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051|回复: 4

千年洮河今遭“电击”之殇

[复制链接]

35

主题

15

回帖

97

积分

清泉

积分
9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7-28 22: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雷电挺多的,小编我在考虑以后出门要不要自备避雷针。。。此电非彼电,只是感慨一下,请往下看~~~


………………………………万恶的分割线………………………………




千年洮河今遭“电击”之殇
                 时间:2011-07-26 10:37:4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赵全福 庄俊康 胡作政 漆 勇

  洮河沿线最初水电站的建设,让城乡老百姓告别了煤油灯和蜡烛的时代。但是随着近年来展开的一场被称为“跑马圈河”的运动,600多公里的洮河上如今遍布着大大小小建成或在建的水电站近70座,让这条已疲惫羸弱的河流更不堪重负。

  电站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部分电站建成后忽视生态环境恢复,下泄流量不足,导致部分河段断流,河床干涸,行洪河道急剧萎缩,为安全行洪埋下了隐患。小水电,或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跑马圈河”难以承受之重
  记者自碌曲县沿洮河顺流而下,一直到永靖县茅龙峡黄河入口处,从碌曲县第一座阿拉山电站算起,600多公里的洮河上遍布着大大小小50多座水电站,另外还有10多个水电站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这些电站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能源紧缺、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让洮河沿线的一些城乡老百姓告别了煤油灯和蜡烛时代。但是近年来在洮河上一场被称为“跑马圈河”运动的水电开发权争夺战愈演愈烈,让已经千疮百孔的洮河更加羸弱不堪。

  从卓尼县扎古录镇出发,沿洮河顺流至卓尼县城,记者发现不足50公里的河段上建起了8座水电站。由于建电站时运送材料的大型卡车来回碾压,这条通乡公路已是坑坑洼洼,地基塌陷,十分难走。当地老百姓痛心地说,这条路新修没几年就被压坏了。

  在一处正在兴建的引洞式电站现场记者看到,靠近隧道的半边山体的绿色植被破坏,岩石裸露在外边,洮河岸边也变成了一个施工场,工地一片杂乱。一位现场施工的民工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山清水秀,建设这个水电站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很大。

  卓尼县水务水电局电力股股长张登峰介绍说,电站建设中隧洞进出口、渠道、前池、大坝左右边坡的开挖,以及库区水体对库区两岸水土的冲刷、冻胀,都不同程度地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的现象。

  另一方面,这里的水电站大多数为隧洞引水式电站,洞渣一般堆放在闲置的河滩地或河道两旁,造成新的植被破坏。新建一个电站后,要恢复周边的植被或复耕土地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地方政府纷纷进行治理和恢复。张登峰介绍说,今后水电站建设必须经过流域规划、可研、初设、环评、安评、水保等程序后,才能进行开发。

  生态流量难解洮河之渴

  采访中记者发现,洮河边上的这些电站建设时都是将河水拦腰截断,然后在一边的山体上打一条几公里或者十几公里长的隧道,与洮河下游形成落差,由落差带来的势能带动机组发电,水的落差越大,装机量越大,效益也越好。

  据了解,水电站建设中,传统的筑坝式电站涉及淹没区的征地和村庄搬迁等问题,建设工期长,投资成本大。而引水式电站不涉及这些难题,是小水电投资者最青睐的。由于将洮河水拦腰截断,水从隧洞里引走后,原来的河道被迫改道。记者看到,每经过一座这样的电站,洮河水像蒸发了一样,宽宽的河床裸露在外边,只有一股小溪一样的残流断断续续地流淌着,河段周边的草木也没有正常洮河边的草木生长茂密。

  按规定,引洞式水电站建成后,减水河段的生态流量应保持在5%—10%。碌曲县阿拉山水电站车间主任丁洪涛介绍,他们水电站设计的生态流量是每秒3.6m,这些流量会使电站每小时少发1000度电,年少发800万度。因此许多电站为了多发电,会出现少排或者不排生态流量的现象。

  临洮县水务局副局长陈维峰不无担忧地说,水电站的大量建设对洮河生态破坏极为严重,由于大部分电站生态流量不够,枯水期甚至会出现不排的情况,导致河床干枯,对水生物、两岸植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是流动。如今洮河流域已经被切割成时断时续的非自然河段,导致河流自身的生命系统发生危机,以河流为依托的其他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另一方面,河床干涸,行洪河道急剧萎缩,为安全行洪埋下了隐患。

  针对减水河道的生态流量问题,临洮县县长石琳的设想是:对减水河道进行治理,将河道推平,设置一段段拦截的门槛,这样生态流量能形成一个个水面,从而改善减水河道对生态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水电站对临洮的财政贡献每年仅有700万元左右,临洮县将用这些钱对河道进行治理。而这点资金在浩大的河道修复工程中只是杯水车薪。

  “印钞机”面临“无米之炊”

  人们把小水电站比喻为“印钞机”,先期投入很多,投产后就等着数钱,这也是小水电建设火热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洮河水量减少,一些电站也面临生存困难。

  建在卓尼县洮河一级支流大峪沟河流域的扎那电站有四座梯级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600千瓦。综合办公室主任杨作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他们的上网电价是每度0.227元,而每度电的运行成本、工人工资和银行利息加起来在0.18元左右。该电站总投资1100万元,年发电900万千瓦,年收入79万元,按照现在的盈利来算,投资成本需要15年才能收回来。

  由于今年持续干旱,岷县刘家浪水电站有限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刘育红目前最关心的就是天气情况,盼望着能多降雨。今年3月份的枯水期,刘家浪水电站出现了三次断流,最短的一次一小时,最长的一次四小时,这是该电站1984年建设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刘育红分析说,主要原因是洮河上游建设的电站太多,一些电站蓄水或者机组出现了故障等,都会对下游水电站的正常运转带来一定影响。

  我省每年6月就进入了主汛期,但6月15日记者在刘家浪水电站机房看到,四台机组只有三台在运转。“往年这个时候水电站四台机组已经是满负荷运转,而今年前半年一直是两台机组在运行,这两天第三台机组才运转了起来。”

  据统计,该电站截至目前发电1000万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发了200万度。刘育红介绍说,由于洮河来水量减少,去年刘家浪水电站出现了亏损。

  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有关人士指出,洮河流域自1988年以后连续出现枯水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全球气温升高,流域蒸发量增大,降水量持续偏枯;人为因素主要是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场过度放牧、坡面大面积开垦,破坏了流域原有的蓄水条件,造成水土严重流失,中下游引水灌溉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使流域出口断面的过水量减少。

  近年来,由于洮河来水不断下降,一些水电站机组无法运转,把发电企业逼上了亏损的边缘。

  陈维峰分析说,造成水电站亏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部分小水电站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洮河来水量的实际情况,装机容量普遍偏大,在运营过程中不能满负荷运转,出现了和人饮工程、农业灌溉争水的现象。

  与民争水情何以堪
  千古洮河富临洮,半川果蔬半川粮。进入临洮境内,洮河两岸是两条绿色的长廊。据了解,洮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3.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18万亩,受益南屏、衙下、玉井、洮阳、窑店、龙门、八里铺、新添、辛店、太石、中铺、红旗及康乐县虎关乡村、广河县齐家镇排子坪等146个行政村。

  近年来,由于洮河上游水电站无序开发修建,随意追求峰值电价,造成间断性断流。洮河灌区除溥济渠从三甲库区取水外,其它渠道均为无坝引水,而洮河的间断性断流造成了各渠道引水困难,使灌区农作物难以适时灌溉。记者在新明渠进水口看到,由于对岸修建了一座河道引水电站,将洮河的主河水引去,导致这个灌区取水口的水位下降,无法取水,洮河灌区管理局不得不将取水渠道延长了300米。

  随着近年来洮河过境流量的减少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蔬菜等经济种植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使部分农作物面临无水灌溉的问题。记者在八里铺镇百子湾村旁的蔬菜温室采访时,一位大爷告诉记者,近年来每到浇水季节,水比以往要迟来一周,蔬菜生长一天也离不开水,在不来水的时间,他们不得不雇用三轮车拉水浇菜。

  “每到灌溉季节,我们就要跟电站协调灌溉用水浇地问题。”洮河灌区管理局副局长潘俊国希望对洮河流量设立专门的调水管理机构,防止洮河间歇性干涸,改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满足洮河流域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以达到均衡受益。

  不仅水电站与民争水,沿洮河边的挖沙也对农民的耕地带来了威胁。由于城市建设、修路以及水电站建设需要大量的沙石,因此在洮河挖沙现象很普遍。

  洮河从临潭县术布乡唐台子社旁边流过,记者看到唐台子社对面的洮河边上,沙石堆积成了几座小山,几台挖掘机在不停地忙碌着,旁边的半个山体已遭到破坏,岩石裸露在外边。村民朱玉录说,河道边挖沙,不仅挖掉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就连河堤也破坏了。去年河水上涨,淹没了老百姓的庄稼地,朱家的3亩大豆被淹,粮食绝收,受水淹影响,地也不怎么长了。

  业内人士无不担忧地说,由于河床长期干涸,河道滥挖乱采现象屡禁不止,对河道的破坏进一步加剧,造成河床下切,危胁两岸堤防工程的行洪安全。


http://www.gscn.com.cn/pub/gansu ... /1311647864276.html


………………………………………………又一个分割线………………………………………………

小编我始终觉得,人类是自然界中很“诡异”的存在,自然界物质总是能够融入到自然之中,唯独人类总是与客观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
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文明,彻底割裂了人与其他自然物质,我们提到自己时往往会加上一个“高级”:“高级动物”,“高级生物”,“高级灵长类”……
“高级”的我们还不停地依靠我们那并不强大的力量去改变着我们的环境,不知这是“高级的”幸抑或是不幸

0

主题

174

回帖

185

积分

溪流

积分
18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7-29 1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13

主题

179

回帖

239

积分

黄河

积分
23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7-29 1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从洮河那边回来
发表于 2011-7-29 1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分享改变世界~~~

23

主题

313

回帖

378

积分

湖泊

积分
37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7-29 1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悲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9 00:41 , Processed in 0.0416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