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623|回复: 7

南京梧桐:一座城市的经济迷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23: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孙小林


核心提示:在城建现代化冲动和政策规划的朝令夕改中,梧桐和历史建筑等往往成为城市迷失下的发展陪葬品。


4月1日,南京太平北路,被“修理”过的梧桐树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在春光下显露着几分怪异。一个月之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
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疯狂地掘进着一条通向江北的地铁。规划这条过江通道的人们认为,这些树木是施工的障碍,需要将它们移走。但城市管理者没有想到,这个简单而匆忙的决定,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工作。
这是今年3月南京“砍树事件”始末。它与5年前的那个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南京也因修建地铁,迁移了大量梧桐树而引发市民关切;而这座六朝古都的“砍树史”,则可追溯到1990年代。
在城市发展的名义下,南京市民们的记忆中不断增添着类似的焦虑:2008年,市政府曾规划进行汉口路西延改造工程,拟将南大、南师大、河海等高校校园一分为二,遭致学界强烈反对;2009年到2010年,南京拆迁老城南建筑,此举引发总理两度批示,举国关注。
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屡屡地去毁掉造就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这令人痛惋的同时,也令人不禁追问。
接受本报采访的当地政界人士和学者们普遍认为,尽管南京近年来城市变化巨大,经济发展迅速,但南京在发展中一直未找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屡屡重修,没有一个长远的城市经济发展视野。
“在城建现代化冲动和政策规划的朝令夕改中,梧桐和历史建筑等往往成为城市迷失下的发展陪葬品。”一位南京学者表示。
记者统计,从1980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先后换了10任市长,平均每位市长任期仅有3年。在官员们走马灯似的轮替主政下,城市区域发展政策多变,产业政策更是多变,而这两者本是构成南京发展的基础。
一位当地政界人士向记者透露,南京近年来在江苏省内的经济地位快速滑落,与苏州、无锡等城市的经济差距持续加大,这令每一届接棒的主政官员倍感焦虑。在省内省外的竞争压力下,抢抓大项目、大建设成为近年来市政府的工作重心。
事实上,导致此次“砍树事件”的地铁三号线建设,即被要求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前完成建设,进度压力直接导致了不顾城市文化保护的匆忙决策。而至于“青奥会”,这一并不太为外界熟知的运动会被南京市府赋予了巨大的期待。
不过,在市民和各界舆论的呼吁和南京市政府的及时制止下,梧桐树最终没有被移走。
观察人士认为,经过多年政策试错和战略调整的南京将寻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基于南京雄厚的文化科教优势,前任南京市委书记、现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朱善璐曾表示,要让“天下人才到南京!”
南京的重新崛起或为时不远。
“要大学,还是要大路?”
地铁3号线的施工方并没有想到,移走几棵大树会招致如此之多的非议。
在遭致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之后,南京市副市长陆冰表示,目前已停止了所有移栽工作。4月1日,本报记者再次致电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对方表示市里已经做出公开回应和妥善处理。
事实上,这已不是南京第一次遇到类似的事情。
2006年4月,为建设地铁2号线,190棵民国时期梧桐树移植当地的苗圃内,当时遭致居民反对,但当地部门承诺存活率有80%,这部分打消了居民疑虑。
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蔡剑华近期经过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1928年,孙中山灵柩从南京市区到中山陵安葬,当时的政府在沿途种上了从苏杭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构成了南京独有的梧桐文化。
不仅梧桐如此,2008年,南京曾规划进行汉口路西延改造工程将南大、南师大、河海等高校校园一分为二,当时外界发出了“要大学,还是要大路”的质疑。
2009年和2010年,南京开始了对南唐时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等老城南地区的拆迁,而这里一直被认为是南京城的根。
砍树和拆房,不断冲击着市民的城市情感。何以致此?当地政界人士和学者告诉记者,这背后,有着城市经济和产业政策方面的背景。
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南京市GDP为423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6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高达63.07%。这个比例,远高于深圳、广州、苏州、无锡等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
以深圳为例,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只有21%,同期广州也不到30%。
一位学者认为,政府大规模斥资城建领域、侧重城市改造等大项目的投建,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古城风貌和历史建筑。
在产业领域,南京作为传统重工业产地,产业升级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之事,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则借助于城市改造,将产业增量投注于房地产行业。
南京官方公布的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3.1%。
而在这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和钢铁以及电子产业。目前,国内石化巨头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南京石化,和钢铁行业中的南钢、宝山梅山钢铁等都位居南京,这使得南京产业呈现“重工业”特色。
2010年7月份的南京化工厂爆炸,外界这才知道,原来南京市区竟然也有不少化工厂。
不仅如此,即使作为主打产业的电子产业尽管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一度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发展也被深圳等赶上并超过。”刘奇洪说。
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电子科研单位,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但目前南京IT产业已经很少出现知名品牌,这和深圳形成鲜明对比。
就在3月30日,南京隆重举办熊猫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典礼,当地对这个被称为自主型项目寄予厚望,希望以此“作为实现产业升级的新引擎,重振南京电子工业雄风”。
事实上,早在2010年,南京隔壁的合肥,京东方六代线已经落成生产,并且周边配套工厂云集,而南京的项目在时间上并不占优势。
更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即使不讨论六代技术上先进落后与否,是否是国外技术引进,但六代线基本用于切割大尺寸屏幕,市场需求量有限。
目前,南京下属的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全数低于无锡和苏州,凸显了当地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对缓慢。
于是,服务业成为短期内重点发展的内容,而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就尤为明显,这直接导致南京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
“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且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不匹配。”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认为,近年来,地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南京服务业的发展。
受地产业拉动,官方数据统计显示,南京服务业贡献值占GDP的50%以上。
市长平均3年一换:城市规划“一波三折”
修筑中的地铁三号线,其两端连接的是南京两个发展重点区域:一个是城南,一个是江北。
当地人都清楚,江北是南京曾经高度重视发展的地区,而城南则是如今政府正在开发的地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选择重点规划并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一带,希望能够建成如同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
彼时,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江北的浦口区,与此同时,为了发展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都搬迁到了浦口。
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一位当地人告诉本报记者,南京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样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将浦口寄望于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
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记者了解到,如今南京大学等将新校区主要放到了江宁的仙林等城南地区,事实上,早在2009年6月,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就结束了短暂的历史。
浦口大学城等项目的失利,江北的开发并没有使其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
“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等不通,怎么发展?”刘奇洪认为,以当时南京的力量开发江北有点超前。
以过江通道为例,记者了解到,南京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几乎不是为市内车辆服务,且收费高昂,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
事实上,浦东开发之初,上海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一下子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并没有这样做。
江北开发迟滞之下,南京的时任官员又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城南和河西地区。江北逐步失去独一无二的政策优势。
河西地区,顾名思义是秦淮河以西的地区。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的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
如今,河西地区已然房价高企,与其他地区布局工业不同,这里主要是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
一位当地政界人士评说,南京从“扬子江时代”退回到了“秦淮河时代”。
2000年以后,南京又看中了江宁等南部地区。市政府决定在江宁发展工业,在这里布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为配合,一系列高校再次搬迁至江宁,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
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南京近来进一步加大了对南部地区的倾斜,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
不过,最新的政策动向显示,大江北似乎将重新回到政策中心舞台。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已完成相关规划调研,拟重点加强绕越公路环江南片区域及江北新市区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
2011年1月17日召开的南京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致公党南京市委员会在发言中也建议,建设大江北新区以提升南京区域地位,建议用5年时间为构建大江北做准备,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构建大江北。
如今上马的地铁三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形成协调发展,过江通道打通之后,江北的开发也水到渠成。
但如此一来,“一波三折”的区域发展思路调整,让南京呈现了“一主三副多组团”的发展格局,对于主城区本身就较为狭小的南京,如何同时拉动三个副中心成为一大难题。
而频繁往复的区域重点发展规划调整,让南京缺乏类似上海浦东这样的开发成功案例,并进而影响了南京经济总量的发展。
“规划一般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规划落实起来挺难。”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朱荣林此前告诉本报记者。
而历来的地方经验显示,区域发展规划的调整与主政官员的变更有密切的关系。
记者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先后共换了10任市长,不仅如此,很多在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记者通过梳理了解到,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发展重点思路。
“南京最大的问题是一直没有找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一位长期研究江苏区域经济的学者4月1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古都新命:南京在哪里
一些传统中心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在南京或表现得更为明显。
近年来,这座城市的管理者面临的一个焦虑是,在产业战略和城市规划的频频变动调整或“突进”下,南京与周边地区城市的差距不降反升。
以工业总产值为例,2004年南京与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的差距分别为9472亿元、4095亿元、1345亿元、1167亿元、477亿元;到了2007年,这个差距已经分别扩大到15777亿元、9984亿元、3159亿元、2243亿元、1615亿元;而到了2010年,差距仍在扩大。
不仅如此,2010年,南京GDP为5010.36亿元,而无锡为5758亿元,苏州则更高;此前的2006年,佛山GDP才刚刚超过南京,到了2010年,佛山超过南京的幅度已扩大到600多亿。
“没落”的焦虑困扰着这座城市,正如同饮长江水的武汉人发问“武汉在哪里?”南京人也发出“南京在哪里?”的警问。
接受记者采访的政界和学界人士认为,虽坐拥丰厚的产业基础、文化和科教资源,但南京一直迷失了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新任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上任后不久,频频拜会市级老领导,并先后频繁出席各种活动和会议,讨论并寻求这座城市的发展思路。
这位始终相信“没有不称职的老百姓,只有不称职的官员”的官员,曾在主政无锡期间将无锡推上了国内新兴产业发展领头羊之一的地位。观察人士认为,他在苏南二市的主政经验,或许能让南京成为他仕途中一个更大的舞台和机会。
事实上,无锡也曾面临南京如今的情况,太湖蓝藻危机爆发时,无锡一度成为一个发展牺牲环境的“负面”的样本。
为此,杨主政下的无锡摒弃传统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诸如物联网,诸如新能源产业(如施正荣旗下的尚德),如今这些产业在国内的地位都举足轻重。
“改革开放前30年是创建经济特区,后30年是创建人才特区。”杨卫泽在无锡任职时曾如是说。
在南京,尚德这样的案例或许不会再有,而人才无疑就是南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按照计划,南京今后将统筹开发区域科教人才资源,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到2015年率先建成人才强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10万人。
“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南京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和一山一水,对这里的人民和文化,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杨卫泽在3月23日的南京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如是说。
这席话,让在梧桐树下长大的市民们满怀新的期待。

166

主题

598

回帖

936

积分

黄河

积分
93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4-14 10: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建现代化冲动和政策规划的朝令夕改中,梧桐和历史建筑等往往成为城市迷失下的发展陪葬品。" 说得好!

3

主题

384

回帖

405

积分

湖泊

积分
405
发表于 2011-4-14 12: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南京的梧桐情结是由此而来...
其实个人觉得南京交通系统已经够好了..再发展地铁就略显臃余...千万不要发展的像广州一样..一片混乱的!
一座连自己文化..自己灵魂都守护不了的城市...经济再发展..住在里面的人也不会幸福~~

3

主题

43

回帖

45

积分

清泉

积分
45
发表于 2011-4-14 17: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梧桐。~

9

主题

578

回帖

608

积分

湖泊

积分
60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4-15 12: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  牺牲植物  牺牲历史建筑  牺牲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
希望-天还是那么的-蓝 水-还是那么的-清

4

主题

111

回帖

112

积分

湖泊

积分
11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4-18 12: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好

16

主题

70

回帖

97

积分

清泉

^^^^^^^^^^^^^^^^^^^^^^^^

积分
9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4-28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的美好的环境渐渐迷失出了我们的视线了、、、、
=============也许你看的到我,但那不是我==========

39

主题

327

回帖

426

积分

溪流

积分
42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4-28 22: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南京梧桐已经渐渐淡出国人视线的时候,又再次看到了这篇帖子。上一次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没有留言。而是一直和国外的朋友交流,看看国外媒体是怎样评论这样的一个事件。可以说这个事情是继厦门PX项目和北京垃圾焚烧厂之后又一国民运动成功的范例。南京宁可没有地铁,也不可没有梧桐,这是我那段时间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聪明人能洞察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在发洪水之前养鸭,而不是养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4 16:54 , Processed in 0.0398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