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xplorer 于 2010-6-5 16:15 编辑
■ 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此外,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 ■ 信奉低碳理念的学生对社会传统理念的影响及冲击的效应又有多大?副校长胡福印的答案是,“不可估量”。 “低碳”不再是一个书面上、口号中活蹦乱跳的词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从最朴素的“节能等于省钱”的理念出发,用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是欧洲几十年前的技术,打造着中国版的“低碳大学”。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影响着生活在这所大学中的每一个将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重塑社会价值观的学生 连地底下也不能闲着。每天清晨,在图书馆迎来第一位读者之前,埋藏于地表100米之下的地下水就开工了。其与地表温度产生的20摄氏度左右的差值,足以为这幢有三座足球场大小的建筑常年提供18摄氏度恒温。 其他各路不受待见的废水,下雨时,在水龙头被拧开后,通过数条污水管与十座蓄水池,汇聚起来,集中过滤、曝气、沉淀,再又通过数条血管般绵密的管道输送出去,用于冲厕、浇花、养恒温图书馆里的小金鱼。 夜幕降临时,安放于楼顶和路灯之上的太阳能板,在吸收了一天阳光后,开始释放能量——路灯的光亮、澡堂的热水、水房的开水…… 如果不去注意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太阳能板和散落各处用于掩埋蓄水池、水井的小土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其他高校校园并没什么区别。 在历届大一新生军训报告上,学校高层总反复提及,“我们要做北京高校的瑞士。”(“瑞士”以环保节能闻名欧洲。) 这座“瑞士”的历史,始于2004年,搭起第一块“砖”的动力,是因为省钱。 彼时,外经贸大学同期上马体育场看台、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三个项目,按北京市建委1990年代末开始执行的规定,每幢新修建筑必须配套中水处理系统。中水是介于污水与自来水之间的水质,用来冲厕、浇花、洗车、工地施工、降尘。 学校经过论证提出,建一个日处理量为1000吨的中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几幢建筑的废水。建站可以,但设备只能引用欧洲几十年前的“物理+生化”技术,这套技术不能处理厕所污水,理由很明显:省钱。 这套花了一百多万元的设备效果超出许多人预料,“当年就省下了二百多万元水费。”校基建处处长任明鹤说,“尝到甜头后,接下来就停不住了。” 2005年,副校长胡福印提出,能不能在供暖费上抠一抠?按往常,每年一到供暖季节,校园每个房间,无论有人没人,人多人少,都保持着相同温度,“每天得烧掉一辆桑塔纳。” “抠门”之道很快找到。其时,国内许多酒店已开始使用供暖控制系统,这套系统技术含量并不高,相当于一只闹钟,设定好时间、地点后,供暖闸门将根据指令供应设置好的热量。 整套系统花了163万元,当年就收回成本,据任明鹤提供的节能数据对比,在供暖定时定点调控之后,每天供暖费省了一半。 在副校长胡福印看来,更大的收获是理念的冲击——环保与发展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冤家,非得牺牲对方才能保全自己。 2007年,由于节能方面表现出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得了教育部一千万元的奖励。激励的后果很“严重”,对外经贸大学从此几乎无废可抛—— 厕所废水在第三期中水处理站中同样可以被处理,这套新设备技术含量已与欧洲同步; 教学楼内的外墙在“穿”上一件挤塑板“大衣”和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保温窗“小褂”后,冷暖气只能老老实实地长时间呆在室内,以至老师们在大冬天向校方申请发衬衣“补助”; 食堂烟囱也没放过,其高达280多摄氏度的余温,如今正受着一个置有数根水管的大铁笼“剥削”,这只铁笼相当于一个巨型热水器,通过水管的水,可被加热至30~40摄氏度; 甚至是每日脚踩的泥土,也成了可用能源。在恒温图书馆不远的施工工地上,一幢科研楼明年即将竣工,室内仍然采用恒温系统,提供支持的则是地表100米之下的土壤,其原理与支持“邻居”图书馆的地下水相同。 澡堂洗澡用后水也被任明鹤“盯”上了。在他看来,这些温度达30~40摄氏度的余水,直接作为废水输送到中水处理站,太可惜了。 当然,也有不了了之的想法。由于付诸实践成本太高,投入产出比值不划算,目前采集的太阳能只能供应路灯和加热冷水,支持整栋建筑的室内用电暂时只能止步于理论上。“但这项技术,在西方许多城市已经投入使用了。”任明鹤说。 采用水源热泵支持图书馆恒温系统的想法,任明鹤还是在一个聚会上,被一名毕业生启发的。那位在加拿大工作的年轻人说起,如果哪家公司、机构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就可以得到政府补贴。 这两个名词,对于学建筑结构出身的任明鹤来说,“居然是第一次听到”。这项“前沿”的技术使用,为图书馆在去年获得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增分不少。 经过粗略计算,安置于校园各角落的节能系统,一年可为学校“抠”出约2100万元,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此外,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 不过,对外经济贸易的计划险些被打乱。由于原理相近的地源热泵需要大面积的空地插管取热,2007年建新图书馆时,任明鹤考虑到周围空地不足,决定采用水源热泵。此后不久,有关部门因考虑到北京地下水不足,不准再用水源热泵了。 任明鹤感慨,“低碳大学”思路最适合新校区和新社区,在设计建筑物时,就该将地下的水源、地源热泵埋好,以及地上的中水处理站的位置,空中的太阳能板的空间。“就像是装修一间房子,先走完暗线,再进行整体装修。”“这种将环保、减排纳入规划的思路,在西方也已经沿用多年了。” 无论如何,位处北京三环的这座占地500多亩的“低碳大学”,正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三学生马兰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拧巴”,好几次与外校同学上街,看到地上有传单就捡,逛书店超市自己从不用,也不准别人用塑料袋。 马兰身边患有类似“强迫综合征”的同学还不少。如今,校园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潜规则”,每到学期末便将同学不用的课本收集起来,下学年开学发放给学弟学妹。大家还习惯把平时看过的报刊和废纸积攒起来,向学校绿色协会的同学交换再生纸便签。 毫无疑问,马兰们未来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其身边的人,对社会传统理念的影响及冲击的效应又有多大?副校长胡福印的答案是,“不可估量”。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4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