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217|回复: 4

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青藏铁路,世上最环保

[复制链接]

83

主题

447

回帖

508

积分

黄河

积分
50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3-14 14: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设25处野生动物迁徒通道
  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从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全长1100多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有960公里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铁路将要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线路主要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那么,青藏铁路建设是否会引发环境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为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可能引发五大环境问题

  吴晓青表示,青藏铁路的建设对促进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增强青藏高原地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的影响。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青藏铁路建设有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有五方面:

  一、青藏铁路将经过国家级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省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在西藏自治区内铁路沿线分布有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工程施工会惊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工程建成后可能对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造成影响。

  二、对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线路所经地区有众多高原湖泊、沼泽型湿地,处理措施不当会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造成湿地萎缩。

  三、对高原、高寒地表植被的影响:沿线分布稀少的地表植被再遭破坏,会更加剧沿线的水土流失和草地沙化。

  四、工程对高原冻土环境的影响:如工程设计、施工的处理措施不当,将会对施工区域冻土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五、对沿线自然景观的影响:青藏高原具有世界独特的高原风光和旅游资源,工程施工取弃土石方和挖方量很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沿线原生的自然景观。

  将环保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对此,吴晓青表示,青藏铁路的建设已将环保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极为重视,为确保青藏铁路建设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国家已将青藏铁路建设原来5年的施工期延长为6年。”吴晓青说,根据青藏铁路的设计方案,青藏铁路堪称是世界上最环保的一条铁路。

  在铁路建设前期,环保部门就已依法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施工期间,则加强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环评措施要求。“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全线施工实行了工程环境监理。青海省环保局专门成立了青藏铁路建设环境监察办公室,和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与参建单位签订了环境保护责任书。”

  为不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尤其考虑到藏羚羊的生活习性。铁道部、青藏铁路总指挥部及各施工单位在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路段特地设置了25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并对西藏段野生动物通道方案进行优化。根据藏羚羊的生活习惯,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也出现多样化。有的是在铁路下面挖涵洞,方便小羊经过;有的则在铁路上方搭座桥梁,上面覆上草皮,做成人造山坡的样子。在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附近的施工路段,去年六月和八月施工单位为藏羚羊大规模迁徙,还专门停工避让,保证了藏羚羊安全通过施工路段。

  此外,由于线路所经多为高原草甸地区,受严酷的气候条件控制,植被生长非常缓慢。施工单位为尽量避免破坏高原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将每段路基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将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铲下后,及时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毕的路基边坡和取土完成后的取土场地表。

  作者:□两会特派记者 程贤淑报道
来源:环保人民网
发表于 2006-3-14 14: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贯彻基本国策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孙永福同志致力于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主要事迹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对于改变青、藏两省区交通落后状况,加快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及青海、西藏两省区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建设者四年多的艰苦奋战和顽强拼搏,青藏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2005年8月24日,青藏铁路铺轨胜利通过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车站,刷新了世界铁路最高点纪录。10月12日青藏铁路铺轨到达拉萨车站,实现了铺轨全线贯通目标,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取得了决定性重大胜利。10月15日,召开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12300吨援藏物资通过新铺青藏铁路运抵拉萨。目前,工程建设现已进入安装设备、收尾配套阶段,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全线开通试运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简称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是世界高原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线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铁路建设工程浩大艰巨,环境保护面临一系列难题:一是保护自然保护区。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高寒生物区系,在亚洲和世界高寒地区中均具有代表性,对周边地区气候和水资源具有直接影响。为保护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我国建立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路建设必须把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保护野生动物。青藏高原动物物种少,但珍稀特有动物物种多,种群数量大。藏羚羊、藏野驴等特有高原哺乳动物种数11种,占高原哺乳动物总种数的68%。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受改变、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是铁路建设面临的全新课题。三是保护高原植被。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缓慢,长期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寒冷地区的植被一旦破坏,恢复十分缓慢,具有不可逆转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铁路建设必须保护沿线植被环境。四是保护自然景观。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有高寒灌丛、草甸、草原、荒漠、冰雪带,还有沼泽植被、垫状植被等,自然景观呈现出多样性。铁路建设必须使自然景观不受破坏。五是保护江河湖泊水源。青藏高原是中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高原湖泊星罗棋布。线路跨越柴达木内河、长江、扎加藏布河及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五大水系,沿错那湖岸边穿行20多公里。铁路建设必须确保江河湖泊水源水质不受污染。六是保护冻土环境。线路穿越青藏高原腹地,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区地段有550公里,占线路总长近一半。另有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分布。气候转暖和大规模、多频次的人为活动将会影响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导致发生热融沉陷等问题。铁路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保护多年冻土环境。
   在异常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开展规模宏大的青藏铁路建设,国人关注,世人瞩目。切实解决环保难题,所面临的挑战在国内外没有先例,缺乏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高原环保工作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达赖集团和敌对势力破坏青藏铁路、鼓吹分裂的借口,政治责任非常重大。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青、藏两省区各族人民的热切企盼,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粉碎达赖集团和敌对势力分裂图谋的重要任务。
铁道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分爱护青藏高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十分爱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把建设生态环保型铁路当作贯彻基本国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造福当代、惠及千秋的大事来抓。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由孙永福副部长主持青藏铁路建设,对青藏铁路建设的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投资控制和工程进度等负全面领导责任。四年多来,孙永福同志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把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在2001年7月1日召开的青藏铁路建设第一次指挥长会议上提出“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青藏铁路建设方针时,就把“爱护环境”作为重要内容;把环保管理和建设管理、环保创优和质量创优摆在同等位置,把“确保多年冻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水源不受污染,野生动物迁徙不受影响,铁路两侧自然景观不受破坏,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型高原铁路”的环保目标,纳入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总目标体系,把环境保护目标作为五大控制目标之一,纳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他要求各参建单位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以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平衡为核心,不断增强环保意识,采用技术措施和制度措施并重的手段,对攻克“生态脆弱”的环保难题实施全面系统管理,使青藏铁路建设的各项环保措施从项目实施开始就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上得到了严格有效落实。
   在孙永福同志和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社会各界公认的显著成就,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青、藏两省区政府和沿线各族人民的广泛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作出了“青藏铁路建设中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值得全面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全国人大环资委在专题调研后认为,青藏铁路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和重要范例,是依法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国家审计署在专项环保审计后认为,青藏铁路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规范管理环保资金,全面落实环保措施,取得了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突出成绩。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多次检查后认为,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在中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意义。经青、藏两省区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对河流水质无明显影响,冻土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变,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沼泽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铁路建设呈现出人与自然相和谐和动人景象。
   孙永福同志全心致力于青藏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全面贯彻环境保护法规
   在国家批准青藏铁路建设立项之前,孙永福同志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组织铁道部有关部门会同国家有关部委依法按程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组织了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沿线进行现场调研,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的建议。由设计单位主持,先后编制了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唐古拉山至拉萨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含水土保持方案),由铁道部进行了预审,经修改后报请国家环保总局和水利部批复后实施。为了更好地用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指导设计、施工和环境管理,孙永福与建设、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单位一起研究提出了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即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江河源水质不受污染,多年冻土环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保护,防止草地、湿地退化,铁路两侧景观不受破坏,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型铁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和总体目标,孙永福同志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议调整铁路涉及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界,分析了铁路工程可能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缓解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对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的方案和措施,为铁路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保护了铁路经过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修建铁路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认真制定环保设计具体原则
   孙永福同志在领导青藏铁路建设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和“三同时”(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原则,针对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同特征,他多次和设计单位的同志一起座谈讨论,认真研究确立了环保设计具体原则。一是在设计选线上,尽量绕避自然保护区,必须经过自然保护区时要防止阻断保护区的物流、能流和基因流,不改变区域地表结构现状。二是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及湿地地段,尽量采用桥梁工程通过。充分发挥桥梁保持多年冻土地段线路稳定、保护湿地和植被、保护野生动物自由迁徙的作用。三是铁路路基必须穿越湿地时,要采取措施保证湿地水源的联通性。四是设置足够的动物通道,以满足动物觅食、迁徙、繁衍和种群之间交流的需要。五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严格控制施工用地,及时恢复施工场地景观。使各参建单位在这些环保设计原则的指导下,科学地制定了具体的环保措施。
   3、努力构建环保管理新模式
   为确保青藏铁路建设环保制度健全,环保措施严格,环保责任到位,环保管理科学,孙永福同志和部机关有关部门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广泛吸取国内外在低海拔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环保工作经验,结合青藏铁路建设实际,探索高海拔地区环境保护管理新模式。建立了由青藏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环保工作日常监理、环保监理实施全面监控的“四位一体”环保管理体系。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引入了环保监理制度,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较为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体系。把环保工作纳入“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和“优质工程”评定范围,对优质样板工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使环保工作始终处于规范管理和有序可控之中。他特别重视强化全员环保教育,要求建设单位编制施工环保手册,举办各类人员的环保培训班,大力倡导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工地竖立环保宣传标语牌,营造了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参建人员身处雪域高原,缺氧不缺精神,把保护青藏高原的一草一木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有效提高了参建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施工能力。他说要像珍爱生命那样珍爱生态环境。提出了“生态环保与工程质量并重”、“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并行”的建设管理思路,建立环保责任制,强化环保执法检查,公布环保举报电话,总结环保经验工法等一整套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具有独创性和借鉴推广价值。
   4、积极探索植被保护途径
   孙永福同志对保护高海拔绿色植被格外关注。他时常讲,青藏高原的每一棵草能够存活下来都很不容易,必须加以精心保护。他要求施工单位在建设中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走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和地表覆盖层造成碾压和破坏。反复强调要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连同腐植土易地假植(保存),待工程成型后,再将这些植被覆盖到已完路基边坡或施工场地。再三提出要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适合的喷播、覆膜等播种培育技术,进行植被再造,尽力恢复地表植被。他要求组织科研专题攻关,摸索经验,逐步推广。由设计、施工和科研单位一起在沱沱河、安多、当雄等海拔4300米至4700米地段选择了3种不同类型植被区,进行路基边坡植草试验和植被恢复试验,试验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均获成功,开创了世界高原、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例。孙永福同志到现场察看后非常高兴,立即安排有关部门把这一研究成果总结成工法,在全线有条件的区段加以推广运用,巩固和扩大了试验范围,不断提高植草、种草成活率,移植、种植草皮总面积达700余万平方米,大大促进了地表面貌和自然景观恢复如初。现在,已完工地段基本看不到施工痕迹,桥墩就像是从草地中长出来一样。唐古拉山以南路基两侧已形成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成为一道与青藏高原相映成辉的靓丽风景线。随着工程建设的节节推进,孙永福要求各参建单位认真落实“环境评价”要求,对已完工程进行全面的地表植被和地貌景观恢复,并通过开展环保内部验收等有效措施,促进了地表植被恢复一次到位。
   5、切实搞好野生动物保护
   孙永福同志对野生动物保护非常重视。他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是青藏高原的精灵,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珍惜。”他要求设计单位在铁路选线时要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让西藏段工程绕避了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对于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如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他要求在设计中进行多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他多次组织国内专家研究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深入调查沿线野生动物分布习性和迁徙规律,主持召开青藏铁路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论证会。针对习惯在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地区活动的高山山地动物群(如盘羊、岩羊、白唇鹿等),设置上方动物通道;针对习惯在平缓地区活动的高寒草原草甸动物群(如藏羚羊、藏原羚等),设置桥梁下方通道或缓坡平交通道;针对沼泽湿地动物群和野生动物种群复杂的区段,综合设置复合式动物通道。使青藏铁路在远离站场的路段设置了桥下、隧顶和路基缓坡平交等三种形式的野生动物通道共33处。这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尚属首例。在藏羚羊迁徙季节,孙永福要求施工单位主动停工让道,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他还要求设计、施工单位要加强观察,做出记录,以便研究动物迁徙规律。通过2004年和2005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野生动物已逐步适应通道环境,大批藏羚羊迁徙未受影响,验证了青藏铁路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可行、有效。
   6、有效防止沿线水土流失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法》,是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孙永福在组织领导青藏铁路建设中,和各有关部门、参建单位一起研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在宜于植草地段的路基边坡大量采用了草皮防护,在不宜于植草的地段采用干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方格型骨架护坡进行防护,或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对于半固定沙丘和风沙流地段,在路基两侧设置了石方格或土工格栅。对位于河流地段的线路,基础除满足抗冲刷要求外,边坡采用了干砌片石或砼块防护。对于高路堤、深路堑,设置了挡土墙。施工中严格控制破土面积,设置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采砂场以及施工单位营地,都经过省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研究同意,尽量相对集中设置。这些措施都有效防止了铁路沿线的水土流失。
   7、全力保护水质不受污染
   孙永福同志对青藏高原的江河湖泊充满了情感,每次到工地检查工作途经沱沱河长江源、错那湖、拉萨河时都要驻足良久。他说,保护长江源,就是保护家乡水;保护错那湖、拉萨河,就是保护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湖圣水。在他的倡导下,唐古拉山以南的施工设计专门编制了错那湖和拉萨河大桥路段施工专项环保篇章。施工单位按照孙永福同志的要求,在西藏羌塘草原古露车站施工时,把施工区域的原湿地牧草连根植入人工挖出的等高再造湿地内,再造出8万平方米“人工湿地”;在20多公里错那湖顺湖路段,用13万条装满沙石的编制袋垒成护堤,有效防止施工污染湖水。在拉萨河特大桥施工中,采用了旋挖钻机干法成孔,避免了泥浆污染拉萨河水。他还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施工引起江河水源区沙化和水质污染;分类收集了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和营地生活垃圾,把不可降解成分运至环保条件允许的地点集中处理,尽量减少了对施工对江河湖泊水质环境的污染影响。为了客观评价青藏高原江河湖泊水质保护成效,委托青、藏两省区环保局进行水质监测,在全国开创了工程建设委托第三方监测水质的先例。
   8、坚持狠抓环保科研工作
   青藏高原的环保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把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到青藏铁路建设环保科研工作中。为此,孙永福同志亲自组织国家有关部委、铁道部和青、藏两省区等国内各方面科研力量,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一起,倾心竭力地坚持狠抓环保科研攻关和环保工艺创新。从青藏铁路建设立项开始,就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和多年冻土环境现状进行了8次大规模现场调研、踏勘和采样。在设计阶段开展了青藏铁路格拉段“环境影响评价总体设想”、“主要环境敏感问题”和“设计、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方案”等6个专题的科学研究。在施工阶段开展了“野生动物通道适应性以及通道功能评价”、“铁路隔离带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选择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青藏铁路高寒植被恢复与再造试验”等课题研究。在开展环保科研攻关中,他经常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随时跟踪和掌握科研进展情况和实施的效果。在他的关心下,青藏铁路建设的环保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工程建设在环境保护领域研究和实践的“空白”。他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出的针对不同类型植被区精选草种、辅以适合的喷播、复膜等播种繁育培育技术,填补了世界4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植草、种草试验成功的空白。他虚心听取国内知名动物专家不同意见和建议,完善了野生动物通道设置;委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对野生动物通过动物通道情况进行监测,组织科研部门开展野生动物穿越动物通道诱导试验研究,评审阶段性科研成果,使野生动物通道设置建立在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上。他和科研人员一起研究确立了以冷却路基为主、积极保护多年冻土环境的设计思想,创新出成套保护多年冻土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为保护多年冻土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未雨绸缪,着眼于提前做好铁路建成开通运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研制了采用封闭式旅客列车车体和集便器系统,对垃圾装袋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沿线车站取暖使用环保型能源、运输生产设备采用远程自动化控制和机械化维修、制定系统运营环保方案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对提高环保科技水平,攻克“生态脆弱”难题起到了重大作用。
   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剩余工程,完成内部环保初验,确保明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严格落实运营环保方案,达到国家环保验收标准,还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孙永福同志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做好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期间环保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全面提高环保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参建单位和全体建设者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高度负责和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协调环保工作,狠抓环保薄弱环节,解决环保突出问题,环境恢复全面达标;继续推广植草试验研究成果,重点开展草皮水沟建设,不断扩大植草面积;继续坚持野生动物通过动物通道的迁徙观测,不断完善野生通道功能;建设好路基两侧防护栅栏,防止牛羊或野生动物从路基上通过;优化运营环保方案,检查完善环保措施,加快建设运营期污水处理环保设施建设等等。在青藏铁路铺轨胜利到拉萨,首批援藏物资通过新铺青藏铁路运抵拉萨之际,孙永福同志深情地说,青藏铁路建设即将进入第6个年头,环保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查找工作差距;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巩固扩大环保成绩,以宽广的眼光、进取的姿态,按照“环境友好”的要求建设生态环保型铁路,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青、藏两省区各族人民的重托,把青藏铁路建成景随路移、路景交融的绿色长廊。
发表于 2006-3-14 14: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个材料也能够看到一些情况,这个材料相对更加详细一点。
发表于 2006-3-14 23: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不少的钱

83

主题

447

回帖

508

积分

黄河

积分
508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10: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是啊
不过也是造福西藏人民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1 14:19 , Processed in 0.0382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