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875|回复: 2

谁封住了NGO们的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23: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ngocn  

       NGO作为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或者个人的言论开始越来越深刻的对公益领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而同时,与之相关的危机公关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时下,各类和NGO议题相关的会议,活动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新生的NGO面临更为多元化,更具多样性的发声机会。但是正如我们所预见的那样,看似展示推介自我,交流互动的舞台,却鲜有新生代NGO的面孔,鲜有他们初出茅庐的呼声与呐喊。很多新生代组织频于奔命----参与寄予厚望的会议或资源互动。但是结果也常常在预期之内甚至比预期更糟糕。会议的组织者,平台的服务商与与会的NGO代表出现了渐行渐远的社交鸿沟。参会者迷茫,组织者也迷茫,如此反复下去,只会造成资源的黑洞。

  我们不禁要问,谁封住了你的嘴?

  道可道,非常道。中国社会盛行中庸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是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似懂非懂不可怕,可怕的把似懂非懂一以贯之。在一种神秘的社会魔咒的紧箍下,NGO领域也开始风行所谓的中庸之道。不抱怨,不反对,不批判,不反思,不发声,不树敌。。。归根结底就是做个乖孩子,听话,照办,自保由此出现了"先天没有优势,后天发育不良"的NGO病态。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样是孩子走路时不小心跌倒了,中西方确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中国的父母会赶紧跑上前去,"孩子别哭,以后小心点儿。"欧美的父母则会鼓励道"孩子别怕,你是最棒的!"中国式教育对青年一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这种思想一代代传下来,尚不知会戕害多少NGO创新者的心灵,甚至断送了"孩子"的未来。

  满招损,谦受益。依然有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低调,被视为谦逊;倡导,被视为傲慢。经常有圈内好友参加会议后分享,尴尬的局面岂止是主持人能应付了的。很好的平台,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站起来提问,或者是说说自己的看法?聚集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脉,为何鲜有人主动与嘉宾交流?

  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谈几点原因:

  第一,参会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人想真正获得点什么,并为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有的人是投机主义者,有好的机会再去抓取,否则不会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还有一部分人,只是想见见世面,仅此而已。

  第二,NGO自身的素养层次不齐。有认为自己不需要交流或学习别人了,自己有好的模式对外推广;有的认为会后的交流效果会更明显,没有必要太炸眼,抢风头;有的则认为不能错过每一个展示的环节和机会;

  第三,NGO发声的关注领域不同。作为环保NGO,只会对环保议题感兴趣;作为社会扶贫领域的NGO,更关注民生扶贫的政策导向;作为教育救助的NGO,领域内的发展动态以及问题解决更吸引自己关注。。。

  第四,其他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枪打出头鸟。咱不给主管单位惹麻烦,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毕竟和谐社会一派欣欣向荣。。。。。"不甘示弱的社会心理作祟:"为了迎合基金会,或者政府,企业的同情,不愿自曝家底。。"综合起来,就是利益驱使。

  第五,会议的设计亟待创新。不难发现,很多会议活动同质化严重,换汤不换药,毕竟群众的感受很现实。会议可数的亮点不应该只是某位公益领域或社会领域的大佬亮相,或是媒体多会造势,会议的组织者需要在活动的质量和参与度上下功夫,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的会议干脆不给观众提问的机会,未免太伤人了。厌倦了大课堂的灌输,观众的胃口变了,期待人性化的大厨掌勺。

  当上述情况交互出现,可以想象,聚焦公益,聚焦NGO的议题将会有多么尴尬冷清。

  解决方案:
  第一,加强对于NGO发声的能力训练

  NGO拥有发声的权利和自由,这也是最基本的权利。使用,抑或放弃权利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独立立场。NGO从业者也要多参与社会活动,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演讲家,社交达人,但是哑巴的NGO显然无法生存下去。

  第二,探索设立NGO发言人机制
  一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毋庸置疑的成为本年度的流行语言。发言人的影响力再次为公众留下深刻记忆。NGO也需要有自己的发言人。很多公益机构的秘书长或总干事扮演着发言人的角色。但也有的机构单设了发言人。主要功能在于向外界传达组织的动态以及真实状态,协调处理危机公关事务等。

  第三,整合优化NGO发声的资源平台
  诸多公益论坛,会议,以及互动沙龙等形式的活动在搭建NGO交流平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重复性建设的大量涌现,一些违背规则的做法干扰了公益活动的社会秩序。这不仅伤害到公益活动的召集人,组织者,更伤害到参与者的热情。优胜劣汰,社会选择。
  对于很多机构来说,并不是缺少资源,而是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四,重视社交新媒体的发声功能
  SNS,微博等社交新媒体形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了改变了NGO发声的糟糕现状,极大拯救了渐渐丧失发声权利的机构和个人。NGO媒体化趋势不可你逆转,NGO社交化进程不可逆转。那就融合进去,用好这个平台,善待自己的发声机会。

  没有人能够封住你的嘴,除了你自己!

  小崔们抑郁过,但是NGO们不能抑郁。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先后建言"疾在肌肤,不知将恐深;疾在腠理,不知将恐深。。。"待到病重危及性命,桓公悔之晚矣。这则故事在今天,对于社会公益领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探索初期的中国NGO思想者和行动者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引用温总理的这句话与公民社会的建设者们共勉!

  (作者系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理事长;低碳自由撰稿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Turin + 1
小刚 + 1 为什么小编都大晚上的跑出来发帖

查看全部评分

如需首页发布文章,请站内私信

48

主题

868

回帖

3129

积分

长江

积分
3129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特殊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11-10-19 23: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小编都大晚上的跑出来发帖

402

主题

243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5957

最佳创意奖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1-10-20 09: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西安?这是神马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12 12:25 , Processed in 0.03224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