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72|回复: 1

石漠化治理:保护与发展的艰难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5 16: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记者 张周来 王军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有土壤,树高千尺、鲜花吐艳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水源,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生产也成问题。除了人迹罕至的沙漠,在我国西南地区广袤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缺水又少土的石漠化地区正给人类生存带来考验,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严重威胁。
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主要受到石灰岩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水土流失,极度干旱,生态系统遭毁灭性破坏。近年来广西在桂西、桂西北一带展开了坚苦卓绝的治理石漠化的战役。
山坡溜光、石丛遍布 石漠化现状依然让人惊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滇、黔、桂三省区石漠化面积总和达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比例超过83%。
石漠化一直是广西生态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为了对付石漠化这块山区生态建设最难啃的“骨头”,广西各级政府采取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沼气池等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以石漠化程度严重的大化瑶族自治县为例,经过几年的治理,截至2008年7月全县已完成退耕还林6万亩,封山育林5.3万亩,发展沼气池21844个,异地安置石山区贫困农户8180人,不少乡镇的石漠化情况得到改善。
但最近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大石山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产生矛盾后,局部地区石漠化程度依然触目惊心。
广西马山县42.9%的面积是石山,全县151个行政村中有78个属于大石山区。在马山县白山镇造化村记者看到不远处的几座小山上,由于过度放牧,大量山头灰黑色的山石裸露,连矮小的灌木也看不到,仅仅覆盖了一层稀疏的杂草,连绵几座山上很难看到一棵大树。
马山县林业局副局长杨明说:“因为现在是夏季雨水充沛的季节,还有青草覆盖,到了秋季或者干旱的时候,太阳一出来,这些山头上的草都黄了、干了。”
大化县七百弄乡是远近文明的大石山乡镇,当地石漠化程度触目惊心。从大化县城到七百弄乡的途中,在一个叫做“八里九湾”的地方,眼前连绵的山头全部是光秃秃的,个别山头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山上连矮小的灌木丛都看不到。
大化县林业局副局长黄奎堂介绍,大化县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有烧山放牧的习惯,他们多在冬季放火烧山,待开春的时候羊可以吃上嫩草和新长出来的林木的幼苗。

生存还是生态?
采访中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在一些石山地区,农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与封山育林、实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山区养殖多以放养为主,部分已经封山育林的石山地区生态保护出现反复。黄奎堂介绍,在石漠化地区,土壤缺乏,农民只能在石缝中种玉米等旱作物,但是由于缺地少粮,玉米收成每亩只有两三百斤,农民生活贫困,除了外出务工外,养牛、养羊便成了山区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最终形成了生态恶化--口粮不足--开垦放牧--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
黑山羊养殖已成为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都安县山羊饲养量达42.2万只,然而放养山羊对植被的破坏非常严重。“山羊吃东西很挑剔,一般只吃鲜嫩的植物,被羊啃过以后植物很长时间难再长起来。”都安农民韦炳亮介说。专家介绍,被山羊啃掉的这部分恰恰是植物的生长点,而且黑山羊的唾液里有一种特殊的分泌物,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在这些大石山缺水、缺土,农民不养羊怎么发展生产、增收致富?”都安县安阳镇一名干部对记者说。
二是上山砍柴至今仍然是不少山区农户燃料的主要来源。广西正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户用沼气,但在一些偏远的大石山区,沼气入户率依然较低。黄奎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三口之家的农户每年樵采2亩以上的灌木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能源需求。
在大化县七百弄乡弄京村百都屯,记者看到当地村民全部是用柴火做饭、烧水、煮猪食,村民蒙玉周说:“我家今年养了5头猪,家里做饭加上煮猪食,一个月差不多要烧掉1500斤木柴。” 大化县农村人口有36.8万,黄奎堂估计有35万人居住在石漠化地区,砍伐薪柴堆植被的破坏相当惊人。
三是农村社会出现新变化,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不高。“国家虽然对封山育林有财政补贴,但是育林回报周期长,有的林木种了四五年胸径才十来公分,收益才几百块钱,有时比不上几天的打工收入,如果国家没有后续资金扶持,农民便没有了积极性,石漠化治理也容易出现反复。”杨明说。
马山县白山镇造化村村支书蓝庆坤介绍,农民积极性不高的另一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缺乏,在收益不大情况下,种树根本不是农民获得收入的考虑渠道。“我们村3400多人,其中1/3左右的劳力在外面打工,号召植树造林连劳力都凑不齐。”蓝庆坤说,“种树要过好几年才有千八百的收入,相比起来打工赚钱来得快。”

协调发展推进生态保护之路
在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的地区,有限的土壤真正是寸土寸金:研究表明,一般地区的岩石风化为1厘米厚的泥土的自然过程大约200-400年,但喀斯特地区平均每形成1厘米厚的土层需要8000年甚至上万年。目前,中国石漠化面积已经超过30万平方公里,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
贵州及广西北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和四川东南部连片的喀斯特区域,处于全球类型最齐全、发育最复杂、分布面积最大的东亚喀斯特区域中心。这一广袤的区域土层浅薄、土质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环境变化敏感,生态环境脆弱,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典型的脆弱生态区之一。据2005年开展的广西76个县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有石漠化土地3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700多万亩,非石漠化土地6000多万亩。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曾指出,要解决石漠化问题,核心是要掌握石漠化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系统认识岩溶地质条件和石漠化过程等基础性问题,这必须要有长期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雄厚的积累才能做到。另一位地质化学专家王世杰也认为,石漠化治理从宏观上可归纳为一句话,即“水是核心,土是焦点”,要掌握水土的宏观分布规律和配置情况,对症下药,加以综合防治,千万不能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特别要注意到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些干部群众认为,要破解生态保护和农民生存发展的矛盾就必须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新形式,发展生态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兼顾农民发展的需要,提高世代生活在大石山区的农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考虑到现有生态建设项目补助过低,政府应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提高农民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积极性。目前生态公益林管护除了中央财政每亩每年补助5元外,地方经费为零,一些地方群众封山育林一亩地一年补助仅为50元。”杨明说。
杨明等人建议,政府要加快草地建设,科学养殖食草动物,发展生态产业。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圈养和牧草种植,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循环,草食动物不断发展”,促进生态可持续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把石漠化治理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薪炭林,以减轻对森林的樵采压力,同时营造经济林、竹林等,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让农民在生态保护中受益。
黄奎堂说:“应该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群众参与退耕还林、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建议一种稳定的回报机制,从根本上保证石漠化治理的质量和成效。”

9

主题

76

回帖

48

积分

水滴

积分
48
QQ
发表于 2008-9-20 23: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要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还真的有好长的路要走!
不过在我家乡大家封山育林的很积极! [s:55]
快乐环保,快乐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4 04:40 , Processed in 0.0302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