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伤害地球” "Why don't we stop hurting Earth" 利奥•希克曼
Leo Hickman 引自中外对话网站:http://www.chinadialogue.cn/article/show/single/ch/3204--Why-don-t-we-stop-hurting-Earth-
告诉孩子有关气候变化的问题会使他们产生愤怒和焦虑的情绪、甚至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和什么样的方式来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呢?利奥•希克曼在本文中探讨了这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Telling children about climate change could leave them angry, worried or even traumatised. So when and how should we do it? Leo Hickman explores an issue that can only grow in importance.
“一个四岁的孩子就能够理解这个问题!不信你可以出去找个四岁的孩子试试。”1933年的经典电影《容易事》中格罗克•马克思的 这句台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像是刻在了我的眼前一样。假如你打算以气候变化为题,为儿童写一本题材复杂而且有时还会让人产生压抑情绪的书的话,那么,下面这种情况就无法避免。我在进行每一个措辞的时候都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决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更不能低估他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望。
但是,当我绞尽脑汁地解释诸如阿比多效应,氟氯碳,以及米兰柯维奇旋回等概念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却使我困扰不已:在孩子多大的时候告诉他们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合适?除此之外,对于这种影响日益扩大、并且会严重地威胁到他们未来 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探讨?我们应不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避免听到这些坏消息?还是应该让他们尽早地了解事实的真相?毕竟,他们这一代将不得不为这一切买单,并且还要承担大部分的后果。
如果我的眼睛里还能够装得下其他问题的话,那么,我可能还会加上这么一句:“战争的残酷是无法向孩子们讲述的。”
总会有一些难题让家长和老师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如何在不使孩子们感觉受伤、感到困惑、或者愤怒的情况下向他们解释这些难题。这一长串不断增加的难题包括 亲人故去、恐怖袭击、贫穷、毒品、恃强凌弱、自然灾害、种族主义等等。气候变化也位列其中。(这一问题会不会甚至有可能比与孩子们坐在一起谈论基本的两性知识更让大多数的家长们感到尴尬?)
与孩子讨论气候变化的问题有两方面的难点。首先,这个问题背后的科学性非常复杂,因此,解释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特别是当你谈到引起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还会牵扯出很多众说纷纭的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散发着政治的气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成年人看来,这是 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问题的原因。
我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最初的参照对象。我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年仅6岁的女儿,埃斯米,目前 是他们中唯一一个多少了解一些有关气候变化的孩子。我觉得她根本不懂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可是,学校已经把像为什么“开着灯会使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冰层融化 ”这样的一些相关话题布置给他们作为家庭作业。
“很对。”为了对她竟然懂得这件事表示祝贺,我非常热情的作答。但是,随后我却感到有些顾虑:我真的希望她为那个现在正坐在她的床上的迷你版抱抱熊在现实生活中的命运感到忧虑吗?毕竟,她还仅仅是个孩子。当看到路上被撞死的小动物,一动不动地躺在路边,她会禁不住地哭泣。如果告诉他们节约能源是为了帮助她的爸爸妈妈省钱是不是更好呢?
我至今还记得我在孩童时期的一些经历。比如,在看完雷蒙·布力格的《当风吹起的时候》,我半夜躲在被子底下瑟瑟发抖,担心苏联人随时会向我们投掷核武器。我能否从中看清这个巨大丑恶的世界的真面呢?虽然它让我懂得了政治,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把我吓出一身冷汗。我在创作《水母会有一天统治世界吗?》 一书时总结出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注意语气、权衡和时机。埃斯米就读的小学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不仅启发她对野生动物和大自然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她明白我 们重复利用和节约水电的需要。自然而然,我也尝试着培养她的兴趣。但是,要达到使她将所了解的这些零散的信息联系起来,更深刻地了解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才是罪魁祸首的目的,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我也不愿意操之过急。
实际上,英国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中规定,在孩子年满11岁,进入中学,第三个关键阶段之前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中,不应该包括有关气候变化的内容。从2008年9月份开始,它还规定,科普教育中应该包括让学生们理解“人类活动及自然进程会导致环境的变化”的内容。这其中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对气候的影响等。而目前在地理学的授课中已经将“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向11岁到14岁的学生讲授的“关键概念”。气候变化同样渐渐成为寻常百姓们谈论的话题。
然而,在课程中加入这个科目并不是没有争议的。2007年,英格兰东南部肯特郡的一位校长将政府告上了高级法院,起诉政府做出的要求英格兰各地的中学生观看艾尔·戈尔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的决定。理由是,他不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受到这种政治舆论的浸染”。虽然这部影片并没有因此而被禁止上映,但是,法官却做出裁决,这部影片的DVD应该注明“争论的不同观点”。
可是,我们应不应当将解释气候变化的任务留给中学教师们呢?能不能够让年纪更小的孩子了解这个问题呢?著名的儿童漫画家黛比·葛莉欧利就深以为然。去年,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了葛莉欧利的《龙之祸》一书。这本书针对的是5到7岁的儿童。书中描述了 “大龙们”是如何在砍倒树木、修建公路、吃掉大量食物、然后“排出大量的热气”之后,毁掉它们所在的世界的。
葛莉欧利说:“孩子不喜欢大人们对他们撒谎。这个世界也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终将从我们的手中接管这个世界。现实不是迪斯尼电影。我不想吓到孩子,所以我在书 中使用了隐喻的描写方式。我希望告诉他们事实,但是我是通过大龙的口吻告诉孩子们这些大道理。尽管我曾经遇到过有孩子因为我的话题而变得不高兴。一旦他们意识到书中的大龙就代表我们人类,他们就会提出许多像‘是不是说到我们长大了世界就不存在了?’这样的问题。有时,我的确会因为扰乱了他们的世界而有着罪恶感。写这种书并不能让我受人欢迎。我只不过是不愿意向孩子们撒谎而已。”
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健康与体能研究所所长重症监护顾问医师休·蒙哥马利教授正利用他的休假时间撰写一本儿童读物。这本题为《瓶中精灵》的书针对的是7到11岁的儿童群体。书中讲述了“有关气候变化的简单故事: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人类是如何改变环境的,碳排放是如何影响大气,从而影响人类未来在地球上的生存的等等” 。小精灵项目是 一个由英国电信赞助的,以教育为本,以环境变化和可持续性为重的项目。目前已经在150所小学进行了试点。而这本书可以作为这个项目中教师们所依据的教学计划的辅助读物。蒙哥马利坚信,让孩子们了解气候变化的问题从来都不会为时过早:他年仅三岁的孩子早就从他那里了解到“臭气”对地球的危害了。
他认为:“你想多早告诉孩子都行。他们并不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惊吓。但是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我们不应该采取集体沉默的方式。在我的从医生涯中,我发现患上癌症 的孩子往往在父母以为他们知道之前就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大人们不应该低估孩子。我与学校里5岁的孩子们讨论过气候变化的问题。他们能够明白二氧化碳的概 念。我向他们展示了一块煤炭。我称之为“化石沙拉”。我还谈到如果我们不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人类将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大人不应该给孩子灌输混淆不清的信息。”
他还强调,告诉孩子气候变化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关键。“就像我的病人那样。如果他们中的某人由于肥胖、吸烟等原因患上 了冠心病,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事实。你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妙。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新的康复方案中。在让他们不要吃诸如面包之类的东西之前,我会 首先鼓励他们一步一步地开始运动。孩子们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撒娇则是他们的有力武器。从我们在健康领域的经验可以知道。你自己的女儿告诉你,抽烟会导致你的死亡要比任何政府的宣传海报要管用得多。”
“让孩子们感觉到责任感,告诉他们不靠父母他们也能够完成大事会让孩子们高兴不已。在我们的小精灵项目试点小学里,孩子们自己仅仅通过宣传能源使用就使耗电量降低了42%到72%。”
教育界和儿童心理学界目前似乎都认为儿童能够从认知上和情感上接受气候变化这样负有挑战性的课题。
牛津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儿童和家庭心理学教授弗朗西斯·加德纳认为:“孩子要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要聪明得多。他们的想法并不局限于自身。我们目前通常认为,大人在情感上应该对孩子更加坦诚。我们的上一代一直避免孩子知道死亡和悲伤。比如说,大人们不会带孩子参加葬礼等。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
剑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克莉丝汀•豪认为应该在学校目前的课程中不断巩固气候变化的主题。她认为“我们甚至应该在学前教育中展开相关的课题,使孩子们熟知‘冷’和‘热’的原因。但是,早期的教育应该着重于易于理解的概念和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然后,再长期地、逐步地提高他们的认识。”
但是,也有人担心,告诉孩子气候变化的问题有可能会助长孩子们踌躇不前的心态,要么使他们由于害怕而举足不前,要么我们大人用拔掉电话充电器这样的话来宽慰他们,尽管我们知道这么做半点用处都没有。
资深气候变化活动家、设立于英国牛津的“气候超越与信息网”(COIN)的作家和发起人乔治• 马歇尔则 表示,“我认为向5到7岁的孩子灌输气候变化的话题还为时过早。10到11岁左右的孩子还差不多, 但是,也只是泛指。我也试图教育我自己的孩子。他们分别只有5岁和7岁。那段时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这个话题激起了他们很大的兴趣。我不 想吓唬他们。这跟告诉孩子纳粹或者核爆炸之类的话题截然不同。这些都是我们外部的敌人。而气候变化则是我们内部的敌人。在我们大人连自己的内务都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与孩子谈论气候变化的问题需要格外小心。归根结底,说什么我们必须迅速地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因为孩子是我们的下一代之类的言论我并不认同。除 了孩子,还有其他更需要我们游说的听众。”
不论这最后的一句话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多久,不论它的逻辑是多么的冷酷和实际,我还是无法接受它的观点。毫无疑问,当我们需要唤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更加有意义的反应时,我们的孩子难道不应该是最佳的听众吗?我对此深信不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花了过去整整一年的时间为9到12岁的孩子撰写这本书的原因。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激发孩子对于气候变化的毕生关注,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对于这个问题的热忱,而这份热忱正是解决这一问题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我女儿最近对我提出的问题那样:“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伤害地球呢?”
我自己都说不出比这更发人深省的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