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24|回复: 4

洋垃圾流入中国屡禁不止调查:中间商有利可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11: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09:40 青年周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英国天空电视台女记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垃圾处理场

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5/094012135134.shtml

近日,英国垃圾大规模“入侵”中国一事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新闻,有关消息更在各大网站的论坛上引起轰动。尽管对此事进行追踪报道的媒体大多请来各路专家观看报道材料后“说法”,但对于洋垃圾倾倒中国这个早已议论了近二十年、先后已经有过好几轮报道的老话题而言,却鲜有新闻披露为什么这轮“洋垃圾事件”最初竟是由英国媒体报出来,且国内有关方面对此事的跟进又究竟到达了怎样一个程度……

  为此,本报记者兵分两路,一路从最早披露此事的英国天空电视台入手,从海外追到国内;一路从国内各大相关政府部门及运输公司入手,从国内追到海外……

  国际追踪

  洋垃圾“入侵”国内由来已久,而最近洋垃圾的话题之所以又成为国际国内媒体及各大网站关注的热点话题,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源于CCTV2《经济信息联播》对英国垃圾侵入中国污染环境的连续重磅报道,并由此吸引国内众多媒体跟踪报道;其二,一组关于英国垃圾出口中国的最新英国官方数据(如:八年来,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可循环垃圾总量已增长了158倍等)让国人触目惊心。本报记者对此特别进行了跨洋追踪调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独家细节。

  英国垃圾卖到中国变便宜

  英国女记者三个月追踪发现洋垃圾倾销秘密

  央视的报道是转载美联社的报道

  国内掀起此轮“英国垃圾入侵中国污染中国环境”报道的是CCTV2的《经济信息联播》,正是央视自1月12日起连续数日的追踪报道揭开了事件真面目:广东省佛山南海联滘饱受70万吨洋垃圾大规模“入侵”之苦,遭受严重环境污染。

  然而这桩发生在我们自家“后院”的新闻,最初发现者却并非国内媒体。当记者找到《经济信息联播》的制片人余敬中时,他说:“这是英国天空电视台最先报出来的,天空电视台是英国除了BBC的第二大电视机构。美联社的APTV做了视频和文字的转载,我们跟美联社有业务合作关系。后来我们也去找了天空电视台最初做这个报道的记者,但她有很多东西说不清楚,整个报道也缺乏细节。这事我们现在已经没法追了。因为它作为一个现象是存在的,而作为一个具体的事件,太缺乏细节了。”

  英国电视记者从香港文字记者处发现秘密

  但当记者辗转找到英国天空电视台最初进行“联滘村洋垃圾”报道的女记者何丽·威廉姆斯(Holly Williams)时,却发现天空电视台对整个报道的细节掌控还算清楚,只是也许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处理新闻的方式、对于细节的理解有所不同才造成上述处理差异。

  记者联系到何丽和何丽对记者的感觉一样,都是一种“意外”。最初,记者只是了解到爆料媒体是英国天空电视台,于是一开始在网上找到联系方式后便直接给他们的英国总部打了电话。七拐八拐之后,天空电视台给记者打来国际长途,告诉记者何丽此时正在北京可直接与她联系。

  “我在中国已经生活8年了,其实我不是英国人,我是澳大利亚人,只是为英国电视台工作。” 何丽在解答完记者对她的好奇后,开始回忆起最初她是怎么发现广州联滘村的“秘密”。“我想我不是最早做这个的外国媒体,最早是香港的一个英国文字记者去报道过这件事情,但我看到的那个报道里没说有英国的垃圾,而是说很多是来自国外的垃圾,我打电话给那个记者,他说有很多英国垃圾。我想我们作为一个英国的电视台应该关心一下,我和我的摄影记者就过去了。”

  见到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在去年11月,何丽带上她的摄影记者一起去了联滘。“其实那个地方原来是个村子,现在是个郊区,离广州市中心不到半个小时。” 在那里,何丽看到了让她难以忘怀的景象。“尽管我生活在中国已经有8年了,我曾经见识过因为煤矿污染造成的漂浮着致癌物质的黄褐色河流,还去过从来不曾有过蓝天的城市,以及某些地上的煤渣有好几英寸厚的煤矿镇,但联滘可能是我见到过的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何丽把她看到的一切都制作成了去年11月下旬在天空电视台上播放的电视节目,与此同时,她还把这些整理成一篇名为《中毒性休克的中国》的文字稿,这篇稿件在2006年11月26日放到了天空电视台网站的新闻频道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1: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垃圾运到中国震惊英国百姓

  何丽和她的同事在拍摄工作进行的1小时后,就开始发现他们的眼睛和喉咙都刺痛起来。但他们却看到了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生活:“14岁左右的孩子们在那里分类垃圾瓶子、塑料袋子以及废弃的食品罐头,并把这些罐头熔铸成能再次投入生产的金属块。有毒气体形成密布乌云,污染了当地的天空。垃圾工人们每个月就挣上50英镑(约合人民币700元)。”

  在联滘的垃圾山中,何丽找到了许多会让英国人感到很“熟悉”的垃圾,这其中,有英国最大的食品零售公司Tesco和沃尔玛英国子公司Asda标志的塑料袋、食品包装袋以及来自英国超市集团Sainsbury的牛奶瓶等。除了英国垃圾之外,何丽还找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垃圾,“除了这个大垃圾院子之外,另一个院子似乎专门处理来自法国的垃圾,因为在这个院子里,到处都是依云矿泉水瓶,还有法国超市的塑料袋。而此外还有一个院子到处都是德国的日常生活垃圾。”

  此报道去年12月在天空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英国观众都给天空电视台发去电子邮件,表达了他们心中巨大的震惊和失望。

  从中国追到英国找到垃圾主人

  何丽的联滘之行显然没有在一个节目中就结束,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她的节目有了在英国进行的后续报道。这第二个报道于今年1月9日以《英国垃圾终点站在中国》为标题出现在天空电视台的网站上。而促成第二个报道的原因之一却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因素:何丽无意中找到了一件流落到中国的英国垃圾的主人。

  “因为我想看看这些垃圾里面到底有什么,我就戴上了塑料手套,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塑料袋子的信封。这个信封上面有姓名地址,是一个名叫皮特·波特尔(Petter Pottier)的人的。今年1月份我就回了趟英国,去找这个信封的主人。皮特是英国南部肯特郡的,他在英国就是个普通老百姓,他有2个孩子。我找到了他的家,告诉了他这件事。当时他觉得特别失望,因为他本身一直在很认真地把自己的垃圾都分类处理好,而最后他发现努力去把垃圾分类好,最后的结果却是去伤害中国一个小村庄里的垃圾工人。”

  把垃圾运到中国比在英国处理更便宜

  对于英国人的环保热情,何丽如此解释:“其实包括英国人在内的大多数欧洲人都会很认真地把他们家庭垃圾分好类。比如把塑料垃圾专门放在一个垃圾桶里,纸制品垃圾放在另一个垃圾桶里等等。而在政府规定的收垃圾日,有关部门会把这些垃圾都收走。举例子来说这方面英国有专门的安排,比如说周二专门收可回收的纸制品垃圾,周三专门收金属品垃圾。也就是说分类得特别好,大多数欧洲人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环保工作都特别支持。”

  随后,何丽又在英国采访了一个英国垃圾回收工厂的老板,这个回收工厂在英国符合很高的生产环境标准,但即使如此,他还是竞争不过他的中国同行们,他因此而损失了上百万英镑的潜在利润,以及扩展他的工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潜在可能性。

  何丽告诉记者:“那个老板告诉我,他觉得英国应该有更多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他觉得我们应该在自己国家里处理这些垃圾。但因为现在垃圾出口到中国太便宜了,他们实在没法跟中国竞争。”

  正是这两个前后横跨中英两国的电视节目报道“惊动”不少国际大牌媒体纷纷转载,随后让国内媒体发现发生在自己家“后院”的问题,而国内众多网站纷纷转载的则大多是国内最早爆出这个消息的CCTV2《经济信息播报》节目对此的连续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1: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第三大党自民党自曝“家丑”

  -英国环境部回复本报:无法提供废弃物输入他国准确数字

  -中国每年运给英国160亿英镑货物

  -英国每年回报中国190万吨垃圾

  英国天空电视台关于“英国垃圾大规模倾倒中国”的报道引发了中国媒体追踪报道的激情后,随即一组到底有多少英国垃圾流入中国的英官方数据以触目惊心的“8年内狂涨158倍”再一次引爆中国内地的口诛笔伐。

  为此,国内媒体们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关系请来各路专家对“洋垃圾事件”解疑答惑,网民们则大多义愤填膺地用长达数页乃至数十页的留言回帖等形式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督,要求国内公司不要为了眼前的暂时利益自毁家园。

  那么这组官方数据究竟是谁统计出来的?作为批判基础的这组数据是否可靠?

  数据属英国自民党统计

  记者通过国际网站的搜索发现,最早对这组数据进行报道的是英国《星期日镜报》,他们以《独家报道:英国船运垃圾到中国》为标题,对英国垃圾近年来流入中国的数量作了全面曝光,这篇稿子中的数据及其他信息经国内媒体翻译后被反复转载。

  这组数据的国内通用版本是:“中国每年将价值160亿英镑的货物运往英国,但令人震惊的是,作为‘回报’,英国每年竟将‘创纪录’的190万吨垃圾用货船送到中国。而在短短8年中,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数量竟狂涨了158倍!”

  但在英国《星期日镜报》的报道中,文稿只是提到了“来源于官方数据”,却没有提到这是哪个官方的数据。当记者电话采访英国环境权威部门英国环境部,并拿到更为“官方”的相关数据文件后,才在网上发现有其他国外媒体报道,这组数据出自英国第三大党自民党的调查报告。

  而有意思的是,《星期日镜报》的这篇报道出来的时间是1月21日,英国自民党的官方网站上公布这项调查结果数据的时间是1月22日,看来《星期日镜报》或许是靠自己的业缘关系提前得知这一消息。记者给《星期日镜报》编辑这篇稿件的作者文森特·摩斯(Vincent Moss)发去了询问邮件,截至记者发稿前,他并未给记者回信。

  而目前出现在英国自民党官方网站上的这组数据为:

  “从1997年至2005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总垃圾量约为190万吨。城市废弃物总量上涨了18%,2005年至2006年间英国城镇垃圾生产总量已达2870万吨。英国的城镇垃圾总量以每年1.5%的速度上涨。2006年至2007年这一年当中,英国家庭垃圾、工业垃圾以及商业垃圾的总量已达3040万吨,其中6%(190万吨)出口到中国。其中,150万吨纸制品垃圾被运往中国——这个数量占英国纸制品使用量的10%。自1997年至今,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可循环垃圾的总量已增长了158倍。”

  这组数据目前国内媒体罕见报道,但至少可以明确的是,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涨了158倍的并不是所有垃圾,而是单指“可循环垃圾”。

  自民党言论前后矛盾

  与此同时,更令人纳闷的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星期日镜报》的报道在“1997年”前加上了“自从托尼·布莱尔(英国首相)开始执政的1997年起”,而该篇报道在列举完自从布莱尔执政后,英国输出到中国的垃圾狂涨了多少之后,下面分别采访了英国第三大党自民党环境发言人克里斯·海纳(Chris Huhne)和英国环境部部长、英国的第一大党工党议员本·布拉德肖(Ben Bradshaw)。

  海纳的回答是:“如果报道是真实的,那么我们的垃圾循环利用系统只是以简单的垃圾倾倒而结束,而并非被正确地进行循环处理。这将是环保上的耻辱。工党应该谋求更好的办法来发展英国的垃圾循环利用工业,从而使英国成为绿色技术领头羊。”

  布拉德肖的回答显然不像海纳那么有国际气度,他的回答是,英国垃圾出口世界对全球变暖现象只有“很轻微的影响”,“货船载满垃圾回到中国是常有的事情。否则,那些货船就只能空着回去了。”就从这两个回答中,似乎自民党和工党的“态度问题”可以一眼了然。但问题在于,海纳的这段回答一字不改地第二天发在英国自民党的官方网站上,而且就发表在“根据自民党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这段文字之后,“自民党的最新调查结果”就是那堆罗列了有多少垃圾从英国出口到中国的数据。

  查到这里,就不能不让人糊涂了,难道自民党自己调查的结果,他们自己还要持怀疑态度,先来一句“如果报道是真实的”然后再加以评论。

  英官方权威环境部门给本报发来官方数据

  相对自民党的调查,由英国执政党工党议员布拉德肖担任部长的英国环境部似乎更“官方”一些。记者给英国环境部打了电话,处理对外新闻的官员杰思·特瑞(Jean Train)在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和要求核实官方关于垃圾出口的统计数据后,发来一份公文。

  在这份编号为“115802”号的公文里写道,英国议员马蒂·琼斯曾就此向英国环境部部长布拉德肖提出疑问,要求他估算近5年来英国向中国一共输出了多少吨的塑料垃圾。

  布拉德肖就此回复说:英国政府对于英国垃圾的对外输出有一个总体的控制体系。然而,当无危害废弃物(non-hazardous waste ,比如已经被分类的可回收垃圾) 被运输出英国时,它们所遭遇的“命运”通常不是像有危害废弃物(hazardous waste),能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来执行对外输出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统计。尽管如此,英国政府还是可以通过外贸数据来进行大概的估算,但他们无法提供英国废弃物输入每个国家的准确数据。

  这份由英国外贸统计局和英国环境部共同主持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从英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塑料废弃物总量约为32.5万吨,这个数字看起来是远远不如自民党统计出来的数字庞大。

  而布拉德肖那句广为国内舆论诟病的话,记者也算在公文里找到了“原作”。公文里有一段附加信息,也同样是布拉德肖对议员马蒂·琼斯的回答,“大量的垃圾废弃物是来自于中国、印度的集装箱运货船完成运输后,不想空驶回去,所以顺便捎点垃圾回去,他们并不是专门过来运输垃圾的。”虽然这句话后来似乎演变成了:“货船载满垃圾回到中国是常有的事情。否则,那些货船就只能空着回去了。”不管英国环境部给的这个数据到底可靠不可靠,但数据统计的难度是显而易见,英国环境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告诉记者,这样的数据是很难统计出来。

  英国天空电视台的何丽尽管很早就着手进行相关调查,但在官方数据取得方面她也认为很有难度:“其实你要是想找到数据,就会发现特别难。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英国环保局,另一个和英国环境部差不多的政府部门。我问他们现在大概有百分之多少的英国家庭塑料垃圾出口到中国,他们回答说:‘我们不知道,估计也没人会知道。’因为有太多的公司在绕开政府的规定和统计。他们在我同意不透露被采访对象姓名的前提下,告诉了我一个预算数据,说大概75%左右的英国家庭用塑料垃圾出口到中国。我后来又问了另外一个英国塑料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估计这个数字应该更高,估计有90%。”

23

主题

341

回帖

370

积分

湖泊

积分
370
QQ
发表于 2007-1-25 1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有利润的,只有政府出面制止了!!!!不然没办法了
西南民族大学环境保护与发展协会 [move]青藤家园 [/move] QQ:190062224 邮箱:mjc52@163.com

77

主题

597

回帖

497

积分

湖泊

积分
497
QQ
发表于 2007-1-25 1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人认为进口的是好东西,结果呢,那些洋垃圾经过翻新,是给好多人赚到了钱!!!!!!
海关要加大执法力度!
绿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归宿 ---------------绿苑磁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5 07:49 , Processed in 0.0463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