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074|回复: 1

《绝响三峡》(五)三峡人家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28

回帖

205

积分

湖泊

积分
20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9-9 18: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1030861.JPG
深沉地凝望
【毅行三峡 徒我自在】
《绝响三峡》
                           ——记第十一届重庆大学生绿色营“关注库区环境 徒步环保考察”

西南大学 爱村·环联 林俊伟


五 三峡人家

    一路走过来,体会颇深,溢满内心的感动流连忘返心有余悸,受之于惠感恩于心。重温每天许许多多的情真意切的场景,内心无不自勉更是自愧于受助。爱与温暖只会支持着我们继续坚强地走下去,即使我们妥协自己接受老乡热情地厚待。
   受惠于他人的帮助,学会感恩。
   让我们在感动中爬行,就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往前爬。

   也许,我们能做的仅仅是一位陌生的外来的聆听着,或者感知者。去倾听老乡内心的声音,去感知三峡人家的生活,从生活的点滴发现三峡人家的故乡情结,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足迹所经过的村庄,看到的许多脸庞都是爬满皱纹的有着白色鬓角的老人。他们微笑的脸庞是那么的和蔼可亲,然而又是那么的令人心酸与钦佩。心酸是看到他们所居住的生活环境,仍坚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且多数为留守老人。钦佩是有感于他们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安稳生活,却没有任何的怨言与不满,更是由于喜欢家园热爱这片土地而逗留下来。当然,也有其他阻碍他们离开故园的因素,而最明显的无外乎现代化的社会对他们来说有点难以接受,生活习惯更是将他们拒之门外。生活环境简单且单调,老人家们却很习惯,习惯了宁静地过着没有外人打扰的生活。颇有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很是为之感动,故园之情难分难舍落叶归根甚至化泥成土。

   每当与老乡近距离地接触都有一股很浓的泥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这才是土生土长的三峡农夫,正是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一种生命的顽强,一种不卑不亢的倔强,一种淡如水浓于血的乡土情怀。

       在与老乡相处的日子里,发现他们的生活其实也很单调,除了家务活就是地里活,其他的几乎为零。当然,这在农村地区相当之常见,也无需大惊小怪。但如果是对于留守儿童,也许这值得社会关注了。一些比较宽裕的家庭搬出了村里也把孩子带出去,到更好的地方去接受教育。而对于父母在外打工经济拮据的家庭,儿童更多是留在村里陪伴着老人。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教育问题不断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育在追赶,但永远落后于城里的孩子。当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许多学生的课余生活很单调也很孤单,因为即使在同一个村找个相仿年龄的玩伴都很困难。特别是在山里的孩子,各户房子距离都相距甚远。

   没有体会过留守儿童的生活,也许无法感知其中的酸楚,但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换为思考,不难发现村里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在驻脚的村庄中,很难发现小朋友,特别是初中的,因为一般初中都需要到县城或镇上才有学校。他们纯真的脸庞,微笑时的可爱的眼神,很清纯很雪亮,就像未曾受过世间污秽玷污的天山雪莲炯炯有神清灵迷人。

   大山的尽头也许仍是大山,但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奔向山外的世界,去迎接生命的辉煌。

    经过的村庄,看过的房子,门口上都挂着一张白色的卡。即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到户明白卡。标注着户主的一些基本信息,还有近几年的增收项目及增收资金。细心观察,发现上面的增收项目多为生猪养殖、退耕还林(森林项目)、耕地面积等各种可创收的项目。由于库区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多耕地都是坡耕地,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可小觑。同时,农作物单一、土壤肥力减弱、气候影响等等因素,足以让作物增收卯足了劲。关于明白卡上的说明具体的实施,没有过多的跟踪,也许仅仅是登记一下让大家明白罢了。其中有些牌子上面项目标注的日期还是去年10年的,而今年的几乎都没有登记过。不知道具体的实施情况,故没有过多话语权。有这样的一个关注民生的工程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如果仅仅演变为表面工程,也许大有不必了。我们的农夫伤不起,也承受不起政绩工程的亵渎。

   就在倾听的过程中,村民的言语中多多少少会流露出些许的不满,对现在一些状况的不满,于是他们很乐意分享出来,期盼着我们可以为之带来什么变化。这也是之前我们稍有讨论过的问题。面对村民的期望与热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的角色是什么?也许,老乡会把你当成上级派来摸底的,并不乐意接受你的到来。又或许,老乡把你当成了反映现状的转告者,他们知道有人来关注他们的现状了,现在有什么不满都可以一吐为快,更有甚者要求几近苛刻。当然,我们并没有选择放弃,即使我们知道我们能做的微乎其微。

   在于老乡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潜在的问题,或者被埋没的故事。也许,我们愧于自身力量,但村民也许并不理解时,如何处理好村民的载怨心理与自身能力的矛盾值得去思考了。选择隐晦?还是直接规避?也许,面对着外在的压力,我们颇感无奈与同情却手无缚鸡之力。诚然如此,我们是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过来的,我们可以静静地去聆听他们的心声,然后记录下来,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在关心他们。村民内心的诉衷,虽一时无法满足,但至少不会自我埋葬心声,让自己知道还有呐喊的机会。

   话说回来,也有很多很多的老人家跟我们分享了三峡的过去与现在的一些情况,还有关于三峡的种种故事。让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曾经被掩埋的故事,也许这些故事将会是百年翻唱一遍的又或者即将长埋地底下了。很幸运遇到了那么多的三峡好人,正是他们的热情与善谈丰富了我们的旅途生活。

   依稀记得在进川第一镇培石镇培石村的袁老爷对我们的寄语,那和蔼慈祥的脸庞印象极深。那一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不断的回放,袁老爷的声音在耳边环绕,就像记忆唱片在耳际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感谢袁老,我们不会忘记您的谆谆教诲!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greenwithlove 荒野丛林

西南大学爱村·环联:http://loveearth.5d6d.com

比邻星专题:http://cqgreencamp.bilinstar.com/index.html







西南大学爱村·环联 请点击:http://loveearth.5d6d.com

41

主题

732

回帖

3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3938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11-9-10 16: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山深处的他们,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2-2 22:55 , Processed in 0.0355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