(尤其是中国的边远地区)。
     (2)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不重视。(例如城市规划不为生物考虑,只是为了美观与方便,如河流的“硬”化,树木的“整齐”排列…)
 7.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在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水平,所以走一些弯路也是必然的,所以环保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茉
               dorisali@sina.com

80

主题

324

回帖

323

积分

湖泊

积分
323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3: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课  培训师 奚志农

奚志农访谈录
距离上周日采访奚志农已经过了5天了,感动依然持续着,只是苦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尚未下笔。经历了5天的
沉淀,也许以下文字在精确度方面会稍打折扣,但我想,过滤之后的感受更加深刻凝练。
听说奚志农这个名字还是早在我大一时听绿色营的队友时常提及的。也许是他那环保英雄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树立
了太长时间,当他那天真正走近我们,和我们共栖一桌时,我甚至有些难以置信:他平易近人的形象,和缓亲切的话
语,营造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膝而谈的氛围。就像他始终强调的:“有时候媒体凭空赋予我一些传奇的色彩,其实
我很普通,如果不是因为猴子,我也许不会站到镜头面前和这么复杂的社会打交道。”
话题是从他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生平开始的:他很庆幸自己从小生活在那样一个贴近自然的地方——云南大理州巍
山县的一座美丽的小城。听着猫头鹰和狼叫的声音长大的奚志农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的灵性和自由,直到他6岁的那一年,全家搬到昆明,他几乎是被拖着离开的。从此开始在大城市生活的他变得越来越内向封闭,但是童年的梦他始终没有忘记。也正是当年那对大自然与生俱来的向往和爱造就了日后这个眼里容不得半点大自然的伤痕的环保理想主义者。此后的他的故事已经被媒体炒得很热了,我就不在此赘述了,以下是经节选的我的两个采访片断:
  记者:“我认为凡潜心为事业而奋斗的人大都存在两种心理状态: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乐”是指工作之余的放松调节状态,养精蓄锐,以利再战;以苦为乐的“乐”是指苦乐相融,表面艰苦的工作过程伴随着体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实感和成就感,那种超越快乐的幸福感即是奋斗的自然动力之一。我想知道,您属于以上哪种状态?”
  奚志农:我想我的工作外人看来是艰苦的,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我自己从来不这么感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工作再自然不过。吃苦是必然的,应该的,自发的。我也不觉得我的工作有多么特殊,多么危险。的确,野牦牛曾和我擦肩而过,经历过失足坠入山涧的危险。但那都是极偶然的。很多人都认为我在拍摄野生动物会冒多么大的风险。这又是把我神话了。其实大多数野生动物本性对人是没有危害的。有些动物,例如亚洲象攻击人是出于一种报复行为。它们原本是没有敌意的。另外环境的恶劣已经严重影响到动物们的生存环境了。在野外,不是人们想象到的那样,不是武松的那个时代,猛兽出没频繁。真正的情况是,我想遇到野生动物却很难遇到,作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这是最令我痛苦的。
  记者:都说您是一个纯环保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达到一种节欲的境界。这使我想到了一篇文章中提及的盲人的精神状态:盲人的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他们每走一步,都是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平坦。那么您是否是怀抱一种感激大地母亲,回报其所赐的心理坚持您的环保信念的呢?这是否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健康的环保心态呢?
奚志农:我想你说的这种状态应该是环保的最高境界吧。我现在的力量还是发自于那种比较纯朴自然的原动力。如果不是我童年与大自然接触的经历,我不敢保证我否还能依靠这样的原动力走上环保这条路。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我记得我小时候,培养起我对动物的爱心还是从养麻雀开始的。我是那只小麻雀挣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会动的东西。它大概就这样把我当成它的爸爸了。我每天逮苍蝇喂它,直到它能从我的手上飞出去再飞回来。对于我的小女儿奚溪,我是梦想她能在我的背上看金丝猴长大的。可是理想毕竟和现实有差距。最令我伤心的是,史立红带回家一只小兔子,奚溪居然会怕。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整个采访过程,无论是无奈、激昂、神往、动情,几乎始终伴随能够表达各种意味的笑容。朴实纯洁的他让人不忍心看到他受到一点伤害。正如当年他成功的保住了滇金丝猴赖以生存的那片林区后成为了某些与“金丝猴”有利害冲突的单位的眼中钉时,他的朋友提出:“不仅要保护林子和猴子,恐怕还要保护奚志农。” 奚志农——环保的理想主义者,我衷心的祈祷,每一个大地之子都能献出我们的一点孝心,让我们的母亲重现昔日的容颜,到那时再看到奚志农的笑。
  “真的没关系的,不要像答记者问那样受时间束缚,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问,饭可以晚些吃嘛!”面对这个只有8个“小记者”的采访,他竟然不惜时间在负责人几次欲结束此次访谈时仍然坚持继续,眼神同时与大家交汇,等待着下一个问题……

                              (记者     国际关系学院   冯凌)

走出罐子
通过于奚志农面对面的交谈,使我对“为什么经济越发达,对自然的破坏越严重”有了自己的认识。
  经济越发达产生的后果是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发展起来,城市里的诱惑也随之多了起来。因而人们只想在城市里过着舒适的生活。人们就像装在罐子里与自然隔绝。人们便对自然越来越陌生。试问:“你会慰问、关心一个素不相识的病人吗?”我想你会说:“不,我不会。”但他若是你的朋友情况就不一样了。使奚志农成为环保英雄的原始动力就是为了救他的朋友----大自然。 奚志农他是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内心中把自然当作自己的朋友,他又如何忍心见到他童年美丽的朋友受到伤害?他自然会为了拯救自己的朋友而奔走。若他生长在罐子中会成为环保英雄吗?
  因而我认为要保护环境,拯救地球,首先要让人们从罐子里走出来,看看遍体鳞伤的大自然,去接触、去认识大自然,才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
                             (记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亮)

80

主题

324

回帖

323

积分

湖泊

积分
323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3: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课 摄影技术 见附件

GSF绿色记者培训第四课.doc

27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积分: 绿豆 -2 个

80

主题

324

回帖

323

积分

湖泊

积分
323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3: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资料

GSF2001年绿色记者实战计划.doc

31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积分: 绿豆 -2 个

GSF2001年newsletter绿色记者绿色记者培训专辑.doc

3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积分: 绿豆 -2 个

GSF2001年绿色记者策划性调查的选题和分组.doc

2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积分: 绿豆 -2 个

GSF2001年绿色记者-记者习作.doc

32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积分: 绿豆 -2 个

GSF2002年newsletter2002-2.doc

40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积分: 绿豆 -2 个

GSF2001年绿色记者-与周又红老师学习之心得.doc

2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积分: 绿豆 -2 个

307

主题

2033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busy bee!!!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618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特殊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6-3 23: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啦,下载
快乐主动的小包子 生命因学习而美丽,生活因经历而精彩!

80

主题

324

回帖

323

积分

湖泊

积分
323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1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陈晓燕很认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每个星期都从远远的昌平赶到论坛办公室(在清华南门)做活动。每次活动之后的总结也是如此到位,才有我这个局外的参加者有这么多详实的资料在邮箱里保存。

0

主题

3

回帖

1

积分

冰块

积分
1
发表于 2008-10-21 16: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6 01:54 , Processed in 0.05934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