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17|回复: 0

鄱阳湖之治水篇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

回帖

38

积分

水滴

积分
38
发表于 2009-11-19 16: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影响鄱阳湖生态的各大因素之中,其中水占得比例最大。也就是说对鄱阳湖而言,水因素远比鸟、空气等等生态因素要重要。近几年来鄱阳湖越来越虚弱,生命似乎都是岌岌可危。作为赣鄱儿女的“母亲湖”, 鄱阳湖的痛苦,我们不可能看不到。
人民不能顺从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命运,眼睁睁的看着鄱阳湖的日渐衰弱下去。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让鄱阳湖回复以往的健康和神采。多年来,人们总结出:要想鄱阳湖兴盛,必须治水先行。因为擒贼要先擒王,治水是整理鄱阳湖的根本。
    解放以后,湖区人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陆续修建了一大批防洪、灌溉、治涝、血防等兴利除害治理工程,这些工程在防洪减灾、保障人们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调查,目前鄱阳湖有保护农田500亩以上圩堤320座,堤线长度约2832公里,保护618万亩农田,约800万人口;共有蓄、引、提工程约56200座,有效灌溉面积715万亩,为湖区粮食安全与农村脱贫等提供了重要保障;治涝导托工程200余处,蓄涝面积411平方公里,骨干排水渠总长1860公里,内涝堤255公里,排水闸约930座;1998年大洪水后,实施退田还湖工程搬迁移民22.1万户、90.82万人,高水位时增加蓄洪容积约45亿立方米,降低了五河及湖区尾闾水位,也减轻了圩堤防洪压力。
    此外,湖区还建设了一批治渍、分蓄洪区、水土保持、血防等治理工程。自古以来,江西省特殊的地形造成的水旱灾情在全国已有名在册,而江西经济底子相当薄弱,水利建设投入相对有限,能形成今天的局面已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这些花费了政府和人民大量心血的工程、措施,却不能从根本上阻断洪涝与干旱的发生。
    那么,有没有一个治本的法子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湖区人民可以安心耕耘这个赣抚粮仓,舒心享受这一湖清水呢?历史似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建闸这条道路。
    其实,早在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湖口建闸,联通赣粤水路航运交通方略。新中国建国初期,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式平也提出建闸挡长江洪水倒灌设想。专家们经过一系列的密集考察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建议,我们要制定一个“调枯不调洪”、“江湖两利”的方案。最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获得了全国绝大部分专家学者的基本认可。
    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扭转大自然折腾人的局面,我们怀着时刻警惕的危机感和严防死守的责任心,谋求着母亲湖的长远之治,并探索出了一些科学的方法,不遗余力,在鄱阳湖的治理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让我们迎接人与自然和谐的曙光,让鄱阳湖的湖水变得更清澈,让延续下去。
来源:赣鄱图片网www.gpnewsphoto.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8-20 18:19 , Processed in 0.0286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