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208|回复: 1

记者访荒山上种参人:养20年巨参自己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13: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学山从草棚下挖出两棵他种植的人参

  人参在我国被称为“百草之王”,其药用价值被全世界所公认。随着人类对人参的认知和挖掘 ,野生人参的数量日益减少,现在所说的“人参”基本上是人工种植的。野生人参生活在气候恶劣的长白山区,在人工种植方面,吉林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人参资源,人参产量占全国的85% 、世界的70%。除了原产地外,我国其他地方鲜有种植人参成功的先例,日前记者却获悉,青岛有人种植人参成功,本报记者走近这名种参人,揭秘了他种参生活的辛苦和执着。

  ■市民反映

  即墨村民荒山上种人参

  “田横镇有人在荒山上种起了人参!”10月30日下午,即墨市工商局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这个消息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参是一种很神奇的植物。而在田横镇山东头村人的眼中,种参人更是不可思议。记者来到山东头村,村民指着村子西南侧的登高山说,这三年来,村民王学山经常待在山上,半夜才下山回家,谁也不知道他在山上捣鼓啥。

  登高山上遍布荆棘,供人上山的小路掩盖在荒草中,荒草、山石和荆棘间,还掺杂着几株20多厘米高的红松。记者小心翼翼上山时,一名男子从山上下来拦住去路。他就是“神秘种参人”王学山。

  ■记者探访

  20余棵人参安家草棚下

  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王学山带着记者继续沿着山路上山,去人参种植区看个新鲜。

  走到半山腰处,记者突然看到,一片荆棘丛中出现一个小棚子。小棚子上面铺满山草,支架也是就地取材,用刺槐树搭建而成。草棚最高处只有半米高,面积足有3平方米大,棚子下的土和周边的山体表层截然不同,土壤看上去十分松软、平整。棚子外的碎石中间,栽着七八棵小红松。王学山告诉记者,这个草棚就是人参的“家”,棚子下面“住着”20余棵人参。

  为了证实棚子下确实有人参,王学山收胸运气,朝着大山大喊了一声“棒槌”后,神情肃穆地整理了一番衣服,虔诚地钻进棚子里。由于棚子高度不够,人高马大的王学山趴在地上,用手仔细挖着身前的土层,很快他就挖开表层,不一会,一个淡黄色的嫩芽出现在面前。王学山神情更加严肃,屏住呼吸、放慢挖土速度、扩大挖土范围,像绣花一样仔细,一点点清理着土层,十多分钟后,一棵长满“胡须”、十分清瘦的人参,被他像捧着宝贝一样从土里捧了出来。

  ■种参人说

  精心呵护,人参长大了

  经记者测量,这棵人参的躯干长8厘米,根须最长的则有10厘米。随后,王学山又在附近挖出一棵同样大小的人参。

  王学山介绍说,别看这些人参瘦小,三年前自己从东北移植来时,它只有3厘米长,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它们才长到这么大。王学山悄悄告诉记者,这个棚子下面还有两棵人参王 ,自己移植时已在东北生活了15年。现在已18岁的人参差不多和胡萝卜一样粗细,今年每棵人参王还开了两枝花,这在人参种植中十分罕见。

  为了向记者“炫耀”自己的人参王,王学山低声念叨了几句后,开始在棚子下再次开挖。这次他的速度更慢,神情也更加紧张。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挖了20多分钟,也没有发现人参王的踪影,却从土中挖出几块腐烂的皮。

  王学山闭上眼睛,痛惜而伤感地说 ,在东北居住时,自家曾种植过两棵20余年的人参,也是这样莫名其妙不见了。

  ■讲述

  从小就跟着大人挖人参

  今年53岁的王学山是一名地道的即墨人,老家就是与田横岛一湾(横门湾)之隔的山东头村,7岁那年因老家生活困难,他们一家搬到了长白山投靠亲戚。从小,王学山就跟着大人到山上寻找人参。随着人参种植技术推广,青年时代的王学山也跟着他人学起人参种植。但由于自家没有山林、没有资金,他只能在家里种几棵人参。

  16年前,王学山搬回了即墨

  。13年前,他从东北的朋友那里弄到了一些人参种子,开始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人参,但播下的几百粒种子无一发芽 。当时由于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王学山只好暂时藏起自己的人参梦,出海打渔、摆摊卖水果、下地干活。2008年春天,王学山再次打起了种人参的念头 ,并到东北认真学习了人参的生活习性:不能见阳光,不能涝旱 ,既不能让雨任意淋,还需要一定水分,喜欢生长在阴冷的环境里。另外,人参在生长中,必须有红松或白松的陪伴,否则环境和温度再适合生长,人参也不会生存。

  这次去东北,王学山购回了千余棵人参苗,朋友还送给他两棵“人参王”。回到即墨后,他在登高山的后坡上开辟了种植场,由于山上的树不高林不密,无法给人参挡住阳光,他用树干和茅草,给人参搭了多个“草庐”。担心棚子太高照进阳光,他特地把棚子的高度降到不到半米,自己进出棚子需要“匍匐前进”。把草庐地下的碎石清理走,只剩下松软的泥土后,他栽上了人参。为了让人参不缺少水分,高处流来的雨水还能及时排走,他特地把这些泥土堆积的高于旁边的地面。

  担心人参在山坡上“寂寞”,王学山又在草庐周围等地清理碎石,挖出一个个小坑,栽上从东北移植而来的红松树。人参在新家落户后,为了严密监控人参的长势,加上山上野鸟多,还有村民上山放牧等,王学山一天到晚上山看护,有时每天只抽时间回山下300米远的家一趟拿饭,晚上披件大衣,蹲在石坑里看护人参。直到深秋人参叶子坠落,躯干深深藏进地下,他才能减少看护时间。

  ■传说

  人参有灵气见人会逃跑

  王学山从小就跟着大人到山上寻找人参,也听到了许多关于人参的神奇传说。他说,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找人参时,每当发现一棵人参,大家就会十分虔诚地给人参系上红头绳,并祷告一番。随后,用木头削成工具把人参从土下挖出来,任何细微的根须也不能弄断、残缺。当时红头绳可是稀罕物,王学山对大人们的这种铺张浪费行为很不理解。大人们告诉他说,传说中人参是很有灵气的宝贝,一旦人类靠近它,它就会察觉,并很快逃跑。但只要用红头绳拴住它们的枝叶,人参娃娃就不会再离开家。

  就在16年前他准备搬回即墨前,他在院子里种的两棵人参竟不见了。有养参人用传说安慰他说,人工种植的人参仍有灵气,也会逃离险境保护自己。而这次,让王学山没有想到的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人参又一次“逃跑”了。

  ■揭秘

  种植移山参成功的不多

  “这是移山参!”10月31日下午,记者带着王学山在登高山上挖的两棵人参,来到即墨市的亚泰国医堂,找到正在这里坐诊的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王巢圣进行鉴定。王巢圣介绍说,人参主要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野山参是在山林中自然生长而成,移山参则是在山林中育苗种植而成,或从山林中移植到别处的山林中,园参是在山下的土地里种植。

  他还介绍说,自古以来人参就是“圣药”,多少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懈探索人参种植的路子,并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例如王学山的两棵人参王消失,其实是在死亡腐烂,并不是什么人参娃娃逃跑。自从园参种植技术成功并进行有效养殖后,这一大自然孕育的瑰宝才被普通居民享用 。移山参因对环境要求太严,就是在原产地也很少有人能移植成功。不但在青岛,就是在全国,除了原产地目前还没有种植移山参成功的消息。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图 记者 焦恭森)
快乐环保,幸福相随...
发表于 2010-11-3 13: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人参,大作用,真神奇,谢谢辛勤种植的王先生…………
我选择,我坚持,我学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9 09:36 , Processed in 0.0527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