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78|回复: 1

洞庭湖污染让旅游业损失惨重

[复制链接]

12

主题

248

回帖

143

积分

清泉

积分
143
QQ
发表于 2008-7-3 16: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长江之肾”美称的湖南岳阳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1992年,洞庭湖被列入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然而自2006年以来,由于遭遇严重干旱、湖区盛行种植杨树林、不知收敛的竭泽而渔以及严重的废水污染,不仅使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殃及围绕洞庭湖而生的周边生态旅游业……

遇大旱旅游困境凸显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八百里洞庭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淡水湖泊,1825年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但由于泥沙淤积以及过度垦殖,1978年湖区面积减少至2691平方公里。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洞庭湖区考察后,作出了“浩浩汤汤何日现”的诗句,这极大地促进了湖区退田还湖工作。到2005年底,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面积已达到500多平方公里,被媒体称做“洞庭湖长大了五分之一”。

然而,2006年夏洞庭湖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由于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区域内降水量偏低,洞庭湖水位在2006年夏季连创历史新低,并出现了1973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最高差值达5米之多。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告诉笔者,往年洞庭湖枯水季节一般出现在11月前后,但2006年却提前了好几个月出现。

枯水季节的提早到来,水位的持久下降,使得原来湖泊沼泽密布的洞庭湖区出现了大面积干涸。2006年11月,蒋勇在君山后湖考察时发现,原来的湖泊湖底朝天,有些地方由于太干旱,裂开的湖床甚至可以塞进一个拳头,裂缝深达1米以上,令人触目惊心。

干旱使得昔日烟波浩渺的君山后湖湖水浅浅一泓,原来每天渡轮畅游君山岛的旅游线路被迫取消。据岳阳旅游部门统计,在2006年以前,每年乘渡船参观君山的游客高达15万人次,这条线路的被迫取消让洞庭湖的旅游业仅此一项就损失达三百万元。

严重的干旱对整个湖区的生态系统影响很大。蒋勇担忧地说:“洞庭湖作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是长江中下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内陆湿地。然而,由于干旱导致了湖区水域面积的持久枯水,也让栖息于此的水鸟大为减少。原来要到11月才露出水面的洲滩,由于没有水的浸泡,早早地变干了。原来生长在洲滩上的苔原也因此枯萎,这让以苔原植物为主要食物的国际濒危物种小白额雁等候鸟失去了食源。而洞庭湖在往年是全球小白额雁最大的栖息地,缺乏食物让它们难以在这里生存。”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在2006年12月底开展的越冬鸟类野外观测中,工作人员共记录到鸟类35.000只,只有往年同期最高纪录数的一半,候鸟种类也比往年减少了三分之一。

“鸟类的减少对于每年冬季在东洞庭湖举办的生态旅游项目——国际观鸟大赛以及以此为主题的观鸟生态游是一个致命的冲击。”蒋勇不无担忧地说。事实上,去年冬季就有不少游客抱怨根本看不到什么鸟。

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除了在封闭管理的保护区大小西湖水面看到有水禽成群的景象外,在其他许多湖面,都很难再寻觅到水禽的踪影。而保护区内的湖泊,也是因为水闸调节水位才早早地蓄满的水,不然情况也不相上下。

盲目扩种杨树让湖区雪上加霜

大旱使得洞庭湖区大面积洲滩裸露出来,这让热衷于大面积种植杨树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很是欣喜。杨树是经济型树木,生长期短,是造纸企业的主要原料。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大旱后杨树扩种开始由垸内转向垸外,从沿岸向洞庭湖深处扩张,大量的洲滩荒地被承包出去种植杨树,甚至连保护区的核心区也难免其害。目前,岳阳市东洞庭湖水域团洲、北湖等地杨树已向洞庭湖深处“挺进”1200米以上。

据蒋勇介绍,杨树引入洞庭湖是在20世纪70年代,不过当时栽植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在近几年来,由于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喜湿的杨树生长迅速,作为造纸原料可以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因此地方政府和部门纷纷鼓励扩种杨树,再加上1998年大洪水后,洞庭湖每年在洪水期水位并不高,且淹水时间越来越短,因此杨树越种越多,目前整个洞庭湖区已有百万亩之巨。

为了保障栽种到了水草滩涂相间的低位洲滩的杨树不被淹死,承包商们采用机械挖沟抬垄的方式成片成片进行工程造林。这无疑极大地危害了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安全。

洞庭湖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谭建强告诉笔者,大面积种植单一物种,或改变原有种植的物种,使野生生物的原生环境发生改变,抑制了野生物种的正常生长和栖息,使湿地植被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会改变洞庭湖生态平衡,加剧洞庭湖湿地生态向森林生态的逆向演替。在栽种杨树的1~3年,由于树冠较小,对阳光遮蔽作用不大,因此树下的草本植物种类还比较多。但到第四年后,杨树开始封闭成林,林下种类就会发生变化,很多草本植物就会变得较为稀疏。如果封闭度进一步增大,草本层就会逐渐消失。而这些湖滩在丰水时节本是鱼类的产卵区和食物来源区。大面积种植杨树,会使鱼儿没地方产卵,正值生长期的鱼也没法生长了。

蒋勇说:“由于杨树林大规模地向洞庭湖深处挺进,湖水水流变缓,不仅阻碍了行洪,也使泥沙淤积速度加快。同时,由于杨树根系繁密,极易造成湖洲土壤板结。而且,湖洲种杨都要进行翻耕,有的地方湖洲上被挖出了1.5米左右的深沟,翻耕的结果是大片水草消失,鸟类无处觅食。”

湖区盲目扩种杨树势必造成洞庭湖湿地植物分布的改变和物种的灭绝,改变湖区湿地生态地质地貌,造成湿地生态功能的萎缩,毁掉具有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休闲价值的湿地生态多样性旅游景观,给刚刚兴起的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带来不可逆转的毁灭性后果。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又将是洞庭湖的一场灾难。岳阳市人大副主任卢良才对此忧心忡忡。

笔者在“五一”前后穿行于洞庭湖区的10多天里,放眼四顾,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在原本是湖州沙滩的平地上,杨树一片连接一片,排列得整整齐齐,既壮观又刺眼。君山穆河铺的渔民张厚义老人告诉笔者,以前这里是“洞庭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可自从扩种杨树后游客再也看不到这种景观了。

竭泽而渔湖区物种遭厄运

如果说盲目大面积种植杨树对洞庭湖生态旅游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后果,那么不知收敛的竭泽而渔,则是把洞庭湖区水生鱼类资源逼上绝路。

湖泊的干枯对洞庭湖的渔业生产影响很大。没有水就没有鱼,渔民的捕捞量急剧减少。为了捕到鱼虾,当地渔民又重拾起迷魂阵、电打鱼等违禁捕捞方式。所谓“迷魂阵”就是用竹篙将高达数米的网纱布固定在湖面上,形成拦截面,两翼则围出陷阱,让游经此地的鱼儿乖乖地“入其彀中”。而一旦鱼儿进入陷阱,倒喇叭形状设计将让它们失去逃生的可能。

关于“迷魂阵”,在湖区还有一个笑话。外国专家来到洞庭湖考察时,看见满湖的竹篙林立,他一本正经地提出建议:请不要在湖区栽种竹子,那样既不能成活,也不利于鸟类的栖息。原来他误认为这里是在栽种竹林。

“迷魂阵”危害巨大,网纱布的眼孔只有4毫米×2毫米大小,连手指粗的小鱼仔也逃脱不了。水鸟也经常丧命迷魂阵的网内,比如小??等水鸟,喜欢一路潜水捕鱼,结果毫无知觉地随着鱼儿钻进渔网,一下子就被困在了“迷魂阵”中央而丢了性命。蒋勇说,曾经有“迷魂阵”一网兜里捞出来数百只因此而丧命的水禽。由于网布竹篙密布,大型水鸟如天鹅、白鹤也无法降落,鸟类越冬受到了严重干扰。

在洞庭湖采访的日子里,笔者发现“迷魂阵”到处都是,在有些水域“迷魂阵”星罗棋布,鱼儿根本无处可逃。远远望去,“迷魂阵”上林立的竹篙有如刺猬背上耸立的硬刺。在西洞庭湖的打靶台上,一个“超级迷魂阵”绵延七八里,一眼望不到头,只见满湖的竹篙直立在水中。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巡护站巡护员李赋极为生气,他对笔者说:“这简直就如同开矿式地掠夺鱼类资源。”

相对于“迷魂阵”,电打鱼在洞庭湖区也较为常见。蒋勇说:“洞庭湖有许多深潭,是一些大型鱼类过冬的场所。这些深潭里的鱼,用网是网不到的。于是有些人就想方设法用电打鱼,将这些藏在深潭下的大鱼用电轰出来打死。由于电压电流强度大,无论大鱼小鱼甚至躲藏在泥土里的螺蛳蚌壳也难逃厄运。即使有些鱼暂时没有被打死,也因为电流的打击而丧失繁殖能力。”在钱粮湖的六门闸,笔者也看到数十条渔船在附近水域进行电打鱼,而打出来的鱼大部分都是半个巴掌大的小鱼。

电打鱼在捕光了鱼的同时,其强大的电流和巨大的噪音,也让在洞庭湖里勉强度日的国际濒危物种江豚几乎无法躲避,随时会遭受伤害。2007年元月,蒋勇就接到举报,说在岳阳楼下的洞庭湖畔发现了一条死了的江豚。蒋勇随即和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它搬回来,仔细检查后发现,这是一条没有任何疾病和外伤的健康江豚。毫无疑问,这条江豚是被电打死的。蒋勇当时就难过得流下了泪。严重的现实让他怀疑这些珍稀而古老的长江原住生物还能在湖里生活多久。以后到洞庭湖旅游的游客,不知是否还有幸能见到这些珍稀的物种。

废水污染让旅游业损失惨重

严重的干旱让洞庭湖旅游业困境凸显,洞庭湖区触目惊心的废水污染更令人担忧。去年干旱后,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和岳阳市人大对湖区进行了环湖调研。在这次调研中,统计到洞庭湖周边的造纸企业已经发展到101家,其中化学制浆造纸企业24家,废纸造纸企业77家。但在这么多企业中,有碱回收环保设施的仅有两家,除此之外的99家造纸企业生产出的废水都直接或间接排进洞庭湖。

这些造纸企业制造的污染带在洞庭湖中共有82条。在东洞庭湖的岳阳县德利纸业公司附近,笔者发现黑色的污水直排东洞庭湖,从排污口一直到下游五六公里,靠近湖岸边百米范围内的湖面漆黑一片。一位村民告诉笔者,纸厂附近还有大面积的水田因为污染而荒废。

在西洞庭湖的汉寿县蒋家咀区域,笔者看到金亿达造纸厂生产出的废水形成了一条宽约150米、长达10公里的黑水带。船行其中,激起一串串半人高的泡沫。走近排污口,一股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令人一阵阵作呕。只见酱油色的污水携带着黄色泡沫源源不断地涌入洞庭湖。污水还冲起厚达1米的黄色泡沫堆积在湖岸,风干后形成一片三角洲。脚踩上去软绵绵的,但很结实。在这个三角洲上,寸草不生,蚌螺无影。

长期在洞庭湖从事湿地保护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工作人员张翼飞告诉笔者,他们去年10月就来调查过这个污染带,当时天气较热,污染形成的泡沫高达1米,船行其间犹如破冰而行,令人心惊胆战。

据湖南省环保部门资料显示,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每年排放废水1.07亿吨,排放量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5.5%,其中化学耗氧量17.4万吨,排放浓度严重超标。蒋勇说:“这等于在洞庭湖边设置一颗颗的定时炸弹,等有一天,洞庭湖承受不了,怎么办?”

由于污染严重,湖区已经出现水质性缺水。在洞庭湖沿线,当地居民打井至少要挖到34米深才能避开污水。渔民张爹告诉笔者,现在跑船都要先备水,湖水根本没法用。据岳阳市环保部门检测,洞庭湖的水质多数时间都是介于4~5类之间,污染程度已经跟太湖和滇池相差无几。

据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帅介绍,在“十一五”期间,环洞庭湖造纸的规模将由现在的70万吨提高到350万吨,五倍于现在的规模。70万吨的制浆规模就让洞庭湖无法承受,可以想象五倍于现在的规模时,洞庭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联想到干旱、疯狂种植杨树林和过度捕捞,蒋勇不禁感叹道:“湖将不湖了。”

废水污染也给洞庭湖的旅游业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岳阳市旅游局资深专家潘刚强对笔者说:湖南旅游业推出的“山水湖南”的品牌,山是以张家界为代表,水则是以洞庭湖为代表。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就是洞庭湖的写照。因此,洞庭湖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利用洞庭天下水的优势。而严重的废水污染不仅使得洞庭湖上碧水连天、水天一色的景观荡然无存,而且浑浊的湖水也令人不忍久睹。这使得曾经令国内外游客神往的泛舟洞庭的旅游项目,现在基本鲜有人问津。由于游客人数少,湖区的旅行社基本取消了这一旅游线路,洞庭湖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最具吸引力的景观资源。

在离蒋家咀不远处的西洞庭湖湿地公园,废水污染使得公园附近的湖区面目全非,来这里游湖、观鸟、参加渔家生产活动的游客也大幅减少。据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今年1~4月来湿地公园参观旅游的人数只有往年的二分之一。同样的情况在南洞庭湖的青山岛国家湿地生态公园也如出一辙。今年1~4月来青山岛参观旅游的人数比往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其中一饱南洞庭秀色的“湖中游”项目人数只有往年的20%。

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中外游客在参观完洞庭湖后,纷纷感慨:现实中的洞庭湖根本不是记忆中的碧水盈盈、岸芷汀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美丽湿地景观,而是一个枯水、污染、杨树林成片的令人担忧的湖泊,给人的感觉是“记忆很厚重,现实很浅薄”。一名来自浙江的游客更是直截了当地对笔者说:“不来洞庭湖遗憾,来了洞庭湖更遗憾。”


作者:谢云辉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 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

88

主题

1173

回帖

7104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104

认知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7-4 19: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痛```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等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4 17:49 , Processed in 0.0337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