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568|回复: 6

李春华:环境项目的“创新”不能流于形式

[复制链接]

90

主题

274

回帖

448

积分

黄河

积分
44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1-29 19: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青国青城获得资助的团队,特别是纪录片团队大多没有来自环保社团。他们观察的角度更加开阔、立体,更能打动人,而他们制作纪录片的素材很多也是因为兴趣,很早以前就积累下来的。这是值得环保社团志愿者反思的事情,几年的环保活动经历,是不是磨去了我们身上的很多东西,比如爱、兴趣与人文关怀?一旦丢了这些,我们所做的环保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2010年的青国青城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作为全国七大片区协调方之一,绿石全程参与了这两届的协调工作。

        两届的青国青城虽同属一个品牌,但差异却非常大。2009年是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旨在鼓励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激发创意,开展行动;2010年是“环境•心观察”,鼓励大学生用多种形式观察记录身边的环境状况。

        还记得在2008、2009年,环保圈中有太多“创意”类比赛,除了青国青城,还有诸如联想公益创投、绿动未来等等,基金会的“大佬”们一直在期待更多有意义、有创意、可操作、可复制的项目出现。一时间,环保类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创新竟然成了立项考虑的第一位,这个项目别人做过了,我就不能做;这个领域好像没人关注,我来关注一下。

        然而,结果并不像大家期待的那么好,仅就青国青城来讲,最后获得资助的项目,能够很好实现的都是经过多年积累的成熟项目,而所谓的创新项目却无法得到较好的执行。

        笔者认为,项目的一切设计都要从“解决问题”出发,用最少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缓解一个环境问题,这才是应该遵循的标准。其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方法都应是非常科学严谨的。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创新应该体现为,考虑到了别人都忽略的一个利益方,或者巧妙地调用了别人无法调用的一类资源等。而这样的创新,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积累,大量背景资料的储备以及非常深入的脑力激荡才能促成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一旦“创新”成了项目设计的标准之一,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看到一些流于形式或者毫无可操作性的设计出现。

        2010年的青国青城,SEE的项目官员吸取了上一年的教训,将资助重点放在了“环境观察”上面,将项目目标引向了人才培养。

        窃以为,这是个非常可喜的转变。因为基金会作为资源的提供者,他们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他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大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图文观察、调研报告、纪录片,没有了“创新”的要求,我们看到的作品也更加低调、踏实。

        虽然从专业的角度看,大学生们提交的作品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仅从报告中记录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就能够看出,这样的“观察”过程,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触动,这样的触动又坚定了多少青年继续关注环境的决心。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2010年青国青城获得资助的团队,特别是纪录片团队大多没有来自环保社团。他们观察的角度更加开阔、立体,更能打动人,而他们制作纪录片的素材很多也是因为兴趣,很早以前就积累下来的。这是值得环保社团志愿者反思的事情,几年的环保活动经历,是不是磨去了我们身上的很多东西,比如爱、兴趣与人文关怀?一旦丢了这些,我们所做的环保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李春华,绿石环境行动网络总干事。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37

主题

662

回帖

4581

积分

长江

积分
458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1-29 20: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李春华美女了,发表了这么有价值的反思!
尝试着离开!但发现自己仍然无法离开!
发表于 2010-11-29 20: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创新必须来自生活,创新不成功是因为对生活体察不仔细
2、观察只是第一步,没有行动的观察永远只是残废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93

主题

551

回帖

824

积分

湖泊

积分
82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1-29 20: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盲目鼓勵,我覺得圈子裏面老是有一些小事情,就獲得了很高的赞扬,其实放到正常的社会中,值不了什么钱,这就让很多的青年人没有办法很好的进入社会!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2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1-30 0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和参照的标准不同,不能苛求

环保人,应该更加以包容之心,去牵住更多人的手影响更多的人

很多高校的社团能否进行自我改革,从社会角度,去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定位,而不要把自己越包越小

变成是几个人的圈子,变成了一个圈子的社团

环保社团应该像革命时期的共产党,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我更多是倾向于校园团委、其他学生社团、志愿团体)

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因为你包容其他社团,也可以让你的社团更加多元

很多的项目流于形式,我们不怪,因为校园环境及资源的属性不同,造成不同的局限性

摆脱局限性,跳出包围圈

必须争取和影响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多远体,更稳定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15

主题

172

回帖

0

积分

黄河

积分
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2-19 19: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针对大学生环保社团的

自己身在其中(接触到的多为中小社团),感觉真正用心观察身边环境的人可遇不可求,再要深入观察就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要考四级要想着怎么不挂科,想着怎么给父母交代,想着怎么成绩优秀,尽管很多课程自己没有兴趣,老师也很敷衍·····

学环境专业的我~~纠结在了复杂的理论上
参加过国家课题调研,很悲剧,实际做的和国家级不符······
想到了参加过的绿色营
实际调研环境问题的部分同样是······

感觉,二叔对我们的要求好高,好的社团,大的社团,也许能够做到,可是普遍性上``````

“环保社团应该像革命时期的共产党,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我更多是倾向于校园团委、其他学生社团、志愿团体)”这个确实是我们最容易,也最实际能够抓到的资源!
可是这样又会迷茫,我们到底是在做环保还是在做一个可以拿奖的团队······

一个孩子在迷茫~求前辈们指点~

8

主题

131

回帖

151

积分

清泉

积分
15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2-27 23: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在社团,还是在生活,只要摸着自己的心做事,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走到哪,都走不出生活!不要太刻意,目的性不要太强,适可而止!鄙人一己只见,如有不妥,还望指证!
敞开胸怀,开开心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11 23:49 , Processed in 0.0338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