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臣寺 于 2009-11-21 00:07 编辑
忆湿地文集(十): 记忆的温暖与思考
作者:刘亚利
记忆的温暖与思考
09湿地使者行动——我的暑期实践,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回忆不知道从哪一点,哪个拐角,哪个画面,哪个人开始,因为关于湿地的一切都是连续的,没有画面定格,这个炎热夏天走过的湿地似乎还在我的生活里打转,那么自然,那么亲切。 然而,明天是11月13号了,也许正是偶然,整整四个月了,离我们一群人痛苦并快乐的13个日日夜夜,离那些历历在目刘河乡亲父老的笑脸,离还有那凌晨四点起来的匆忙和晚上9点半以后小镇街上独特的身影,离那个全球瞩目的日全食的五百年的约定。。。。。 此刻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手有些冰凉了,回想起刘河的一张张笑脸,心里却有淡淡的暖流。在那个39°高温的午后,记得和小五子在田间遇见一位老爷爷,他正在田间查看禾苗生长情况。斑白的头发、深邃的眼眸,脸上带着深深的皱纹,拿着锄头的老人显得十分的精神矍铄,乐呵呵的向我们介绍一些禾苗生长,施肥情况等。等我们说了一些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的小知识时,老人笑笑的说:“现在的孩子知道这些听不容易的额》”。 最后老人无奈的说,我是一个五保的,只有农忙时间才在家里,平时都在合肥捡捡垃圾弄点生活费,挺好的。老人淡淡的笑了。听到这我迟疑了一会儿,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一个大学生面对五保老人的话我真的哑口无言,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在烈日下,只有认真的做好这次的调研了,能做的只有这些了。此刻依然清晰的记得老人的面庞还有那淡淡的微笑,我想,也不会被遗忘,因为老人告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 想想13天所做的活动,凌晨的宣传、农户,种粮大户,政府的调研、科普讲座、小学环教、纳凉晚会。为了赶乡亲早市的时间,凌晨四点起床去菜市场,这是我们一群人以前没体会过得;大家分批去展开农药化肥的调研的时候,也许是湿地最难熬的日子吧,受不了的炎热,让女生不耐烦的痱子;当我和升子,斧子在在各家各户的狗吠声中,去宣传科普讲座的时候,一点不害怕,因为自己前后有很好的兄弟照顾着;在由于通知不及时,听科普讲座的人不多时,我们匆匆忙忙的身影。在这,我不想说活动的内容,一直在想活动带给我的感受。 想想一下活动的细节,也许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在这次环教中,我自己给小朋友上了一课“家乡美”,想起来都觉得可笑,为什么孩子们心中的家乡都是“蓝天、白云、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绿油油的禾苗,树林里的鸟儿歌唱”教科书似的。突然想,应该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巢湖现在的湖面是否有蓝藻?看看小溪里是否还有鱼?哪怕就是去路旁捡捡垃圾,去操场做做游戏,我想,比这样的环保课堂会更有效果吧?不是在质问谁,是自己对自己的忠告,在做每个活动之前想的深一点,从内容、形式、效果考虑一下,怎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13天的经历给了我许多感受,感动抑或无奈,痛苦抑或开心,最重要的是真实的走过。 此刻回忆13天的点点滴滴,给了我温暖和思考,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刘亚利 2009年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