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协会成员在北京参加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后所感。O(∩_∩)O...
转变观念 行动起来 ——记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北京之行 首先,非常感谢协会给予我这次机会,参与到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当中。
气候异常,主要诱因是全球温室效应。地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温度异常增高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正是人类最近几百年间生产力的极速发展,飞快地消耗着地球用几亿年时间积累下来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明显的温室效应。
第一部分
峰会记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巢清尘作为政府官员,她的发言反映出了政府在气候变化与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政府已意识到当前国内、国际环境能源问题的严峻性,积极的开展相关的工作。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还面临着更多的社会发展难题,中西部广大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亟待提高,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如何维持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等等。考虑到公元1750-1950年的200年时间里,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占到当时世界总量的95%,发达国家负有更多的“历史责任”。虽然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很高,但仍是以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业为主,向发达国家出口廉价的原料和初级制成品。同时,发达国家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事实上,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在乔治布什任内缺席《京都议定书》,给世界各国树立了错误的参照,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多少显得有些无力。
能源与气候危机下的中国之路
近现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使得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一直在追赶,差距终究还是有的。如何超越?“蒸汽革命”“电气革命”是西方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近五十年来的信息产业革命更使得美国成了世界的领头羊。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显然不能一再沉默。目前全球凸显的能源与气候危机正催生着一场新能源的产业革命。
易开采的化石能源越用越少,未来世界各国要发展,能源是第一要素。全新的领域,谁先进入,谁先受益,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引入新能源的成本比较低,此时此刻正是开发新能源的大好时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要想有更大的影响力,新能源是必经之路。
传统能源何去何从?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如火如荼,不可忽略的是煤和石油仍旧统治着全球的能源市场。全球绝大多数的设备都是依照以化石能源为基础能源架构设计的。一下子摒弃现有的那样结构并不现实,那么面对高污染的化石能源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原煤生产和消费国,媒的开采和使用所造成的巨大环境问题已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到2050年仍难以有根本改变,我们的思路看来只能转向如何更高效更安全的利用好化石能源,以及尽可能地研究可再生能源以期逐步替代传统能源。
太阳能在中国
有一点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中国现在拥有超过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太阳能热水器,可见,找到环境保护与投入产出的切合点之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成为全球环保的生力军。太阳能清洁高效,是目前极其理想的能源。新能源开发的初期,政府可以花费大量的资金,但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引入商业运作模式,无疑可以加快其产业成熟。姚志豪博士在演讲中多次提及太阳能及其经济效益,也许有些人会觉得环保不该涉及太多近亲问题·金钱问题,而从我的角度来看,环保不光是理想主义的东西,和经济父爱否·挂钩后,使人们更自觉地环保,这样的环保才能长久。
交易碳排放权
给每个国家限定一个碳排放标准,要想多排放,那么需要向其他国家购买。用配额的方式促使每个国家减少碳的排放,鼓励清洁高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碳排放权交易一方面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的重要手段。
青年对话
在这里引用济溪的一句口号“沟通改变世界”(Communications Make Difference)。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互相了解。一开始中欧青年稍显拘谨,到后来则是每个人都有太多的问题想问、太多的观点想要表达出来。不仅仅是环保方面,西方人对中国可能存在某些误解和偏见,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工作坊,我们也许
能解释清楚一些东西,但仍有疑问他们可能只好带回欧洲了。
有些观念一旦形成,往往会在几代人心中扎根。除了更多地进行中西对话之外,我们特别是海外留学生需要将这个的文化带到西方人面前,让他们了解到一个清晰的中国。
第二部分
随想
要学好英语
峰会的标题中有“国际”二字,参会前也了解到会有外国人参加峰会。虽然不会英语也可以顺利地完成峰会的各个议程,但是峰会中的体验却告诫我,当今社会学不好英语万万不可。
以前也曾抱怨过我们汉语还没学透,就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貌似一辈子都用不上的语言。我们的父辈不用操心英语,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应用没有太多牵连,最多就是不标准的普通话偶尔会困扰他们。
全球化已把整个世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都联系在了一起,应用成了必须的沟通手段。这次峰会,我也尝试着参加全英文的嘉宾讨论、工作坊。能听懂百分之八九十的词汇,再从词汇到句子到嘉宾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我目前的英语水平,真的很让人郁闷。特别是在中欧青年气候合作的英文讨论中,欧洲的代表来自各个国家,他们一口流利的英语羡煞我也。他们说的我都能听懂,可要把自己想的东西表达出来,只能干瞪眼了,看来四六级远远不够。
有关社团架构
此次峰会有来自全国的11个环保社团参展,他们有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谐的社团氛围。其中很多活动我们绿色风也在做,效果也很好。大部分社团也采用项目组的形式开展活动,今年绿色风引入项目组机制,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有部分社团仍有大三大四的理事或者会长,我比较赞同的是会长可以干到大三上学期,指导一下新会员也未尝不可。
中国式难题
两个数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中国是节能灯的生产大国,2007年节能灯产量30亿只,占世界产量的80%
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工厂,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能找到中国制造版本。无疑,环保产品绝大部分也产自中国。现在有两个问题,中国自己有没有利用好这些产品?中国有没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
听一位同学讲,他在学校宣传使用节能灯,回到家发现家里面还在用白炽灯。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做环保的,自己有没有用环保的标准来指导实际行动。我们只有在生活中认同环保,那样才会去影响更多的人。中国生产制造了这么多的环境友好产品,我们近水楼台更应好好的利用。
西部地区有充沛的风能资源,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无奈目前国际上的风力发电机的核心专利并不是中国的,因此国家在上马风力发电项目时还是有顾虑的。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太阳能发电技术,给了中国又一次机会,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可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二,其他像光电转换、光热发电技术中国可要将强努力了!
环保教育,一手抓娃娃,一手抓成人
环教,主要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行为习惯正逐步形成中,对他们进行环保宣传,更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世界终究是他们的,现在播种,将来收获,必定喜人!
有人说向老年人宣传环保没有太大必要,老年人都很节约,也很在乎洁净,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举动已经很环保了。我觉得适当宣传一下也未尝不可,他们都有强烈的节能愿望,向他们宣传正确的节能方法之后,收效也是明显的。
我们在宣教的时候,忽略了三类人群,家长、教师、政府官员。由孩子去影响大人环保,倒不如由家长和教师去引导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家长、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环保观念,孩子最终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多花一点力气去向家长、教师宣讲环保,收获双倍。政府官员的决策影响面就更广了,如何让他们树立环保的理念就是我们今后环保行动中要努力的方向了。
成长
通过此次峰会,我不仅了解到前沿的环保技术、环保理念,还接触到了众多优秀的参会者。很多活跃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陌生的场合重要的是推销自己,记住别人的名字就是一个起点,有了开始才能有进一步的交往。我逐渐明白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不要默默无闻,该高调的时候就得高调。
现在就行动起来
一幢大楼的使用年限一般至少五十年时间,如果设计这幢大楼时没有引入节能环保机制,那么它就要浪费五十年的能源。
环保有时不能立竿见影,宣传之后,也许还有人在继续以前的生活方式,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没有立即发生转变。这个时候,不要灰心,因为你做了足以令你骄傲很多年的事情。
能源与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环保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不光在环保协会做宣传是环保,你将来的每一个决定都会与环保扯上关系。从事科研,我们可以避免生产和使用破坏生态环境的东西,也可以专注于环境友好产品的开发。从事设计,我们可以优先考虑节能清洁的部件。从事文艺,我们可以将如何正确地生活的理念传达给公众。从事决策,那么我们可以影响更多人,将人们带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最后,借用朱晓峰常说的一句话“OPPRTUNITYISNOWHERE”,你看到了什么?是的,能源与气候为我们青年指明了方向,此时此刻,就是机会!
附:
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International Youth Summit on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IYSECC)官方网站
http://www.iysecc.org/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