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3

绿色殡葬--虽死犹生

[复制链接]

536

主题

32

回帖

934

积分

湖泊

积分
93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6-4 1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色殡葬--虽死犹生


Go green, in death as in life


霍伟亚


Huo Weiya


中国正在倡导环境友好的葬礼,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传统丧葬。霍伟亚指出,文化变革不能依靠强制手段,公众的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China isadvocat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unerals, but most people still prefertraditional burial ceremonies. Cultural change cannot be forced, writes HuoWeiya, but awareness can be raised.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安葬方式——“生态葬”——正受到中国政府和媒体的倡导,中国很多地方已相继建立适合“生态葬”的陵园。

所谓生态葬,是指“树葬”、“花葬”、“草坪葬”、“水葬”等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安葬方式。“树葬”、“花葬”、“草坪葬”鼓励将骨灰撒入土壤中,在其上种植树木花草,而“水葬”是指将火葬后的骨灰撒入江河或者大海。

相比建国后中国的第一次殡葬改革——通过立法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有人称这是中国的第二次殡葬改革,其最大特点是不留骨灰,让其真正回归自然。

土葬是中国传统中的主流安葬方式,1956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151位新中国高级干部签署了一份《倡仪实行火葬》的倡议书,倡导身后实行火葬。198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并对不遵守该规定的国家职工实行处分。“火葬”从此成为中国的主流安葬方式。

现在中国每年修墓至少占用10万亩土地,墓地、墓园等建设使用大量砖块、水泥、大理石等坚固材料,并且越建越多,土地资源得不到更新,出现死人与活人争空间的局面。

1976年,周恩来的骨灰撒在了北京市区、密云水库、海河入海口、黄河入海口的上空;1997年,邓小平的骨灰撒入大海。按照“生态葬”标准,他们均属于“生态葬”中的“水葬”。

“生态葬”有很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点,这在城市中最能体现。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城市用地紧张,传统安葬方式的建墓竖碑让城市安葬空间面临“枯竭”危机,再加上崇尚“厚葬”的中国传统观念,丧葬费用日益飙升,有的甚至高过房价,社会感慨“活的起,死不起”。近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曝光广东省一位村级干部毁林圈地24亩,用于建设豪华墓地,也凸显了传统安葬方式不环保的一面。

而“生态葬”则不占土地或者占地极少。即使占地,地上也不再是冰冷的墓碑,而是花草树木。每年4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人们在这天会到墓地祭扫,怀念先辈。而4月万物复苏,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所以占地极少的“树葬”、“花葬”等实际上也同时为城市营造了大片绿地,可以让人们寄托哀思的同时踏青春游。


“生态葬” 如能普及,让先辈真正回归自然,既节约丧葬成本,也会为中国节约大量土地;同时增加中国的绿化面积,有利于世人。

尽管“生态葬”有诸多优点,但在2009年清明节前后,中国媒体关于“生态葬”的大量报道显示,选择“生态葬”的仍只是少数。

中国人有在墓地旁边种树的传统,这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普遍。人们认为,墓旁的树木载有逝者的灵魂,树的死去往往让后人无法接受,认为是不祥之兆。面对“树葬”、“花葬”、“草坪葬”,很多人表达了类似的担心。而“水葬” 更让人不能接受,觉得“水葬”后将无处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所长诸华敏认为,“老的墓葬模式影响了人们几千年,替代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预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生态葬只能被一部分人所接受。”

公众仍然无法摆脱传统安葬的观念,这是目前“生态葬”面临的最大阻力。中国第一次殡葬改革推行火葬后,中国农村仍有很多地区无法接受“火葬”,2008年中国土葬率仍超过50%。

如何改变公众根深蒂固的传统安葬观念,是中国绿色殡葬改革成败的关键。

目前政府并未对推行“生态葬”做专门规定。《法制日报》4月的一篇报道称,2007年公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条例修改工作有望今年完成。但全国人大代表邸瑛琪表示,该草案并没有涉及生态葬的内容。

第一次殡葬改革中,地方政府为了早日完成目标,往往使用强制手段,但效果不明显,偷埋遗体仍然普遍,甚至滋生腐败,这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邸瑛琪称,应抓紧起草《殡葬法》,确立多元化的殡葬方式。

无论是当下的金融危机,还是中国早已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的绿色转向。中国传统的安葬观念同样需要绿色转向,但利用法律行政手段改变社会传统的安葬观念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观念的转变不能依靠强制手段。中国的绿色殡葬改革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有过少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它仰赖的是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从而自愿采取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霍伟亚是"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的运营主管,曾任“绿色大学生论坛”《环境文化通讯》主编。

您对此有何看法?您是否支持环保葬礼,还是您倾向于传统墓葬?您认为青年人对于新形式的葬礼是否抱有更开放的态度?对于墓葬需求与可用土地的冲突,您认为消费者是否需要做出让步?请在论坛上告知我们您的想法。

www.chinadialogue.net 中国与世界,环境危机大家谈 CHINA AND THE WORLD DISCUSS THE ENVIRONMENT

2

主题

90

回帖

60

积分

清泉

积分
60
发表于 2009-6-4 10: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顶一下

29

主题

484

回帖

37

积分

溪流

积分
37
QQ
发表于 2009-6-4 15: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将来一定生态葬~~~
单独的我们做的很少,联合起来可以拯救地球!www.greenday.ngo.com

140

主题

498

回帖

373

积分

溪流

积分
373
QQ
发表于 2009-6-5 09: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大宣传,逐步推进!!
我来自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寸草环保协会! 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寸草明天将会变成一片茂密的草原!加油! 协会宗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关注校园环保,生活环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2 20:50 , Processed in 0.0324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