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mb12345 于 2010-1-22 16:45 编辑
采访我家乡的NGO ——采访武汉绿色江城活动行程及感想 2010年1月20日,早上八点出发前往武汉绿色江城办公室,10点我们顺利到达。在向绿色江城的负责人柯志强老师出示介绍信并讲明来意之后,我们开始了采访,当天只有柯志强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据柯老师解释,有一名工作人员家里有事请假回去了。首先我们通过我提问,柯老师回答的方式进行采访,通过提问,我了解了绿色江城的相关情况以及武汉及国内部分环保NGO的现状等相关信息。之后,在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办公室以及办公室周边的环境,然后我们请求柯老师帮我们填写了一份问卷和一份志愿者工作反馈表。之后我们又进行了自由交流,柯老师向我们分享自己的所得,以及他在环保路上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最后我们合影留念,柯老师还将绿色江城的画册及环保布袋赠送了一套给我。 这次活动是我更近距离的接触到了绿色江城,接触到了绿色江城的负责人柯志强老师,一个在武汉乃至全国环保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原来有这么多的困难,资金、专业化的人才、规范的管理一直以来都缠绕着NGO组织,限制着NGO的发展。看着绿色江城那狭小的办公室仅有三台办公桌一个玻璃小圆桌还有一个柜子,办公桌下面、柜子里面、墙角堆着绿色江城活动的物资,原来这个办公室体同时也是绿色江城的仓库。全职工作人员每月只有800块,午餐也是在对面报社的食堂去解决;兼职的根本就没有薪水,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乐观的柯老师没有轻言放弃,他努力优化自己的项目,吸引外面的资金,先后得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上海NPI、长江日报以及联想公益创投的资助,这些实属不易。柯老师告诉我现在我国很多NGO都得了“白血病”,他们过于的依赖外面的资金和援助,没有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样一旦得不到资助,将会对这么一个NGO造成致命的打击,所以我们必须要开发自己的项目,自力更生。NGO必须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折射多么透彻的分析,多么清醒的认识啊!柯老师告诉我,五年的环保万里行让他有了一个很好的心态,经历过无数的磨难,现在,什么样的困难在他眼里都算不了什么!自费20多万发起的环保万里行没有打击他环保的决心,而是更坚定了他环保的信念。同时他认为武汉地区的环保NGO处境很尴尬,不管是国内的公益机构还是国外的基金会,他们资助的对象是富庶的京津、上海地区,就是贫困偏远的大西北、西南等地,很少人会把目光停留在不高不低的华中地区。这也是武汉地区环保NGO数量少的很重要的原因。而且在项目方面,柯老师也有很独到的见解,地区NGO的活动必须要有本土的特色,要立足本土、服务于本土。像“行走江湖”源于我们是“千湖之省”;“联想公益创投计划”源于武汉市1+8城市圈的建立;以及新公民计划源于农民工子女缺少环境教育资源。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绿色江城的办公室,看着柯老师为了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的环保事业不懈努力,我不由得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华中地区的环保,关注华中地区的NGO,希望他们有更充足的资金,希望他们更加强大,希望华中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越做越好,更希望全国乃至全球的环保事业更上一层楼。 朱明滨 2010年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