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814|回复: 3

从宗教看环保: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

[复制链接]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0-11-17 1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教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和庄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物我为一的生态观、返璞归真的生活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环境文化。千百年来,道教徒基于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教理,对保护物种、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它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对之作宗教性的解释。道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以及医学、化学、天文、地理各个方面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天道自然的环境哲学,三才(天、地、人)互补的修道理念,济世普度的宗教要旨,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人天共存的理想境界,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道教环境文化。几千年来,道教遵循着道法自然、天人一体的原则,教理和实践中都包含丰富的环境保护的观点和思想。发扬道教中的这些观点和思想不仅能够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地球周围的大气保护层,地球表面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构成了人类生命存在所必须的生存空间和条件。道教把大自然看做是一个充满生命的巨大系统,其中所有的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道教的首要经典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宇宙这个系统中,物物相连,天人相通,相互作用,相互感应,浑然一体,和谐均衡,万物只有相连而存在,相通而变化;道教认为人是天地阴阳所生,上天是人类之父,大地是人类之母,又与天地一起共同创生了万物。人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自然的规律。在《太平经》中反对人们乱穿凿土地,认为随意穿地出水就意味着破坏母亲的身体,使之流血破骨,积累起来将遭受天地父母的报应,警示人们过一种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活,并视此为“大富贵”的生活;《阴符经》说:“自然之道不可违。”人们应充分认识自然界的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危害人类自身;在道教看来,人和自然万物之间存在因果报应关系,人与自然不应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平安。”此类主张在道教思想中有很多,从中可以看到道教所具有的把人类与整个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观念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思想。
天人并生、物我为一的生态观念
  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正是老子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与慈悲救物的心怀,开辟了道教亲近自然、善待万物的生态观;而庄子则从物性平等的立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后来的道家和道教,都继承了这种理念,依据道教的观点,“夫天生万物,各有才能,又实各有所宜,犹龙升于天,鱼游于渊,此之谓也”,万物与天地皆为大道所生养,生命都是神圣的,无论何种生灵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大道至德的显观,人为万物之灵,须慈悲于世,平等地对待万物,以维护大自然中各种生命形态的兴盛。
  道教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万物生命的尊重,非常重视对物种的保护,道教的各种戒律中,都作了禁止杀生和虐待动物的规定,反对破坏花草树木,并将自然界中各种生命形态的兴旺与否,动植物种类的多少存亡,用以评判一个社会贫穷或富足的重要标准。道教《太平经》认为,天以万物悉生为富足,所谓“万二千物具生出”,天下动物、植物皆兴旺生存,一派繁荣景象,这就是“上皇气出”的太平盛世;反之,物种不足万数者,故为“小贫”;物种越来越少,便为“大贫”;当万物悉伤时,“无瑞应,善物不生,为极下贫”,“为衰家也”。“从根本上看,衡量人类社会贫富的标准,是世界上物种的多少。这种观点足以发人深思。”显示了道教思想家们对社会发展与物种保护关系的冷静观察与精辟见解,道教希望建立一个万物均安的世界,认为一个只有人类,没有草木虫兽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老子在看到人们如醉如痴地追逐感官快乐时,提出“五色令人色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清醒地看到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人类被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权势所迷惑和役使,贪图名利和物质享受的欲望无限膨胀,以至于丧失了内心的平衡和淳朴本性,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导致人和自然的严重对抗,为了谋取私利,人们唯利是图,“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庄子在《天道》、《刻意》中阐述了“物累”的含义,反对对物欲的拼命追求,见利忘义;而道教在个人的生活准则上强调尊道贵德,唯德是求,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了求道,必须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教人“抑情养性”,节制自己的欲望,“清心节欲”,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心神不安,以崇尚节俭为荣,攀比奢侈豪华为耻。要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首先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和谐与安宁。只要我们内心清静恬淡,少私寡欲,无为不争,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深切领悟天人合一之道的内含,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的观念,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从而努力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各种生命自得其乐,生态环境美好的世界。
道教对物种和环境的保护
  道教中许多人士在对物种的收集、辨别、分析、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陶弘景著书《本草经集注》,此书“精粗皆取,无复遗漏,分别条科,区轸物类,兼注名时用土地所出”;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收集的药物多达800余种,其中包括植物、动物以及许多矿物质,并详细地阐述了产地、药性、功用,被后人尊为“药王”;此外,收集在《道藏》中的《图经衍义本草》、《白云仙人灵草歌》、《石药尔雅》等等书籍,都保存了许多有关物种研究、物种保护的许多珍贵史料。
  道教作为一个贵人重生的宗教非常重视现实,古代修行道教的人为了得道成仙,往往把理想的追求和现实营造合为一体,并在昆仑仙境的直接影响下,开始了洞天福地的建立和营造。他们选择自然风景优美、远离尘嚣的深山老林来修筑宫观,在建造这些宫观时,十分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整体布局和谐自然,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许多宫观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峦之中,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楼台池榭、山石林苑与自然环境融合为一。道士们居山务道,阐扬道教自然清静的教义,尽心尽力地保护着山林、草木、殿宇,为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生态自然保护区,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无一不是植被丰富、林木幽深,物种丰富,这一切都体现了道教爱护自然、崇尚自然和致力人间仙境建设的可贵精神,体现了道教为人类生态自然环境保护所做的卓越贡献。
  总之,道教在“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对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述,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并将其贯穿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shuangmian1989 + 5 传统文化是应该得到重视的!里面还是有很多好的地方的!

查看全部评分

220

主题

2099

回帖

2714

积分

黄河

积分
2714

优秀斑竹奖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1-17 1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也在接受这方面熏陶,觉得中国的文化确实不错!老子,庄子的思想也很好,其实一直就很喜欢这种无为的思想,那样真的活的很逍遥,不必去在乎那么多!

8

主题

102

回帖

116

积分

清泉

积分
116
QQ
发表于 2010-11-17 23: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人合一
绿色传承文明  环保呵护家园

12

主题

1576

回帖

1701

积分

黄河

积分
170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1-18 22: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该受受这方面的熏陶了~
晚安,让记忆松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9-29 11:27 , Processed in 0.04342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