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45|回复: 0

民间组织激活公众参与环保热情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654

回帖

156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1566199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12-22 1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然之友”发起人梁从诫:环保不仅是政府的事,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事  


  ( 2005-12-22 12:02:4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800多万节各种型号的废旧电池堆满了卧室、客厅。如果一节挨一节接起来,可以排到1000里。

   这是河南农村妇女田桂荣的家。54岁的田桂荣11月30日被评为“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为收集这800多万节废旧电池,这个普通农民花费了20多万元积蓄。但她不后悔:“劳动是我的本分,土地是我的命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污染到咱家。”她想法很单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减少旧电池的危害,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环保。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田桂荣们”正成为环保事业的热心参与者。日益发达的传播手段使“环保”这个曾让中国老百姓感到陌生的词,变得家喻户晓:环保汽车、生态住宅、绿色食品,电视里每天都有空气质量预报。

应该鼓励公众参与环保

   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公众的踊跃参与。据了解,参加“全国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短信调查的有4104120人,参加全国公众问卷调查的有14061人,参加全国专家问卷调查的有2336人,合计4120517人。400多万公众的参与量,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

   公众对环保有着天然的贴近性和敏感性:一条河流被污染了,沿岸的百姓就会问“我到哪里取水吃”;搬进新房子之前,大都会问一句“甲醛超不超标”;挑选新车型一般也要看看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最近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再一次敲响中国环保的警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松花江检查沿江企业的排污情况时强调,公众参与环保,不仅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保障,也是形成覆盖城乡环保网络的有效途径。

民间组织促进了社会的参与热情

   近十年来兴起的民间环保力量,加上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参与,发现并解决了一批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社会对环保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发生在2005年春天的“圆明园事件”让人记忆犹新。4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行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就社会广泛关注的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湖底防渗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问题听取专家、公众的意见。这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就环境事项举行听证会。

   1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通过其网站向全社会征集对《推进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的意见,并委托专门机构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充分吸纳公众意见,以期推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环保不仅是政府的事,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事;解决环保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全国政协常委梁从诫如是说。早在1994年春天,梁从诫就发起成立了自然之友。他们组织会员去学校、公司和机关讲解环保知识,培养人们在环保方面的价值观、责任感;带领会员自费到内蒙古恩格贝、陕北榆林植树,在为地球留下绿阴的同时,也将环保的种子播在了会员心里。

   作为一个以生活环保、社会环保为主旨的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一直在探索和倡导绿色社区的理念,并与北京宣武区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白纸坊街道建功南里建立了绿色社区试点,为公民参与环保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近两年,在可再生能源法的论证、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都有民间环保组织的身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认为,公众参与环保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与环境交朋友。”在“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领奖台上,梁从诫发出的绿色邀请代表了所有环保人士的心声。

(记者顾瑞珍)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6 08:14 , Processed in 0.0266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