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564|回复: 0

广州将论证开征拥堵费 经济杠杆是否解决拥堵最好工具?

[复制链接]

93

主题

551

回帖

824

积分

湖泊

积分
82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1-11 1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_1-1-21-1936156_2003101712723.jpg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8日表示,广州将启动《广州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拥堵收费也将纳入研究论证。

物价局说无权,建委说要研究

据广州的《新快报》报道,广州市建委是在答复广州市政协委员提案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今年市两会期间,韩志鹏委员提案建议,要么开征拥堵费,要么限制上牌,以解决日渐拥堵的交通。

此前广州市物价局在答复中表示,拥堵收费权力在中央,广州无权决定,而作为以汽车为重要支柱的广州近期也不可能限制上牌。而此次答复中,广州市建委表示,“拥堵费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之一,在刚刚启动的《广州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中,将会进行必要的研究、论证。”

利用价格机制限制车流成众多专家“共识”

“拥堵费”对交通压力沉重的一线大城市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据《新京报》10月29日的报道,从2002年至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就相继传出要征收“交通拥堵费”。

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数量,应该征收“交通拥堵费”并制定新的上牌管理办法。

今年8月,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潘涛也提出,应该按照车辆去的区域的不同,收取一定费用,并且制定政策鼓励拼车出行。

今年10月,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请来国务院智库帮忙研究此项规划,得到的建议是,“征收交通拥堵费”。

据《京华时报》 10月14日的报道,智库专家们给北京交通支的招除了“高峰时段进城收拥堵费”之外,还包括“采取收取车位占用费、提高燃油税、再次大幅提升停车费等措施,增加车主的使用成本”,以控制汽车消费;“禁止单位向私家车提供免费车位”,以引导“单位职工考虑到8小时停车的高昂成本,主动放弃开车上下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以及,“新城建设应当交通优先”;“优先发展公交,应学校等特殊单位应开通校车、班车,鼓励合乘车、拼车等。”

可以看到,智库专家们给出的招数过半是想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让车“买得起也开不起”。这样的建议自然引来不少争议。

“治堵”别总拿私家车说事,完善城市交通管理是关键

中国经济网10 月15日的评论文章指出,北京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以私家车为主的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纽约、东京等国际大城市的车辆保有量早就超过了800万辆,可交通状况却没北京这么堵。堵车的症结在于公共轨道交通体系建设的落后和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合理。然而,要从根本上“治堵”并非一件易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

由此就可以大概理解专家们为何给北京市提这些老生常谈的“馊主意”了。征收拥堵费,禁向私车免费提供车位,控制汽车消费,这些主意实施起来容易,也不得罪人,甚至还能给有关部门带来财政收入。

人民日报社下属的《国际金融报》 9日的报道也指出,资料显示,与2009年全球平均千人汽车保有量140辆的数量相比,中国仅为48辆,从理论上说,中国似乎不该比国外城市更堵。普华市场分析师宋红卫表示,通过抑制需求解决交通拥堵,值得商榷,“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费者;另一方面,交通拥堵的‘板子’也要消费者‘挨’,这并不公平。”

“汽车和交通相辅相成,通过发展一方来抑制另一方,显然有失偏颇。”中信建投分析师陈政称,在解决城市交通堵车问题上,首先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卓有成效的城市交通规划,布局完善的交通系统体系,形成地铁、轨道交通、汽车等共存的格局;其次,在管理办法上,相关部门需要一定地加强行政上的引导,辅以适度的宣传,尽量运营好整个城市交通体系;再次,加强在公共服务设施上的建设,充分发挥城市配套设施对交通建设上的作用。

针对拥堵费的收取,上海能达投资有限公司陶江河认为,“目前世界范围内,也只有新加坡和英国实施该方法。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经成熟,城市汽车保有量比较稳定。所以,比较来看,中国目前不适合收取交通拥堵费。”

广州征拥堵费前提:争取市民认同支持

再回过头来看广州市政府对待“拥堵费”的态度,还算比较理性。广州市建委的答复中提到,拥堵收费是一项复杂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实施条件将受多种因素制约。如果要实现通过征收“拥堵费”,带来交通改善的有效性,必须先提供给市民一个能够替代开车进城的高效率公共交通系统。争取市民的认同和支持是前提。从有的城市实施的情况来看,尽管技术上方案完全可行,由于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都是半途而废。此外,从国际经验来看,拥堵收费,还需要国家税收体制改革的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

据《新快报》的报道称,《广州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的计划研究周期为一年。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绿色出行网络”及绿色大学生论坛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本文由“绿色出行 2010北京行动”组委会编辑:
“绿色出行网络”是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美国环保协会的合作推动下,于2007年6月1日成立的,现在已经有20多家的网络参与单位,北京地区的网络成员单位是绿色大学生论坛。绿色大学生论坛于1996年在北京成立,多年来致力于提高全国青年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有能力的有志青年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并作为中国青年环境保护活动的窗口,促进国内、国际的相互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2-16 23:07 , Processed in 0.03303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