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30|回复: 4

田园将芜胡不归——我与理想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3 2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刘娟娟



我常爱读五柳先生的《归去来辞》。思绪忍不住漫天地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一、一段成长的经历

在谈及我与理想社会之前,我想简单地谈谈成长的经历,因为没有那些在经历过程中思考,我无法形成我的关于理想社会的不成熟的和尚未完成的思考。

在读本科时,我是个很勤奋的学生。我深爱我所学的专业,那是一门关注生态、人文、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在美国她被叫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中国关于她的专业定名还在争论不休,“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大地设计”或“景观规划与设计”。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关注什么,她关注的是生活本身,是我们如何能更好的建设家园,珍惜那些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大学时两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本是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Rachel Carson, SILENT SPRING),另一本是伊恩·麦克哈格的《设计遵从自然》(lan Lennox McHarg,DESIGN WITH NATURE)。在大四时我被保送攻读研究生,没有考研的压力,时间上相对充裕,我和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的几位同伴为自己获得做为一位WWF的“湿地使者”的机会,在三个湖区对农户进行调查,宣传“通江湖泊”、“重建长江生命之网”的理念。在三伏天的酷暑,我们走访有些冷清的村庄——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了老弱妇幼。我们坐在农户家中帮他们剥着莲子,没头没尾的聊着天,算着一亩三分地的收成,听他们诉说农闲时在城市做建筑工的辛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湖区的人们以无比的改造自然的劳动热情,参与到江湖分家、围湖造田的运动之中,努力改变贫困的生活,享受当家作主人的乐趣。五十年过去了,当他们通过电视、电影、报纸各种媒体突然发现城里已经是另一番光景了,而他们是如此贫困,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缺乏医疗保障,还在为孩子读书缺钱而奔波时,这种心理上的失衡使得他们对乡村生活失去了期望,他们开始遗弃乡村,遗弃祖辈们居住和经营的家园。正是因为这次20天的调查,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了一个真实的乡村,不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不是草长莺飞的湖光山色,而是真真实实的贫困。戴着银项圈的裸露上身的小女孩,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跑着,她会不会在长大后能受到足够的教育机会,她会不会在羽翼丰满后义无反顾的离开家乡寻找一种富足的生活,留下一个渐渐荒芜的故乡?

读研究生一年级时,我仍然是个中国现代教育价值观培养出来的学生。我关心生态关心环保,关心城市的建设,虽然我也为雅各布所写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而担心中国一片欣欣向荣的城市建设图景下存在的隐患,但我依然被现代化所鼓吹的幻想而鼓舞。我希望自己能在城市里为自己谋得一份薪水不错的职业,过着体面的生活,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种种便利,就像李敖所说的“自了汉”。可是我不愿再做“自了汉”了,当我第一次读到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精神,当我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看满天夕阳时,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个脆弱而感性的人。

研究生二年级,我做了一次设计竞赛,我和我的同学去了千里之远的安徽黟县的宏村,它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坐落在青山绿水中的小村庄,历经800年建设,美轮美奂,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可是现代化的生活和价值观对它的冲击,使得它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传统文化在消失。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还是很不成熟,我企图以规划者个人的行为去保护村落的生态环境和遏制传统文化的消亡,现在我明白,只有让村落居民明白社区属于他们,并参与到村落保护建设中去,才是真正的保护之路。宏村的村民与贺雪峰在《新乡土中国》中所提到的“缺少共同记忆”的荆州农村不一样,它是个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亲密血缘关系的自家人。村里有许多有学识和远见的老人全心全意关注祖先留下的家业,他们痛心越来越多的化粪池和冲水马桶对村里的水源的污染,可是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他们不可能在回到使用到处飞着苍蝇的茅厕的时代,旅游的人更不可能接受。正是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在以后不断的思考中明白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但是从宏村回来,我的心里有一团无法解释疑雾:在规划界还在满嘴城镇化口号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有多大意义?我的一位老师也这样说。但是当我去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看了温铁军老师的《解构现代化》时我心里的疑惑有了一个回答。

带着我脑子的疑惑,研二的暑假我去了河北定州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在那里我和一群全国各个高校来的建筑系学生还有翟城村的大叔,还有台湾来的建筑师谢英俊老师和乡建学院的严晓辉一起造房子。我们每天使用尿液分离的生态厕所,看垃圾分类处理,看永续农业实验田长势茂盛的作物。“永续建筑、协力造屋”,谢老师的农宅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们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自以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是在大叔们面前,我们笨手笨脚,是一群难教的学生。大叔们有他们的智慧,自古以来农民都是自己盖房子给自己住,这是他们的劳动权利,他们同样也拥有这样的能力。可是现代化的工具来了,工程队来了,全天下的房子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变成了砖瓦房,土胚房消失了,窑洞被遗弃了,吊脚楼烂掉了。现代化让整个世界变得面貌均质。我们在渐渐失去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



二、不成熟的和未完成的思考

我满怀感激的庆幸自己获得的这些机会,让我不断地了解一个真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生价值,同时,我也开心我的付出,因为付出让我成长。然而,我在象牙塔里,那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对于我而言太少了,思考是不成熟的,是片面的。

当我第一次在梁子湖调查时看到农民们过着艰难的生活时,我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劳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

或许比起以往任何时候,现在的农民是最富足的。他们不会像爷爷辈为一日三餐揭不开锅而心忧,也不会为漏雨的茅草屋一筹莫展。盖上了红砖新屋的农民,家家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

但是农民们并没有真切地明白,他们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以及祖祖辈辈的传统和信仰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和乡镇企业以及养殖户的生产污水,正在污染他们的饮用水源,直接威胁到人身健康。淮河边的癌症村就是很好的教训。随意地开山采石,破坏了山体和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景观资源的破坏。同时作为城市污染转移地,城市周围的许多乡村成了城市垃圾的填埋地。

另一方面,传统的小农经济渐渐开始解体。那种自给自足的永续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被大量耗费资源的现代化农业代替。在一个商品经济主沉浮的游戏规则中,石油化肥的涨价、农作物的滞销带来的风险最终由农民自己来承担。开始明白自己所处社会最低层的农民,变得失去希望。

小农经济的解体的同时,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摧残。破了四旧的农村,没了土地神,送子的观音娘娘,行侠仗义的关帝爷,也没有了宗法族规。人伦孝悌渐行渐远。缺乏宗教信仰,淡漠了血缘亲情的村民,心灵没了慰籍没了希望,这种孤独和绝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甚。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乡村建设运动,其中以河北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和山东邹平梁漱溟主持的乡村建设实践最为著名。事隔大半个世纪后,被抗日战争中断的乡村建设运动又一次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乡村建设的领军人物温铁军和贺雪峰,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入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如何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如何让他们过上有尊严、体面、幸福的生活,如何让城市生态环境告急的时候,他们不会同样遭受厄运,如何让他们饮用到清洁的水,吃到没有农药污染的绿色蔬菜?然而在今天的乡土中国,当现代化的魔爪一手遮天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另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我们试图努力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因为当我们在失去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失去了其他思考人本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起开始消亡。

田地里长满了杂草,那便是荒芜了,当村民们义无反顾地离开他们祖辈们经营的家园时,那么乡村开始荒芜了。

中国依然有8亿人生活在乡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只是个美丽的幻影。没有理想的社会,只有严峻的现实。
发表于 2006-8-24 22: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实,贴切。
强烈共鸣!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10

主题

82

回帖

205

积分

溪流

积分
205
QQ
发表于 2006-9-23 18: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什么样的改革,受苦的始终是农民
[s:6]
行到水穷处,卧看云起时。 ---------------------------西安营------------------------

61

主题

1334

回帖

1659

积分

黄河

积分
1659

宣传大使奖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21 14: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挖!!

6

主题

34

回帖

25

积分

清泉

积分
2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4-27 23: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深度@!@!
人只有在大自然间才能获得清新的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26 02:41 , Processed in 0.0360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