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72|回复: 2

zz学生NGO“春笋化”:饱于道德,也会死于道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5 11: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俺按:在广州,有这些90后的学生在思考,在提出问题,在狠狠地拍砖,今天看到两篇文章,另一篇是刘光头同学的寻爱启事,见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a2df3e0100q6to.html 都让我对90的观感狠狠地转变了一下,神马脑残神马被毁掉的一代~~都是浮云了~~同时我也觉得汗颜,燕子说,我们已经将沉默当成习惯了~~有些少数人知道的真相我们知道了,也只是习惯默默地关注、转发,却更少地去原创性地发声,一如我现在做的事情……

学生NGO“春笋化”:饱于道德,也会死于道德来源: 王旋的日志




NGO和雨后春笋这两个词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联系了起来。
对于我而言,真的还挺春笋的。身边朋友建起来的NGO(包括分会)就有六七个,自己也建了若干团队,跑着一些非公益的东西。也许是我身边土壤旺吧(我人在广州),公益在这几年从一个无人问津的东西,摇身一变,成了高档时髦的文化符号。
====================我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分割线====================
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一,中国(好吧,至少中国广州)有足够多闲得蛋疼的大学生。
这么说会有很多满腔热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NGO成员想踹我。但不可否认地,中国的大学以其荒诞的管理效率、弱智的活动组织、干瘪的教育模式,把大学生逼得必须寻找一条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人的出路(人没有理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大学生对道德、激励的渴求,与NGO一拍即合,提供了如鱼得水的早期发展环境。
不要说现在NGO招人难,招人难是你能力问题。只要你有进入外企面试的口才,用道德制高点忽悠几个迷茫的大学生跟你做事情绝逼不难,除非你的项目实在太坑爹。不然哪里来那么多春笋。
二,web2.0的发展解决了宣传成本与组织成本的问题。
换言之,传统中建立一个组织的解决方案,已经变得廉价、触手可及。宣传、组织存在感、项目互动等都不再是阻碍,网络提供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与受众广度,使每一个新的成员都能为组织贡献价值。
所有近年新建的学生NGO,都必然地采取线上+线下的活动模式。有些甚至离开了网络就死。
三,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改变世界的愿景。
也许在这里提到韩寒会有点怪异。但以韩寒为首的文化潮流,挟开放自由的互联网,在十年间用公民社会、独立思考、个人价值反复启蒙受众。从早期个人价值凸显的小资文化,到第一次围观改变中国的重庆钉子户,到如今百花齐放的NGO们,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
当那批在文化中催熟的大学生成熟了,他们需要NGO实现自己改变世界的理想。
====================我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分割线====================
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NGO多是好事情啊,不管什么水平,什么动机,只要在朝着公民社会,小政府大市场的目标毅然决然地撒丫子狂奔,怎么样都是好的。
但是很多朋友跑偏了。这让我很担心。
怎么跑偏了呢,跑到了道德陷阱里面去了。
跑偏一:
一个朋友建起来的NGO,现在人挺多了,项目高峰期有一两百个工作人员吧。和他们的领导层聊发展的问题,(大概是1年前了)。他们还没有找到NGO的发展方向、实现策略,论及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组织效率,也并无太多打算,说等到年会的时候好好讨论。大家都感到忧虑。
到今年,再去看,他们还是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们在心理已经超脱了:
他们觉得只要项目在跑,受众能从中得到什么,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哈姆雷特各个不同(啊,好熟悉的话),怎么能强求和定义呢。所以只要继续做下去,自然会有东西出现。他们为组织觉得自豪。
跑偏二:
另一个NGO成员,写文章抱怨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从自己的NGO中女性居多开始切入,讨论中国男人母爱较少,讨论男性在中国的压力较大只能不断地做最优选择,讨论中国公益概念只是“钱有多捐出去”,说去投行是个简单轻松的选择,结论是号召大家勇敢地改变自己。
艹啊老大你只是做个NGO啊,注意自己的位置啊。中国摆到明的大政府机制,国外NGO土壤:基督教传统、人道主义传统、慈善传统都是几百年上千年的滥觞。就算要改变也犯不着非进NGO不可吧?
====================我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分割线====================
关于学生NGO,是道德的渴求让它们疯长,然而也是对道德的满足,让它们集中于此、止步于此。
有几个困境,对几乎所有朋友建立的NGO都适用,这些困境都没有办法通过道德自我满足解决:
1,专业性。
姑且不论非专业的NGO,对受众是有害还是有利(有多少项目能通过专业性论证和测试?)。单从市场竞争角度而言,借助人力优势进入的学生NGO,一旦面临竞争,能做出何种应对?近来一个朋友组建不到2年的学生NGO,开始做起了类似“创业孵化器”的咨询工作,不得不佩服其魄力。
汶川地震后在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教育的新公民项目通过审批的申请机构中,排名最靠前的项目计划书来自两家企业而不是NGO。此外,灾后3个月,通过该基金会审核批准、用于灾后重建资助的资金总额只有337.8万元,远远低于该基金会承诺的1000万元人民币。这个事例从一定程度表明,草根NGO对于缺乏资源的抱怨是有失偏颇的,它们无法做大做强的部分原因在于自身。(本段引用自《中国发展简报》2008冬季刊 NO.40)
2,内部控制/激励的持续性。
道德满足和个人成就感是NGO维系的手段。然而学生NGO的组成是发展迅速的学生,理想主义充斥,却缺乏对社会、组织真正了解后的理想主义。纯道德的维系和激励,缺乏科学性和持续性。项目本身究竟能给参与者带来哪些利益(如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所倡导的“青年领导力”,就是对内部激励的去道德化),需要每一个NGO细细考量,而不是随波逐流。
这样构成的组织,难免会用“人治”代替“法治”,这里的利弊都翻烂了,就不多说了。
3,成员对道德的盲思。
什么是最适合个人的成长方式?社会的基石究竟是充满奉献意识、高挑战性高变动性的人,还是老实本分、保护自己利益的人?现有的社会秩序应该交由何种力量改变?什么人是有价值的,什么人是没有价值的?NGO项目的负面影响在哪里?如何最小化?
艹这些都是几十本书写不完讨论不了的事情,一个学生NGO的妞一篇文章就可以把这些问题全扫了,号召大家改变自己的生活,投入公益中去。令堂啊!
====================我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分割线====================
最后,我不是反对学生NGO的春笋化。
公民意识的成长在中国本来就已经殊为不易,我的许多朋友和我自己都为之努力。我提及的NGO,不少我也参与了他们的工作和讨论,深知其中的曲折和不易。
只是,害人,除了封杀,也可以捧杀。
去搜索NGO的负面影响,几乎是没有中文论著的。这很危险,太危险。什么事情没有两面性呢?看到现在的朋友疯狂地为NGO站台,鼓吹,心里有点隐隐不安。不可否认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能走出一步不一定全对,但一定很宝贵。其间太多权衡,还希望能说出来,弄清楚。
不要让殊为不易的春笋们变成笋干,徒废了满园春意。
END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19919516&owner=251314820

3

主题

384

回帖

405

积分

湖泊

积分
405
发表于 2011-4-15 12: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纯道德的维系和激励,到某一个点必然会爆发持续性不足的问题...仅仅靠各种忽悠招进来的大学生...无异于农民工兄弟(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做个类比)...谎言总有拆穿的一天..热情也总有消逝的时候...其实有时候感觉在NGO工作就要像是一个绝对的素食主义者一样...对于肉深恶痛绝或者确确实实从素食中汲取到营养或者好处..才能常年坚持下去~~~
度娘果然没有关于NGO的负面影响...全是国外的~~~捧到了天上再摔下来..感觉会深刻点吗!!?
发表于 2011-4-15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12 04:04 , Processed in 0.03788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