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锋
10月8日,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一个急匆匆的通告,要在中国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第一个选择的,是黑龙江的“汤旺河”。但当记者问及详情细况时,参加发布会的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有关负责人居然说,“汤旺河国家公园”目前的规划还没有编制出来。
图片说明:许多“热爱自然”的行为,往往是为了更好地伤害自然。许多自然保护区,干的事与这个老人把鸟关入笼中以满足个人私欲没什么不同。 显然,这个试点推得有些匆忙,让人一时有些担心,仅仅是为了赶紧“占领一种经营方式”,以免概念让其他人争了去,概念被人争了先,此后再试图“规范”时,就会发现,真真的是中国的许多事情,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要麻烦,用“斩不断,理还乱”来形容,都描绘不出真实状态。
国家公园这种“保护地”类型,在世界上不算新鲜,如果说十九世界七十年代开创办的美国黄石公园具有模式标本的意义的话,那么据说在今天,国家公园在全球有将近200个国家都在使用,其保护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2%,而在当前的全球,所有的保护地类型加在一起,不过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2%,也就是说,国家公园的份额在所有保护地类型中超过了50%,完全“控股”了保护地类型的业务走向。
但国家公园对中国居然是新鲜的。按照专家的分类,保护地类型分为许多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人与生物保护区等,加在一起,据说保护地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国土面积的18%。但这中间,就缺乏一个符合真正国际定义和操作习惯的“国家公园”类型。
大概在2005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在云南大力传播“国家公园”的思想。一些干部被拉到美国黄石公园研究考察之后,纷纷感叹国家公园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发展”好形式;在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概在2006年,云南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县就传出消息,他们把原来的属都湖、碧塔海、纳帕海等强行“合并同类项”,制造出了一个“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概念。
运行了两三年之后,他们发现,问题出来了。第一个问题是,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居然不承认他们的“地位”,两家的官员都说,这个国家公园没经过他们的批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普达措国家公园是非法的,至多是探索性的。第二个问题是来自于公园内部,运行者和研究者发现,普达措国家公园原先所设想的许多目标并不容易实现,尤其在带动当地社区居民共同致富方面,出现了原先没有料到的诸多矛盾。而第三个问题却是让当时推动国家公园的一些云南生态学者和旅游专家极为担忧,他们发现,云南省许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纷纷准备效仿“国家公园”,拼命开发“生态旅游”;热烈地、机巧地用国家公园的概念,大力“招商引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马各种配套旅游设施;以先斩后奏的心理,准备把国家公园的这一概念“原木锯成木板”、飞鸟变成笼中鸟,造成“事实婚姻”后,强迫有关部门的默认,进而再向上索取更多的“建设项目资金”。
云南这些年出现的国家公园发热症,本来只是局部恶化,而在此次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局的推波助澜下,也许会形成席卷全国的“国家公园飓风”。因此,原来只局限于一个省的概念,在今后,全国各地会争先恐后列入政府工作理想目标,因为许多善于投机的人一眼就发现,这是一个极好地套取“发展资金”的新建专线高速列车;更多的人,则会很聪明地打着保护的名义,继续做破坏生态的恶行。
令人难过的仍旧是生态保护会在国家公园的建设风潮中受到蔑视和践踏。在所有的保护地类型中,保护最严格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如果我们放眼全国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保护区都想开发“生态旅游”,或者说,在生态旅游的名义下大兴土木,大搞“以伤害少量生态获得大量发展”的项目。江苏的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丹顶鹤、白鹤等重要鸟类的栖息地,可就是这个保护区,居然把超过一半的滩涂开发成鱼塘“给职工增加收入”;内部承包的“饭馆”,时不时批量屠杀绿头鸭、针尾鸭等野生动物来招待客人。同样,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干部不想着如何恢复湿地,反而成天想的是如何通过“放飞笼养丹顶鹤表演”,来挑逗游人的摄影兴趣,来满足游人的“生态旅游”幻想;成天想的是如何把丹顶鹤的卵“转让”给那些不怀好意的鸟贩子,以获得一点点私利。而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与井冈山旅游区高度重合,近年来被视为发展的绊脚石,不仅把“核心区”出让,以盖高级渡假酒店,而且故意纵容野生动物销售商,在当地天街等地大量销售野生动物制品,以至于井冈山成了织造周围县市捕捉野生动物网络的“蜘蛛”。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五十年之后,不仅其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保护区的森林成为空林,而且其范围内的所有河流,全都成了空水,原先的冷水鱼全部毒光电光钓光,以这些冷水鱼为生的水獭彻底丧失了食物而消亡;而现在,他们又成立了管委会,把自然保护区的职责架空,在里面大修公路和栈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有关规定”,似乎是不太允许开发旅游的。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像蚕茧一样,自己从内部撕口;像鸡雏一样,自己啄破保护壳,主动贬低身份,刺激游客的低级需求。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着“解决保护经费不足”的名义,把旅游开发得如此草率和无序,而开发的所得几乎全部纳入行政开支,用来盖高级楼和买高级车,根本不用来支持保护区最重要的业务:巡护和科研,严重败坏自然保护区形象,严重挑战着我国政府的自然保护能力和权威感。而国家公园,这种从一出生就高调允许开发旅游的“保护地”,今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值得我们的管理者深思。(2008.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