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 2010年11月02日10:41
专门用来装厨房垃圾的可降解垃圾袋,以及“实名制”门牌号标签。 杭州拱墅区昨首次试点垃圾分类实名制
垃圾袋贴上门牌号
哪一户做得好还要贴五角星
有居民表示:扔个垃圾也要贴标签,是不是管得太宽?
昨天一早,在杭州大关街道翠玉社区德胜新村南小区,社区分管城管的工作人员张姐来到垃圾房旁,从绿色的厨房垃圾桶里,挑了几袋垃圾,打开垃圾袋口,轻轻抖动,翻看里面的垃圾——鱼骨头、柚子皮、剩菜剩饭,别无它物。随后,张姐在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下这袋垃圾的出处和检查的结果。
这是翠玉社区试点分类垃圾实名制的第一天,张姐用鼻子和眼睛检查各家垃圾分类的情况。所谓分类垃圾实名制,就是社区发放的厨房专用垃圾袋上,贴有每户居民家的门牌号标签。因此,谁家今天扔出了什么垃圾,有没有认真把垃圾分类,搞得煞煞清爽。
最近,翠玉社区都在忙着搞垃圾分类实名制:印制一批标签、把标签贴到厨房专用垃圾袋、在标签上手写上居民家的门牌号。
筹备完这些事情,前天,张姐将贴了门牌号标签的厨房专用垃圾袋一户一户地分到德胜新村南2幢和7幢的居民家中。这次参加垃圾分类实名制试点是这两幢楼4个楼道的52户居民。
分发这些贴了门牌号的垃圾袋,张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了垃圾分类,政府给居民每月都提供厨房专用垃圾袋,每一包是38个。没贴标签之前,大家还蛮喜欢领的,一看送上门的是贴了自己门牌号的,好几户人家都不太愿意接受。”张姐等人好说歹说,反复和这些人讲解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他们才领走自家专用的垃圾袋。
“是否会按要求将家里的垃圾分门别类地打包扔出,说实话,我们自己心中也没底。”张姐坦言。
垃圾分类在杭州搞得如火如荼。今年上半年,拱墅区城市管理办公室推出了10个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包括湖墅街道清水公寓、米市巷街道锦绣新村和锦绣家园、小河街道协安景上等。试点小区经过各街道精选,前期重点宣传,连保洁员都是精挑细选,特别培训过,所以,这些小区一试点,效果还不错,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和配合率都不错。
今年国庆节前后,拱墅区对垃圾分类“扩大试点”,从10个“试点小区”扩张到86个 小区,翠玉社区所在的小区也在这批“推广小区”里。
在规模庞大的推广阶段,诸多问题来了:有的居民嫌垃圾分类麻烦,照常将家里垃圾混装一起扔出去;有的领了厨房垃圾袋,却照样用不可降解的垃圾袋装厨房垃圾;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是指定安放的,有的居民不愿多走几步路,直接将垃圾扔在楼道口,卫生环境搞得还不如原来的……
对此,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头都大了。
拱墅区城管部门开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大家分析是不是“对居民还没有有效的奖惩机制”。
于是,垃圾分类实名制的点子诞生,用这个法子“促使”甚至“迫使”居民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度。
跟刚开始搞垃圾分类一样,由街道挑选一两个社区试点。翠玉社区紧贴着浙工大的后门,位于上塘路和德胜路交叉口,这里是一个老小区,规模不大,由几栋多层楼房组成,刚刚进行完庭院改造,小区很整洁。但是,前期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却不理想。翠玉社区有幸入选,而该社区德胜新村南的2幢和7幢则喝到垃圾分类实名制的头口水。
各家垃圾分类好坏还要张榜公布
说干就干。垃圾分类实名制施行起来,社区还是要给点力的。
德胜新村南2幢和7幢的每个楼道,都挂了积分榜,内容有楼道里的每户人家(从101、102依次),每日(1日、2日依次)分类垃圾情况、规定扔垃圾的时间和监督员名字。
昨天是垃圾分类的实名制实行第一天。可能是居民使用贴了门牌号标签的垃圾袋还不多,张姐很快就完成抽查,不过抽查的结果还不错,“打开几袋垃圾,分的还不错,装的都是厨房里的东西”。
到昨天傍晚,“仅有5%的居民扔出实名制的袋装垃圾,总体而言,居民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厨房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实名的袋装垃圾袋)一天天多起来”张姐说。
张姐等人每天要对试点的两幢楼的几个垃圾房抽查三次,时间段和居民扔垃圾的时间段一样:早上7时到8时30分、中午12时30分到下午1时30分、晚上6时30分到7时30分。
然后,抽查结果每天公布在楼道里张贴的积分榜上,用红、黄、绿进行评分,分类正确率在80%以上的家庭贴绿色的五角星,分类正确率60%到80%的家庭则贴黄色的五角星,分类正确率40%到60%%家庭贴则红色的五角星,每月月底进行考评,看谁家拿的五角星最多。
“有点像幼儿园小朋友,做得好的才有‘星星’奖励”张姐说。
“每天翻垃圾袋查分类情况,很脏很臭,怎么受得了?”记者问。
“那也要查,国外像日本,花了很多年,才让全民做到垃圾分类,这个只能靠大家慢慢宣传,慢慢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张姐说。
昨天下午4时许,记者在德胜新村南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
“(垃圾分类实名)搞不长久的,把家庭门牌号放在垃圾袋上,感觉很不好。”一位姓王的大爷说。
“那我家晚饭吃了点啥,不是都被别人知道了,万一,里面有什么不好东西被翻出来,太难看了,这样搞一点隐私都没。”旁边的一位胖胖的大姐插话道。
“不是我们不想搞好垃圾分类,主要是我们(对垃圾分类)还没习惯,老小区嘛房子小,家里特意多摆几个垃圾桶,觉得有点挤”该小区的许大妈表示。
垃圾分类实名制
要居民自愿
据悉,为了搞好垃圾分类,杭州市财政核定,给试点小区每户30元、推广小区每户20元的财政补助。“资金偏低,直接影响到社区奖励激励机制的效果。”一位负责推广垃圾分类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现阶段,除教育劝导外,消除居民不配合行为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措施,致使垃圾分类工作投放、分类正确率的提高难度大。”
他觉得,尝试实名制垃圾分类也是办法之一。
不过,拱墅区的垃圾分类实名制试点目前遭到一些社区“抵制”:某社区分管城管社区干部一摸底,就听到居民大片反对声“我们扔个垃圾,你都要给我们贴个标签,是不是管得太宽?”于是,该社区放弃这个“尝试”。
对此,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杨建华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环保、节能、低碳,作为居民应该积极支持、参与,作为社区应当积极鼓励、引导。同时,社区作为一个居民的自治共同体,其体现的是自治原则,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要体现居民的自愿性。即便是垃圾分类这样的好事,如果要贴上标签,张榜公布,实施准实名制,除非是得到绝大部分居民的支持,否则就违反其基本原则,强制性实施的做法值得商榷。”
杨建华建议,“中国老百姓传统观念里,没有垃圾分类,因此,要他们改变生活习惯,接受垃圾分类,这件事的推进要慢慢来,社区做的更多应是上门引导,可以说用苦口婆心、入情入理入心的宣传,让居民能自觉自愿地接受、改变,这样,垃圾分类才能取得长久、良好的效果。”
垃圾分类宣传
各有妙招
拱墅区米市街道锦绣社区有一个越剧队,她们自编了“垃圾分类好处多”的越剧唱段在小区传唱,帮助推广分类垃圾的知晓度:“垃圾最好分分类,厨房垃圾归一类;垃圾分类好习气,一点力气也不累。”
清水公寓是一个年轻人比较多的小区,社区通过短信、网络等平台来宣传,还通过小区共建幼儿园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小朋友来影响家长,给垃圾分分类,据说效果不错。
香吉公寓则是利用小区内部资源,在楼道内的电视上播放垃圾分类的宣传动漫;盛德嘉苑则在物业的配合下,开展垃圾分类有奖竞赛等现场交流活动,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