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34|回复: 0

2008武汉大学湿地使者7月22日在东亭社区的宣教资料

[复制链接]

21

主题

46

回帖

44

积分

水滴

积分
44
发表于 2008-7-23 0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我们整个活动的简介
二、有关湿地的基本知识及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三、东湖翻塘情况
四、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与主题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活动简介武汉大学2008湿地使者行动既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每年赞助中标高校进行的湿地考察活动,也是我校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的重点活动。今年的主题为“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将关注点置于大东湖水网工程对东湖生态系统的影响,旨在通过湿地使者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同时也宣传介绍湿地缓解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方面的作用,并以此为重点宣传湿地保护及合理利用。
二、有关湿地的基本知识及与气候的相互关系1 湿地的涵义、类型、作用等
国际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期或间歇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提供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低潮时水深不大于6 m的水域。”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城市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它不但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带。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 湿地与气候的相互关系(联系展板)
首先介绍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湿地可影响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在有森林的湿地中,大量的降雨通过树木被蒸发和转移,返回到大气中,然后又以雨的形式降到周围的地区。如果湿地被破坏,当地的雨量就会减少。这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附近沼泽产生的晨雾可减少土壤水分的丧失。例:在东非,河谷沼泽被排水后,周围丘陵地区的作物产量因缺水而下降。
湿地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湿地中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产生大量的有机气体,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绝大多是直接进入大气中。全球天然湿地每年释放的甲烷约为10~20亿t,全球水田每年甲烷的释放量约为2~15亿t,它们分别占全球总释放量的22%和11%。如果温度升高、降雨减少或土地管理措施引起湿地土壤变化,这些碳库就会源源不断的向大气层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例如,最近几十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原因。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出现退化,并造成了碳素的大量释放。从全球的角度看,如果沼泽全部排干,则碳的释放量相当于目前森林刊发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的35%~50%。
同时,湿地是温室气体的“汇”。从气候变化来看,泥炭地,特别是北半球泥炭地,由于在厌氧条件下,极大限制了营养物质的转化和有机物质的分解,所以,尽管初级净生产量很低,但碳的储量仍不断增长。沼泽湿地中泥炭的积累是二氧化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预计全球泥炭地碳沉积量为0.1亿t/a。除此之外,沿海湿地和红树林也被认为是碳吸收最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据估计,算沼是全球的温室气体重要吸收汇,吸纳量约为1亿t/a。最近,湿地国际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湿地吸收碳的能力要远远超过森林的能力。

其次,介绍一下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被广泛认同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 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CO2 在过去的200 年里增加了30 %。大气中CO2 、甲烷(CH4) 等温室气体积累会加强温室效应的影响而使地球表面温度逐年上升,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有科学家指出,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 倍,地球表面温度将增加2 ℃。自20 世纪以来,地球平均温度比上世纪升高了0. 4~0. 8 ℃;海平面已上升15~50 厘米。虽然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带来的影响还不能全面准确地预测出来,但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主要包括:水循环变化对内陆湿地的影响;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的影响以及其它气候变化对与湿地相关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也包括由于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进而间接影响湿地。
水文变化对河流和湖泊等内陆湿地的影响————河流和湖泊湿地因温度、降雨量和蒸发量变化将受到影响。流量和水位的变化,对内陆湿地有着严重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降水变化尤其敏感,因为降水变化可以大大改变湿地面积。例如,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融化,在亚洲半干旱地区,永久性的河流夏季将出现短期到中期的流量增加;因为冰川的消失,随后流量将会减少。另外,温度的升高也将可能导致湖泊水质下降,而它也能促进外来物种(如风信子,鼠尾草) 的入侵和蔓延。其它内陆湿地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中高纬度大量冻土层的减少,会导致中高纬度地区泥炭地的减少,从而造成大量的CO2 和CH4 不断释放到大气中。同样,蒸发量的增加和降雨量的减少也对热带泥炭地产生不利影响。
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对沿海湿地的影响————海岸湿地将易受到海平面上升、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和更加频繁和强烈的风暴活动的影响。世界主要的三角洲可能发生水体变化,咸水侵入淡水和地下水,淤积和陆地丧失。
气候变化改变人类活动而间接影响湿地————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地区,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循环,降水减弱,干旱发生的频率与持续的时间增加,使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进一步加大了对湿地的压力。
因此,湿地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方面,至少起两个主要作用:一、在温室气体(尤其是碳化合物) 管理方面的作用;二、在物理上缓冲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作用。保护湿地:人类共同的职责湿地作为温室气体的储存库、源和汇,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功能、面积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三、有关东湖翻塘的情况介绍(联系展板)东湖汇水面积119㎞2 ,平常水位17. 7m时湖面积30. 75km2 ,湖容积7. 35 ×107m3 ,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也是武汉著名的风景区。目前西部和南部湖岸居民密集,企事业、文教单位集中,南部正开发为高新技术区。湖泊近年来由于排污水质污染严重,渔场养殖过密,夏季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极易引起鱼类翻塘事件,而此类事件的频发导致大片死鱼覆盖湖面,散发阵阵恶臭,严重影响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质量。
东湖翻塘事件多发生在夏秋交替季节,气候变化剧烈。根据经验,水温超过32 ℃,足量投饵就会 “浮头”。这是因为高温季节,鱼类新陈代谢旺盛,底质有机物分解加速,耗氧量增大,耗氧程度增强,投料应掌握“七成饱”。 “8月份大投饵”造成了残饵及排泄物大量增加,自身污染严重,有毒物质大量积累,底质、水质时刻处于骤变状态。另一方面,天气突变是翻塘的诱发因子。养鱼水体,溶氧的消长变化有垂直变化规律,当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这些规律则被打破成为危害因素。
原因总结:1、气候突变(如气温和气压)影响水体溶氧量
2、渔场高密度养鱼
3、生活、工业污水排放、渔民养鱼过度投放饵料、江湖阻隔湖水流通不畅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生长繁殖。而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的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
结果:东湖湖区夏季鱼类翻塘事件频发,给东湖渔场渔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量死鱼漂浮水面,影响东湖景区之美;气味刺鼻,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
希望社区居民采取的行为:
1、居民、游客不要向湖泊投掷垃圾。
2、增强公众监督意识,遇到违规向东湖排污的行为能向有关部门举报,制止其不法行为
四、几个世界环境问题1.酸雨污染。20世纪50年代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石化燃料增多出现的。其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大片的森林死亡。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2.温室效应(或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国,中国是第二大国。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据科学家计算,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2~5摄氏度,海平面上升。
3.臭氧层破坏。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吸收99%的紫外线,保护人类免受伤害。但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科学家发现是人类自已制造的氟氯烃类化合物的“杰作” 。
4.水资源危机。全球水资源只有1%可供人类使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全世界对水消耗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率,水资源问题不久就会成为深刻的社会危机。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物质能够替代水。我国有600多个城市,其中有300多个都是缺水的,有40多个严重缺水。此外,黄河断流、淮河污染等都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2008武汉大学湿地使者,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9-28 13:18 , Processed in 0.0315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