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7-24 16: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营计划
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营
——洞庭分营计划书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活动背景介绍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面积约2820平方公里,若含湿地面积可达到3900平方公里, 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南洞庭湖地处长江南岸,属于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一部分,面积1680平方公里。由于湘江、资水和长江及沅澧水汇流注入该湖,使南洞庭湖湿地具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境内河汊纵横,洲岛密布,广阔的湖面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
东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面积1903平方公里,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和珍稀鸟类。保护区为我国著名淡水湖洞庭湖的一部分,受长江和湘、资、沅、澧诸水系的水量周期升降影响,形成了水、沼泽、浅滩和低岸等复杂的自然地形。洪水带来的营养物质沉积下来,又给水生动植物繁衍提供了条件,加之地处中国冬季候鸟越冬和夏季候鸟繁殖交界处,鸟类资源非常丰富,仅候鸟就有15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等27种,为我国及至全球重要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区。
西洞庭湖位于汉寿境内东南部,西洞庭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达356.8平方公里。湿地区内有植物865种,鸟类2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鱼类100多种,数万亩自然芦苇林,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
1围湖之祸
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这话一点也不假。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洞庭湖湖面总面积达17900平方公里,大有“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场面。围湖造田从宋代就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民本主义”的“开明仁政”更造成了大面积的围垦,虽然那时的龚明之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围垦会给环境带来破坏的意见,可惜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到明末清初,洞庭湖已减至6270平方公里。建国后,为了解决农民生计问题,政府更是鼓励人们围湖造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洞庭湖面积仅剩4350平方公里,而到1995年,洞庭湖面积仅剩2632平方公里了,昔日八百里洞庭被人为分割成如今的东、西、南三块。
对生态环境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洞庭湖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并被不断割裂,今日已是泥沙淤积、水质恶化、渔业捕捞过度、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 这样产生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2湿地之痛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由中国政府指定的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该区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C°,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无霜期285天。东洞庭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根据科学考察,记录到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鲟、白鲟2种;二级保护的有鳗鲡、胭脂鱼2种.鸟类16目43科234种,其中:国家互助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小白额雁等37种.国际协约指定保护的有59种.两栖类、腹足类、软体类、瓣鳃类等动物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暨豚,三级保护的有江豚.区内有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31种.。东洞庭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被誉为\"长江中游的明珠\"。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鸟达数百万羽,是鸟类的天堂和乐园。
但年复一年肆无忌惮的破坏让洞庭湖湿地的环境每况愈下。
首先是过度捕捞鱼类,熟话说:“洞庭渔米乡。”保护区内鱼类资源丰富,种类包括绝大多数湖泊定居性鱼类,半洄游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共分12目23科70属117种,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了来自湘、鄂、川、渝、苏、皖7省46个县市的渔民在此捕捞生产,高水季节捕捞渔民达11000人,年捕捞产量15万担。渔民的增多迫使渔民进行掠夺性经营。每一个渔民都想尽一切办法想打到更多的鱼,于是他们开始疯狂使用“迷魂阵”。调查中,51.4%的人反映渔民使用“迷魂阵”捕鱼,这种“迷魂阵”一网插下去后,不论大鱼、小鱼还是鱼仔,全部无法逃脱厄运,这样,每一个追求从湖面取得最大收益的捕鱼者将获得增加鱼量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同时,他只负担由全体捕鱼者造成的过度捕捞所造成后果的一小部分,这种掠夺性捕捞虽然使渔民个体捕捞量暂时上升,但湖面的整体鱼量确逐年下降,这种短视的做法最终导致鱼类资源耗竭的“公共地的悲剧”。而且,渔政管理部门赞同的渔业规模养殖也有可能对湿地水质造成严重破坏,或是威胁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然后还有对鸟类的捕猎,“洞庭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没了湖边草。”保护区适宜的气候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前来越冬。每年的9月到12月,数以万计的候鸟迁徙至保护区,其中不乏大量的国家级珍稀鸟类。鸟类的聚集同时也引得不法分子垂涎三尺,他们用猎枪、弹弓等工具猎捕鸟类,当地居民则用一种俗称“封喉药”的剧毒农药毒杀鸟类。肆意的猎捕行为致使白鹤、白枕鹤、白额雁等迁徙鸟类数量锐减,使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遭受到破坏。
3杨树之疑
湖区种杨之风已有近30年历史,当时粮价低迷,湖区土地大量弃耕抛荒,一些地方政府为“调整结构”鼓励农民大种杨树。由于获利快,种杨风很快由垸内和农田刮向洞庭湖。
现在,洞庭湖区域内,满目所见都是成片的杨树林。这些树绝大部分是耐水速生型意大利杨和美国黑杨。它们的生长速度很快,5到6年即可成材。
也正因为经济利益驱动,开始杨树主要种植在垸内或基本农田上,但在中央出台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后,种杨风开始刮向洞庭湖深处的洲滩,由沿岸向深处进军,而且势头不可遏止。目前种杨风已刮到了自然保护区内,甚至连保护区的核心区也难幸免。
洞庭湖区的杨树在近三年内种植面积增加了近三倍。到目前为止,洞庭湖区成片的杨树林达到100多万亩,加上当地农民的自发种植,湖区共有杨树林近300万亩。
有专家研究认为杨树的入侵,通过群落优势种的代替,一方面将防浪林树种旱柳变成用材种,降低了防浪林功能;另一方面更替了原始种群,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面积种植单一物种,或改变原有种植的物种,会使野生生物的原生环境发生改变,抑制野生物种的正常生长和栖息。目前在湖区呈蔓延之势的欧美杨树是一种外来物种,具有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成片植于湖滩湿地就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将使湿地植被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在种植杨树的湖滩,芦苇不能生长,硕大的杨树冠下连草都不长。原有的群落生态系统被完全改变,湿地景观不再。
南方型黑杨虽能耐一定时间的水淹,但它毕竟不是水生植物,年均淹水时间超过65天的滩地直接用于杨树造林,树种难以成活、成林,是劳民伤财之举,而洞庭湖300多万亩滩地能真正用于杨树造林的面积,不超过五分之二,即120万亩。
但也有观点认为杨树对于洞庭湖的生态影响没有那么可怕。湖南省林业厅曾专门组织了10多位专家就杨树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调查,其结果与部分专家观点截然不同: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三不准”范围外,种植杨树还大有潜力可挖!只要整个湖区的杨树林控制在500万亩的范围内,湖区生态就不会受到影响。
湖南省林业厅认为,种植杨树对湖区生态也有极大的积极因素。湖区多种树,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人居环境;以杨树为主的农田林网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了保护屏障;防浪林对保护防洪大堤发挥了特殊作用;洲滩地种植杨树能有效地抑制钉螺的生长和繁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吸虫病蔓延。
(二)活动地区概况
1、长沙市,湖南省省会。
2、益阳市,地处湖南省北部、长江重要支流资江下游,是洞庭湖西南侧的重要地区。
3、大通湖区(益阳),位于东洞庭湖西侧。全区均位于围湖造田的土地上,地平面高度低于洞庭湖水面。2000年由国营农场改制建区。区内大通湖原为洞庭湖一部分,现为湖南省最大内湖。
4、沅江市(益阳),处于南洞庭湖畔,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是典型的湖区。区域内杨树种植情况典型,造纸业发达。
5、汉寿县(常德),位于常德市东部,洞庭湖西滨,沅、澧水尾闾。位于洞庭湖的最西端。
6、岳阳市,位于湖南省最北端,是洞庭湖与长江的衔接口。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7、岳阳县(岳阳),辖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大片面积,是考察湿地、观察鸟类的重要地区。
8、湘潭县(湘潭),县内的乌石镇是彭德怀的故乡,也是2001年环境学院一支社会实践队伍的目的地,是绿色之路协会第一次组织队伍走出长三角地区。
(三)活动主题
沪湘合作,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洞庭生态之路。
(四)活动目的
1、走入东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了解洞庭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情况,探索在自然保护区内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保护动植物资源与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关系。
2、考察当地自然生态的变迁与文化的兴衰,了解围湖造田对当地的影响。
3、考察各地杨树种植情况,以我们自己的视角总结出湖区大面积杨树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4、走访洞庭湖支流上游中游地区,考察上中游地区居民的流域意识和水体保护意识。
5、对当地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6、通过对环洞庭湖地区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全面地了解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对外宣传展示洞庭湖区的生态资源。
7、结合实际情况和理论知识,对一部分湖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建设提出建议。
(五)活动内容
1、科学考察
(1)营员分组学习洞庭湖区的基本生态、地理知识。
(2)走访地方政府机关,了解当前生态保护政策。走访保护区管理部门,了解保护区的整体的生态保护治理的历史和现状。
(3)实地考察湖区的农业和工业状况,测评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4)了解洞庭湖区候鸟、鱼类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状况,了解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状况。
(5)联系知名湿地摄影家,学习相关湿地和动物的知识。
2、入户调查
(1)走访湖区居民,了解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
(2)通过与居民交谈,了解当地渔业捕捞、捕捉鸟类和杨树种植等环境问题对当地人的影响。
3、环境教育
(1)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课或环境保护讲座。
(2)走上街头对路人进行长江、湿地主题宣传,增强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六)活动日程
Jul. 31st 长沙
岳麓山拉练;湘江考察。
出营期:
Aug. 1st 大通湖区
上午:东洞庭湖大堤考察;
下午:农田考察。
Aug. 2nd 大通湖区
上午:入户调查
下午:造纸厂考察、杨树林考察
Aug. 3rd 大通湖区
上午:面向当地的环境教育活动/
下午:大通湖考察;
Aug. 4th 大通湖区
上午:与政府座谈,提出意见并致谢;
下午:前往沅江休整、总结/
Aug. 5th 沅江
上午:环境教育宣传
下午:与洞庭湿地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乘船到洞庭湖中部考察。在沿岸进行芦苇和杨树利用的调查;
Aug. 6th 汉寿
上午:对西洞庭的综合考察;
下午:返回长沙。
Aug. 7th 岳阳
上午:环境教育宣传。
下午:前往君山,参观洞庭湖入长江口;
Aug. 8th 岳阳
上午:在东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入户调查;
下午:与保护区管理部门交流学习。
Aug. 9th 长沙
总结环洞庭湖考察成果;休整。
Aug. 10th 湘潭
上午:参观伟人故居;入户调查,了解当年实践队伍的影响;
下午:环境保护宣传。返回长沙
Aug. 10th 长沙
闭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