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884|回复: 0

当官要过环保关

[复制链接]

5

主题

87

回帖

76

积分

清泉

积分
76
发表于 2005-10-1 23: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官要过环保关  

--------------------------------------------------------------------------------

  


    “中国将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在9月中旬召开的联合国60周年峰会上,应联合国副秘书长克劳斯·特普费尔之邀,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撰文指出。


  中国政府发出这个声音的国际背景是,“考核官员的环保责任”已形成世界潮流。早在2002年“南非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便强调建立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问责制”。

  环保总局统计表明: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问题。”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说。

  四川:“一票否决”打响第一枪

  2004年2月至3月间发生的四川沱江水污染事故,是中国近年来最大的一起环境领域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人民币,生态恢复需5年时间。

  肇事者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厂,位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沱江附近,因违规技改并试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氨氮含量超标数十倍的废水倾泻而下,造成简阳市、资阳市、内江市、资中县等地近百万人饮用水暂停供应26天,鱼类大量死亡。

  4月13日,四川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在原定17项会议议程外,增加了一项“特别”议题——就沱江特大污染事故情况,分管环保的副省长刘晓峰代表省政府作报告。

  “我代表省政府和省长,向受灾群众深表歉意和慰问。”一个月后的人大第九次会议上刘晓峰再次作出检讨。

  在对企业进行严厉处理后,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一把手”逐一签订了环保责任书——实行“环保状况一票否决制 ”。尽管这只是一个应急措施,但成效立现:2004年下半年,仅内江市就重点整治了69家超标排污企业,同时付出了“ 半年损失10个亿的工业产值,GDP增长减少1.4%”的代价。

  这种反差,正如刘晓峰在反思沱江污染事故时所说的:“这些现象表现在企业,但其根源还是在政府。企业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正是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的结果。有的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与环保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土政策;有的降低招商引资条件,使一些外地污染企业向四川转移。”

  国家环保总局官员认为,环保政策执行不力和目前在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上,主要是以GDP成绩有关,环保内容只占1项,而且是软指标,难以引起重视。

  2007年正式纳入政绩考核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潘岳认为,“有了新的发展观,就需要新的政绩观,同样需要新的官员考核标准与考核机制。”

  那么,如何使官员们更重视环境政绩?

  自1999年起,环保总局已多次会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论证工作,从2005年初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始了“绿色GDP”试点工作,并向中组部提出建议更强调官员的环境政绩。为此,中组部今年在四川、浙江、内蒙古进行新的综合性政绩考核试点时纳入了4项环保指标。目前,两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政绩考核细则。

  潘岳通报消息称:在试点基础上,将把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公众满意程度4项指标,列入各级地方政府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尤其是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要成为环保考核的对象及责任承担人。

  环保总局环境科学规划院总工程师、绿色GDP试点技术组组长王金南在接受采访时说,实现绿色GDP就是将环境成本从经济增长的数值中扣除。绿色GDP核算主要包括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两部分,资源核算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环境核算主要是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从长远来看,绿色GDP可以纳入到地方官员的考核体系中去,但是目前还在技术攻关阶段,所以可以先用操作性比较强的4项环境指标来考核官员。

  “最近看到一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的排行榜,让我有些惊讶。”王金南说,“这些类似的排名仍然停留在重视物质满足,尤其GDP指标上。”

  王金南介绍,在官员考核的体系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我国各个地方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列入的环保指标所占的分值不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环保指标所占分值相应较多,这些地区的公众关注度也转移到了环境保护上。

  潘岳解释说,除了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决策等考核指标以外,最后一条指标“公众满意程度”就是社会评议。因为“人民有权知道、有权监督、有权参与那些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环境信息与公共项目;人民也有权评价、有权监督、有权了解那些执行公共项目的各级管理者”。

  官员考核机制为此将建起公众参与评价的平台,如人大、政协、司法、媒体、人民团体等,这都是搭建平台的重要支柱。

  除了中组部试点的3个省份外,一些省市正在自己探索中。黑龙江省委最近出台的市地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暂行办法,首次将环境保护的指标列入其中;重庆市把环保指标的考核对象从各区县党政一把手扩大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一把手;河北、广东、天津、吉林、江苏等也在全省(市)范围内,将环保指标列入了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范围。

  环保总局透露:经过与中组部的多次沟通,2007年,环保指标将被正式列入我国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中组部:仍要综合考评

  环保指标列入官员政绩考核中,如果环保考核不过关,会不会像四川一样“一票否决”?

  中组部干部一局戴处长对本报记者表示:科学发展观体现在考核干部时,强调综合性考核,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状况。如果是中西部地区,环保指标很好,是不是就一定能提升呢?还是要综合考量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各方面。但他同时强调,确实要加重环境政绩的考核,把环保指标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主任吴江教授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光增加官员环保考核内容远远不够,他建议要启动环境问题官员问责制。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吴江说,“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违法就要追究责任。环保指标地方政府不是想完成就完成,如何追究失职责任是关键。”

  “考核部门如何全面收集到真实的数据是个问题。考核的数据由谁来提供?环保部门对目前的环境损失掌握多少证据?信息收集系统是否完整?这些都是制约因素,要防止有人靠编造数字来制造政绩。”吴江说。

  清华大学教授李楯认为现在的环保执法有若干问题要解决,首先在环保自己系统内做到信息公开,适度的公众参与,建立官员和专家署名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和责任相统一。刑法规定了关于环境监督失职罪、非法征用土地罪所承担的责任。因此要从行政环保系统先细化、规定官员的问责制。

  对于已经试点的环保政绩考核制度,也有研究人士提出建议:环保政绩考核体系设计本身虽不存在问题,但也有可能因其他因素而影响实施效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环保管理中面临的体制困境。

  按照中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地方环保局归当地政府管理,环保官员由当地任命,经费也是由当地财政部门拨付。上级环保部门只有业务指导职能。环保部门受制于地方,它所下达的命令和规章也容易遭到经济发展部门的拒绝,或被地方官员忽视。此外,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大多还是由环保局独力支撑,缺乏跨部门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


来 源: 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 2005-09-30
[fly]湖南  绿源环保协会   [/fl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4 16:39 , Processed in 0.0276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