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化报》12月7日实体报报道: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今召开;本报举办“地球灯笼”展览,并通过游戏宣传环保知识——
向哥本哈根遥寄我们的祝福
| 孩子们贴上他们的“承诺”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惠禾 摄 | |
| | |
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云海水平。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
50年前,郭沫若在哥本哈根留下了精彩的诗句。50年后的今天,向世界敞开怀抱的“丹京”,将迎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
昨日上午,长春市热心环保的孩子们制作了1000多只灯笼,走进欧亚卖场印度洋厅,向这次大会遥寄祝福!6所高校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再次来到这里宣传助兴,都市动听1064音乐广播现场做了报道。
在“地球灯笼”展示现场,很多观展的顾客参加了本报举办的环保主题游戏活动。
游戏一 向“地球”许下承诺
直径两米的充气“地球”,蓝色代表着海洋,绿色代表着绿地,上面的数字代表着支持地球环保的参与人数。这个“地球”已“环游”了8所高校,昨天,它又接受了现场人们选择保护它的声明。
只要贴一个数字贴,就成为地球环保的支持者之一。邢艺馨是现场参与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只有3岁半,是被妈妈抱来的。妈妈说,她很想让孩子感受一下。虽然馨馨还不能真正懂得保卫地球的含义,可妈妈还是抱着她往大大的气球上,贴上了一个数字“4”,成为第1094个承诺者。
“我是第1093个向地球承诺的人。”19岁的孔新说,“小朋友们制作的灯笼很漂亮,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带动更多的人,齐心协力保护我们的地球。”
到活动结束,有1103人成为承诺者。
游戏二 我们选择“低碳生活”
黑色的“C”和绿色的“O2”,你会选择哪一个?活动现场一个牌子上面写着“CO2”,“C”是由冒着黑色的烟雾组成,“O2”由绿色的地球来代表。参与的人要选择桌子上的承诺贴,贴在“C”上,最终留下了绿色的地球。
“C”被盖住了,盖住它的是一张张参与者选出来的承诺书,有人选“用完电器拔插头儿”,有人选“打印纸双面用”,还有人选“屏幕调暗一点儿”……大家说,只要努力一下,肯定就能做到。
“学到环保知识很开心”
9岁的张青阳特意和父母一起来参与本报活动。在现场答题环节,张青阳认真地翻看着《红宝书》寻找答案,找到后就立即举手,可惜有人比他更快地找到答案。“没能答题挺遗憾的,不过通过这个答题活动,学到了很多环保知识挺开心。”张青阳说。
在向生活承诺环节,他选了一张代表蓝色天空的贴纸,郑重地贴在了字母C上,上面写着“无纸办公效果好,节能环保双丰收”。
“与传统单键马桶相比,用双键马桶每家每天至少节水多少?”“能节水一半。”主持人提问的话音刚落,台下人群中就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回答问题的是70岁的马英俊。
马先生家住抚松路附近,这几天,天天关注本报《选择地球》大型公益报道,昨天一大早他特意和老伴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现场。
“家里平时就注意节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我们全家都有意识要注意环保。”马先生老伴说。
让我们预祝这次大会成功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今天召开,长春小朋友制作的100只“地球灯笼”,也将同天抵达哥本哈根。愿我们的心愿能为大会增色,愿这次大会能为地球、为人类的未来许下庄严的承诺。最后,让我们用余光中的诗预祝这次大会成功——
长窗半开,向海峡的黄昏/哦,哥本哈根/北欧的初夏郁金香绣成/市政厅广场的后面/渡运河而来的是暮色渐酡/龙钟的老钟楼隆重地七点敲罢/满城的塔尖纤纤/衬着霞天,更瘦,更远了……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请您关注《新文化报》每天下午的手机报,在手机报里每天会教您两条节能减排的生活小细节,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为保护地球行动起来!
本报记者 冯艳 李爽 田玲玲 实习生 李易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